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我国机械制造业取得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工程;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机械制造业完全依托机械工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完全能够反映机械工程的发展,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所以,本文结合机械制造业的相关方面阐述机械工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1]。
以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为例,我国现已将楔横轧机系列化并定点生产。
先后设计出辊径φ350 mm~φ1400 mm楔横轧机系列,并列为国家专业标准。
其中有部分楔横轧机出口到国外。
国内建成并投产的楔横轧生产线有几百多条,有相当部分形成楔横轧专业化工厂[2]。
我国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虽然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涉及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采用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
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不高。
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
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和掌握之中。
工业发达国家普片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以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和集成化。
我国尚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仅在少数企业得到使用。
从总体上看,机械制造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
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2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因此,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四化”: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
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3]。
3 结束语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尽快制定机械工程领域的长远发展规划。
加强对基础研究中原创性理论方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原创性技术发明的支持力度。
21世纪是发展的世纪、变革的世纪,一切处于上升中的事物都将在21世纪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机械工程将永远为人类带来新的享受和满足。
它是永远不会衰落的,只会在不断创造和吸取新技术的过程中更加完善、更加具有为人类完美服务的高超能力。
对于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前景将会越来越美好[4]。
参考文献
[1] 周峰.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J].拓展平台,2009(5).
[2] 胡正寰等著.楔横轧零件成形技术与模拟仿真[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业,2005.
[3] 张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流通经济,2011(15).
[4] 何光远.世纪之交的中国机械制造业[J].中国机械工程,1998,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