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第一章-第三章

刑法学第一章-第三章


第三节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 • • • • • • • • 一、分析方法 二、比较方法 三、历史方法 四、理论联系实际 1、 结合司法实践 2、 结合中国国情 3、 结合世界刑法发展潮流。 本章重点难点: 1、刑法学的体系与刑法学体系的关系。
第一章 刑法概述
• • • • • • • • 第一节 刑法概念和性质 一、概念 各国不同的表现形式 1、 本质 一切法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都具有阶 级性; 2、 内容 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3、 形式 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 总和。 (二)概念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以国家名 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
• • • •
• •
• •
(三)章、节、条、款、项及有关术语"但书"的理解 1、条、款、项在法条中的表现形式 2、但书的含义 (1)"但书"是指在刑法条款当中,如有用"但是 "连接用来表示的 这段文字,学理上称为"但书"。 (2)我国刑法条文中“但书”表示的具体意思: ①是前段的补充,如第13条,"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 认为是犯罪。“ ②是前段的例外,如第246条规定"侮辱罪、诽谤罪"告诉才处理, 又但书指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③是前段的限制,如第20条第2款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正当防 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 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 • • • • • • •
二、性质 (一)阶级属性 (二)法律属性 1与其他实体法相比,刑法具有的特点 (1)调整的社会关系--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 (2)调整的方法--强制性最为严厉 3、 与其所属的程序法的区别 区别: A、内容 B、作用 联系:A、两者都服务于刑事责任的追究 B、两者相互 依赖而存在
·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概述 • 一、概念 • 是指刑法所特有的,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均 具有指导和制约意义的根本性准则。 • 二、特征 • (一)是刑法所特有的 ; • (二)必须贯穿全部的刑法规范 ; • (三)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均具有指导和制约意义; • (四)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 。 • 三、意义 • (一)刑事立法 • (二)刑事司法 • (三)实现刑法的任务 • 四、界定 • 理论上有2至6种原则说,但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只有3、 4、5三条。
刑刑法学
李法明 山东经济学院法学系
刑法学
刑法学的体系 与 总论
犯罪论 刑事责任论 刑罚论
(19章)
刑法的体系 总则(5章共 101条)
分论
(11章[概述+十类犯罪])
分则(10章共350条) 附则(1条)
刑法学纲要
• • • • • • • • • • • • • • • • • • • • 上编 刑法学总论 ·第一章 刑法学概述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四章 犯罪概述及犯罪构成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九章 正当行为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第十四章 刑法概说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十六章 刑法裁量 ·第十七章 刑罚裁量制度 ·第十八章 刑法执行制度 ·第十九章 刑罚的消灭
•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 一、含义及其历史沿革 • 二、理论基础 • (一)罪刑法定的提出,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背景,而且有 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 1、三权分立 • 2、心理强制说 • 三、类型及内容 • 四、中国实行罪刑法定原则的必要性 • 和现实可行性 • (一)价值取向 • (二)制度保证 • (三)现实国情
• 六、立法体现五、含义及要求 • (一)含义 • 对法的理解,刑法的三种形式。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及附属刑 法。 • (二)要求 • 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规定,不允许法官擅断。 • (一)罪之法定 • (二)刑之法定 • (三)取消类推,重新阐述从旧兼从轻原则。 • (四)进一步明确罪名、罪状和法定刑,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 • 七、司法化障碍及其克服 • (一) 障碍 • 1、观念障碍 • 2、立法障碍 • (二)克服 • 1、观念定位 • 2、司法解释
• (三)分类 • 1、从含义、范围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 广义上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法律的法律规 范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国际刑法 • 狭义上是指刑法典 • 2、从内容、范围上来看可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 • 普通刑法是指刑法典 • 特别刑法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 二、79刑法典的颁布 • (一)颁布情况 • 1、 1979年7月1日通过,7月6日公布,80年1月1日施行,共192 条,130余个罪名。 • 2、 1981年至1995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24个单行刑法以 及百余部非刑事法律中设置了大量的附属刑法规范。如计量法、 国家安全法等修改内容如下: • (1)增加普遍管辖原则; • (2)增加了有条件的从新或从新原则--溯及力; • (3)增加了某些犯罪可以有单位构成--犯罪主体; • (4)共同犯罪的定罪与处罚作了一些补充规定; • (二)弊端 • 体现在:体系上的零乱,不便于掌握;法律适用上的矛盾;本身 的局限;形势的变化如:投机倒把罪、证券犯罪、计算机犯罪、 黑社会性质犯罪、洗钱犯罪以及反革命罪;口袋罪--投机倒把罪、 渎职犯罪和流氓罪;法定刑高低不恰当;类推制度的存在运行的 现实状况。
• 三、97刑法典的颁布 • 8届人大5次会议于97年3月1日至14日召开。14日下午2720名代 表中2446票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第83号 主席令公布。修订刑法共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计15章, 452条,自97年10月1日实施。 • 四、97刑法后的单行刑法及修正案 • (一) 1998年12月29日9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 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 (二) 1999年1月25日刑法修正案(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 (三) 200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修正案(二)(保护土 地) • (四) 2001年12月29日刑法修正案(三)(打击恐怖犯罪活动) • (五) 2002年12月28日刑法修正案(四)关于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管理秩序以及渎职犯罪等内容 • (六) 1999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 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 • (七)2005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五)
• • • • • •
• • •
2、 按解释方法划分 (1)文理解释(字面、文法) 对法条字义,从字面含义到语法结构所作的解释 其特点是严格按照法条字面上的含义进行解释,既不 扩展,也不缩小。 (2)论理解释 A、按照立法精神及刑事政策,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 上所作的解释。 B、扩张解释(扩大) C、限制解释(缩小) D、当然解释
第三节 刑法的功能和任务
• 一、功能 • (一)概念 • 是指刑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可起的作用或者发生作用的机能。西 方称之为刑法的机能。 • (二)我国刑法的功能 • 1、 规范功能 • 2、 保护功能 • 3、 保障功能 • 二、目的和依据 • (一)目的 • 1、 刑法的目的不是刑法本身的目的,而是通过制定刑法和适用 刑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 2、 我国刑法的目的内容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 (二)根据 • 1、 法律根据是宪法。 • 2、 实践根据是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 • • • •
• • • • • •
下编 刑法各论 第二十章 罪刑各论概述 ·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 第二十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 第二十三章 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 · 第二十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罪 · 第二十五章 侵犯财产罪 · 第二十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第二十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 第二十八章 贪污贿赂罪 · 第二十九章 渎职罪 · 第三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相关问题:部门法的划分
宪法
平 等 关 系 行 政 管 理 关 系 宏 观 经 济 调 控 关 系 劳 动 关 系
调整对象 效力 诉 讼 关 系 其 他 关 系 调整手段
法律
刑法
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创制与完善
• 我国刑法的创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以79年为 界,另一个以97年为界。 • 一、79年以前的单行刑法及刑法典草案 • (一)单行刑法 • (二)刑法典草案
第二节 刑法学的体系
• • • • • • • • • • • 一、刑法学体系的概念 是指研究犯罪、刑事责任以及刑罚的理论学说体系。 二、我国刑法学体系的历史沿革 1、 以刑法典章节为依据 2、 绪论、总论、罪刑各论 三、本教案的体系 绪论、总论、罪刑各论 : 十大类罪。 作用: 1、 指导刑事立法 2、 促进刑事司法 3、 繁荣法学教育
• 三、修订刑法的中国特色 • (一)政策依据 •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办是有罪必罚,宽大体现区别 对待; • (二)继承了外国法律长处,但没有照搬照抄 • 1、 在体系结构上:犯罪概念(第13条)和刑法的任 务(第2条) • 2、 刑罚方法上: • (1)管制 • (2)死缓 • (3)减刑 • 本章重点与难点:1、刑法的解释。
· 上编 刑法总论 绪论
• 第一节、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 一、刑法学概念 • 是指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刑 罚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 重要的学科之一。 • 二、研究范围 • 1、 本质、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 2、 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 3、 刑事责任的依据 • 4、 刑罚的目的及适用 • 5、 犯罪形态及其刑事责任 • 6、 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 • 7、 有关刑事立法、司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