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英语课堂中的故事教学
(一)准备活动
认真分析故事内容,研究所要教学的内容(单词或对话),有针对性地创设比较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
(二)情景创设或背景铺路
幼儿英语故事活动需要精心创设环境、恰当使用教具,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1.在创设故事活动环境时,教师可根据内容的具体要求布置教室。
2.在进行故事活动前,教师可采用唱英文歌,或用游戏复习单词或句子,或是问一些与故事内容有关的简单问题,以导入故事情节。
3.故事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幼儿了解故事,减少学习障碍。
(三)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录音、录像或口述等方式,通过语言、音乐、图画等视觉与听觉的多方位输入,使孩子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生动的了解。
在感知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思考,并激发孩子去想象。
(四)扫除语言障碍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法帮助孩子解决故事中出现的新单词、新句子。
1.教师可利用先前准备的各种实物、图片,借助手势、眼神、表情等帮助孩子再次感知整个故事,同时也要调动孩子动用各种感官来体验故事。
2.可让孩子表演故事中角色的动作或模仿声音。
3.可在故事情节关键地方,让孩子预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
4.可在关键词句出现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猜测词义或句意。
(五)设计各类帮助幼儿理解英语故事的活动
1.听和做: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某个角色。
2.听和表演:让孩子们表演故事。
3.听和辨认:让孩子们边听故事边指出故事中对应的图画。
4.听和反应:孩子们听老师讲故事,听到老师讲错时让他们拍手。
5.听和着色:让孩子们听从老师的指令给故事海报图颜色。
6.听和画画:让孩子们画出小红帽篮子里的三件东西来。
7.听和制作:可以让孩子们描慕并动手制作某个角色的面具。
(六)设计表达英语故事的活动
1.念小诗和唱歌。
2.词汇游戏。
3.练习新的发音。
4.尝试自如地说。
5.回答问题。
6.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说。
(七)学习故事后的延伸活动阶段(演故事、编故事)
教师可预设一些提问,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放飞他们的想象和思维,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
儿歌,是最单纯的歌,是最自由的歌,是快乐的游戏,是游戏的诗歌。
它们大多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明的音韵写成。
英语儿歌是有益有趣的,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易于吟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程度,可以说,英语儿歌是活在孩子们口头上的英语文学。
在幼儿园进行英语儿歌的教学,能让幼儿通过聆听,唱诵等形式开开心心学习英语。
5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幼儿园英语儿歌教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为什么要教幼儿学英语儿歌?
因为英语儿歌的韵律和音乐一样给人以智慧,是一种由听觉感知的听觉艺术,并结合了词的韵律流动感,节奏明快,让幼儿易于接受。
英语儿歌的教学符合幼儿记忆规律,能增强幼儿的记忆,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助于突破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
另外,英语儿歌还可以用来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辅助教语音、字母、词汇和句型等,而且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二、英语儿歌的特点
英语儿歌具有语言所特有的共同特征,浅显,具体形象,而且音乐韵律自然和谐,富于动感。
英语儿歌的语句简单,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主要用一些动物、植物、食物、交通工具、走、跑、跳、颜色等简单词汇,使儿歌更加具体,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
英语儿歌和音乐湿密切联系着的,儿歌中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并形成有规律的反复,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英语儿歌中,大部分都具有动感性,因为动作比较具体形象,也容易被幼儿理解。
三、如何选择英语儿歌
首先,要选择符合幼儿特点及发展水平的歌词。
教学的内容源自生活,幼儿自己的生活,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等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的理解,演示,幼儿的模仿,操练,吟诵,进而灵活自如地运用。
家是幼儿最熟悉和最喜爱的地方,是他们的第一生活环境,因此,可以选择与家联系的儿歌,包括家庭成员,打电话等,幼儿生活经验已略有积累,源于此,他们很乐意主动学习与表达。
同时,还要选择音域、节拍、节奏、旋律等适合幼儿的儿歌,这些儿歌不同于一般儿歌,因为它的词是英语,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所选儿歌的音域、节拍、节奏、旋律等更加应该是简单的,幼儿所能接受的。
四、英语儿歌的教学方法
1、直接感觉法:直接感觉法是幼儿直接用视觉、听觉参与活动,获得经验、体验的方法。
通过直接听磁带或教师示范唱、念、结合图片、实物、动画、多媒体、影像等让幼儿直接感受。
2、肢体律动法:肢体律动法是指用手势律动和体态律动表现歌词的内容,以帮助幼儿理解的教学方法,它包括手势律动及体态动作。
3、听辩操作法:听辩操作法是指在欣赏中引导幼儿仔细听,辩歌词的内容,根据听到的熟悉的内容,进而操作摆弄玩具的方法。
4、节奏法:节奏法是指利用歌曲节奏,按节奏学习歌词,进而学会唱歌的方法。
如:
××××××××××××
One two three four five,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
5、创作表现法:创作表现法是幼儿根据已掌握的曲调、节奏、练习新的单词、句子,成为新的歌曲的方法。
6、情景表演法:情景表演法是指创设情景,让幼儿扮演儿歌中的角色,并通过动作,表情大胆表现出来的方法。
五、英语儿歌教学活动中的一般模式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
1、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教师用容易让幼儿清楚感知的方法反复范唱新歌。
3、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法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教师可用分句教唱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歌中的难点。
6、教师采用种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熟悉和完善地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熟悉后加工的模式
1、在日常生活情景中,让幼儿有机会反复听到新歌的演唱,可以放录音,也可以由教师或其他幼儿歌唱,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使幼儿对新歌产生初步的印象。
2、采用类似模式一的方法教幼儿学唱,重点在帮助幼儿整理和加工已有经验。
模式三:先分解后累加的模式
1、教师将儿歌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使用节奏活动。
材料分别加以命名用,使幼儿分别掌握之。
2、采用类似模式一的方法教幼儿学唱,或者采用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同时倾听曲调的过渡方法,最终由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
模式四:边创造边熟悉的模式
1、用模式一的方法让幼儿学唱一段歌词。
2、让幼儿用不断填唱自己创编的新歌词内容形象的要求或其它教育目标,让幼儿将儿歌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演唱音色,演唱形式等,创造性地加以变化。
模式五:在游戏中逐渐熟悉的模式
1、在特别设计的游戏情景中,教师用自己的歌声指挥和配合幼儿游戏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要求或鼓励幼儿参加演唱歌曲中的个别词句。
2、停止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比较稳定状态下用跟唱法进一步随教师学唱。
3、在加上1和2的基础上,重复1和2的程序,使幼儿对新儿歌的掌握逐步达到熟悉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