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品管圈小组CC圈活动报告书活动主题: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活动单位: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活动时间: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目录一、小组概况 (5)二、主题选定 (7)三、拟定活动计划进度表 (10)四、现况调查 (11)五、目标设定 (13)六、解析 (14)七、对策拟定 (19)八、对策实施 (21)九、效果确认 (23)十、标准化 (27)十一、检讨和改进 (30)十二、体会 (31)前言2013年4月,我科开展了品管圈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科护理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增长了知识,而且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了过去工作中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被动思想,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协作性,现在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品管圈的手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CC圈由9名圈员组成,圈长为护士长、副主任护士,辅导员由我科高年资护士担任,圈名为CC圈,所谓“CC”,即Care & Comfortable的缩写。
CC诠释了护理人员对的病人的爱,医护人员用无私奉献的爱心关爱病人,延续生命,促进医院大家庭的生机与和谐。
本期活动的主题----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选题理由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低分子肝素钙是我科常用抗凝药物,常见并发症为皮下瘀斑、皮下硬结,局部疼痛、散在出血点,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增加了痛苦,使患者心理上有紧张感觉,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旨在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我们自制调查记录表,对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97人次进行了观察并记录了每次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原因,通过分析发现皮下注射后出现瘀斑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将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出现瘀斑列为本期改善的重点问题。
通过特性要因分析(鱼刺图),针对皮下注射后出现瘀斑共找14条原因,通过头脑风暴、护士打分、可控性分析,按照同类及重复合并的原则共找出8个需验证的真因,通过调查、现场征询和跟踪检查的方法,按照80/20、同类合并原则,共找出3类真因需改善,通过5W1H提出对策,专业技能缺乏提出3条对策选出2条对策合二为一、注射部位轮换不规律提出3条对策选出1条对策、沟通不到位提出3条对策选出1条对策,共3条可实施对策,制定操作流程、统一操作方法、制作轮换工具,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实施后,经查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0.93℅下降为改善后的8.96℅,降幅21.97℅,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制作了注射轮转器、操作标准及操作流程,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增长了知识,而且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了过去工作中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被动思想,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协作性,现在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品管圈的手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一、小组概况(一)圈小组成立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品管圈小组成立于2013年4月17日,由护士长成玉梅担任圈长,主管护师张金华担任辅导员,护士刘丽英担任联络员、记录员,圈员共9名,自成立以来,在圈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圈活动,为减轻病人病痛、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而共同努力。
(二)圈名意义(CC圈)“CC”,即Care & Comfortable的缩写。
CC诠释了护理人员对的病人的爱,医护人员用无私奉献的爱心关爱病人,延续生命,促进医院大家庭的生机与和谐。
(三)圈徽意义蓝色的以爱心为起点的心电图波形,象征了用爱延续的生命,红色的心形轮廓代表了科室,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同时也表明了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爱心,绿色的圆圈标明了院名和圈名,象征了医院大家庭的生机与和谐。
二、主题选定(一)选题过程(二)本期活动主题: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三)选题背景低分子肝素钙是我科常用抗凝药物,常见并发症为皮下瘀斑、皮下硬结,局部疼痛、散在出血点,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增加了痛苦,使患者心理上有紧张感觉,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旨在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降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四)定义主题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症皮下瘀斑、皮下硬结、局部疼痛、散在出血点。
皮下瘀斑又可按范围分为≤1cm、1--2 cm、2--3cm、>3cm四类。
皮下注射后出现并发症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 ×100%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累计总人次(五)选定理由1.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避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紧张感觉,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恢复。
3.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1.郭秋霞、吴冬洁、刘晓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三种方法的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第13卷第3期.2.周玉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与改进中国中医药咨询200年12月第1卷第6期.3.台瑞新、乔亮绒、李飞云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按压针口新方法探讨基层医学论坛2008.36期.4.韩利民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按压时间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年10月第24卷第10期上旬版.5.鲁苏低分子肝素钠注射部位与方法的改进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1月第21卷第11期下.三、拟定活动计划进度表四、现况调查调查时间: 2013年06月16日—09月16日调查地点: 心内科调查方式: 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每次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原因调查者: 全体圈员调查人数: 97人发生缺陷人数: 30人缺陷率: 30.93%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并发症包括:皮下瘀斑、皮下硬结、局部疼痛、散在出血点。
由图可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皮下瘀斑:73.33%、皮下硬结:13.33%、散在出血点:10%、局部疼痛:3.33%。
图示:不累良反应发生例数计百分比按照2、8法则,80 %以下为主要问题,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发生皮下瘀斑为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需改善。
五、目标设定(一)目标值设定改善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93% 目标值 =9.48%改善幅度 = 21.45%(图5)(二)设定理由目标值 = 现况值 - 改善值= 现况值 -(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 = 30.93%-(30.93%×86.7%×80%) =9.48%备 注:依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本题圈能力应为80%(评价后的分数是 36分,占总分45分的80%)六、解析0.00%5.00%改善前目标值不良反应率护士因素怕麻烦记忆力差责任心差宣教不到位多人注射其它因素交接频繁注射患者多方法因素药物因素冷藏保存温度过低手法不正确注入速度过快同一部位多次注射患者因素未掌握按压方法体质瘦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形成淤斑的影响因素按压不正确进针不正确缺乏流程拔针不正确要因分析鱼骨头(二)、特性要因评价表(三)真因验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形成淤斑的原因分析需要验证的真因1.缺乏流程2.进针不正确3.按压不正确4.拔针不正确5.注入速度快6.同一部位多次注射7.多人注射8.患者未掌握按压方法真因验证(一):缺乏流程真因验证(二):按压方法不正确真因验证(三):拔针方法不正确真因验证(四):进针方法不正确真因验证(五):注入速度快真因验证(六):患者按压方法不正确真因验证(七):同一部位多次注射真因验证(八):多人注射验证后真因:1.缺乏流程2.进针方法不正确3.拔针方法不正确4.同一部位多次注射5.多人注射6.患者按压方法不正确其中,第1、2、3条真因均为操作流程不合理、操作方法不标准,为专业技能缺乏;第4、5条真因均为注射部位轮换不规律;患者按压方法不正确属于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到位。
对策拟定时将六条真因归纳为三条:1.专业技能缺乏2.注射部位轮换不规律3.沟通不到位七、对策拟定对策拟定一:专业技能缺乏分析结果:统一操作方法、制定操作流程为采纳对策对策拟定二:注射部位轮换不规律2,-1+1,-2负责人:王素平、朱庆珍 开始时间:10月8日专业培训0,-2操作示教+3,-1制定操作流程统一操作方法分析结果:制作轮换工具为采纳对策 对策拟定三:沟通不到位分析结果:制作轮换工具为采纳对策八.对策实施护士集中培训制作轮换工具规范交接流程1,-1+2,-00,-2负责人:成玉梅、王素平 开始时间:10月8日操作前后告知到位 护士提高 专业技能加强患者教育1,-1+2,-00,-2负责人:韩红艳、李竺姣 开始时间:10月25日对策一对策名称制定操作流程、统一操作方法真因专业技能缺乏改善前:护士操作不规范、对操作环节不了解,操作方法不统一、不正确对策实施:1、查阅资料,改进操作方法2、制定操作流程3、制定专科培训计划,新上岗护士每周培训一次,高年资护士每月培训一次,并考核。
4、操作示教,学习总结经验。
负责人:王素平、朱庆珍实施时间:2013.10.8--2013.10.25实施地点:心内科对策处置:经效果确认后,制定了操作流程,统一了操作方法,流程合理,护理人员操作规范,该对策为有效对策,所以此对策继续实施,标准化。
效果确认:考核7名护士皮下注射67人次操作合格者为55人次,合格率为82.1%对策二对策名称制作轮换工具对策三对策名称护士专业技能提高真因沟通不到位改善前:护士按压方法不正确,不能正确告知,患者不能掌握正确按压方法,不能有效配合对策内容:护士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操作后告知到位对策实施:1、护士学习正确的按压方法2、将按压方法的告知纳入操作流程负责人:韩红艳、李竺姣实施时间:2013.10.25--2013.11.15 实施地点:心内科对策处置:经效果确认后,护士执行操作流程,告知到位,患者可正确按压。
效果确认:观察皮下注射患者67人次,可正确按压者为52人,正确率达77.6%九、效果确认改善后数据收集:调查时间: 2013年11月25日—12月4日调查地点: 心内科调查方式: 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每次皮下注射缺陷及原因调查者: 全体圈员调查人数: 67人存在缺陷人数: 6人缺陷率:8.96%(一)有形成果1、改善前、后查检表对比:改善前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发生不良反应率统计表改善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发生不良反应率统计表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累计百分比不累良反应发生例数计百分比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后缺陷率2、目标达成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标达成率= ———————— ×100% 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后-改善前进步率= ———————— ×100% 改善前30.93%- 8.96% 目标达成率= ———————— ×100% =102% 30.93%-9.48% 8.96%- 30.93%进步率= ———————×100% =71%30.93%3、无形成果:发挥个人潜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流程用药前全面评估注射部位选择按摩局部皮肤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无回血缓慢推注注射毕停留10s 嘱病人用指腹轻压穿刺点3~10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 为度用棉签轻按穿刺处,垂直拔出注射器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消毒局部皮肤取平卧屈膝位、坐位十、标准化用药前全面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如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均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