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施工技术总结1、工程概况综述1.1.本工程为中央生活1区,位于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市温江区。
1.2.本工程主要包括:12幢建筑层数为:地下1层,地上5+1层的花园洋房,总建筑面积:39343.79㎡(其中1#、3#、5#共计三幢房屋,因建设单位征地拆迁原因,暂时不能施工);3幢建筑层数为:地下1层,地上7+1层的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5111.95㎡;1幢建筑层数为:地上2层的商业用房,建筑面积:2500㎡;一个大地下车库,建筑层数为:地下1层,建筑面积:15379.34㎡。
结构型式均为现浇砼框架结构。
1.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
1.4.本工程建设单位是XXX,设计单位为XXXX。
2、钢筋原材料的验收及堆放本工程主体钢筋采用I级钢筋、II级钢筋、III级钢筋。
施工时在现场搭设三个钢筋加工房加工制作钢筋,钢筋的运输、安装就位由塔吊进行,其加工按照每一竖向施工段配套制作。
并按本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设专人主管、分类挂牌堆放,以免造成混乱,确保钢筋工程按质、按期完成。
2.1.钢筋原材料质量要求2.1.1.进场钢筋均有出厂合格证,每批钢筋抽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方可加工制作。
2.1.2钢筋表面清洁无油污,锈蚀的钢筋禁止使用,对弯曲的钢筋使用前进行调直处理。
2.1.3钢筋规格不齐,用其它规格代换时,必须经设计院、监理公司同意,并办好技术核定单,方可代换。
2.1.4钢筋分规格堆码在距地面200mm以上钢管架上。
2.2钢筋的检验与存放2.2.1钢筋进场要具有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分批作机械性能试验。
如使用中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立即停止钢筋施工,还应进行钢筋化学成分分析。
2.2.2钢筋取样按规范要求进行。
在每批钢筋中的任意两根钢筋上各取一套,每套试样从每根钢筋端部截去50cm,然后再截取试样二根,一根作拉力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另一根作冷弯试验。
2.2.3进场的每批钢筋用完后,土建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在试验报告合格证明书上注明该批钢筋所用楼层的部位,以便今后对结构进行分析,确保工程质量。
2.2.4钢筋在储运堆放时钢筋的成品派专人管理,要分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尺寸、直径、根数。
并按级别、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钢筋与地面之间支垫不低于200mm的底垫或搭设钢管架,对于数量较大,使用时间较长的钢筋表面加覆盖物,防止钢筋锈蚀、污染。
2.2.5钢筋规格品种不齐需代换时,先经过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代换,并及时办理技术核定单。
2.3钢筋的配料2.3.1施工前认真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各部位钢筋的构造情况,结合规范对钢筋的接头、弯钩形式和搭接长度等规定放制大样。
2.3.2钢筋放样中,必须弄清节点处钢筋锚固方式及长度,对梁柱节点处各构件的钢筋排放位置进行实排,避免绑扎时发生钢筋打架现象,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2.3.3框架结构采用连续配料的方法配制钢筋,同时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错开接头的要求。
2.3.4配料计算时,需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于加工、绑扎。
2.3.5配料时,还需要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现浇板上下层钢筋间凳子铁(铁马凳或撑脚)。
3钢筋的加工制作3.1加工前的技术准备施工前应全面熟悉施工图和设计图所选用的有关图集,具体弄清以下几点:①梁柱结点、主框架梁、次框架梁位置;②钢筋锚固长度,梁、柱钢筋设计允许的钢筋搭接位置;③柱、梁箍筋加密区域;④主框架梁与连系梁连接处,何处需加设吊筋、附加箍筋;⑤哪些位置现浇板为单向板,哪些位置现浇板为双向板;⑥预留孔洞处是否需加附加钢筋。
钢筋大批量生产前,就做出样筋,放实样,避免钢筋绑扎过程中发生碰撞。
3.2钢筋的调直:采用卷扬机和冷拉调直机。
质量要求: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冷拉后钢筋的抗拉强度不得降低。
3.3.钢筋下料a、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降低损耗。
b、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
为此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c、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种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情况。
d、钢筋切断时,钢筋和切断机刀口要成垂线,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e、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10mm。
3.4、钢筋弯曲成型a、1级钢筋末端需作180º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对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5倍。
b、Ⅱ、Ⅲ级钢筋末端需做90º或135º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c、弯起钢筋中间部分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d、钢筋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e、Ⅱ、Ⅲ级钢筋禁止回弯;f、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3.5钢筋的切断:①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降低损耗。
断料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
②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正常现象,对该批钢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其结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方能使用。
③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种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情况4钢筋绑扎钢筋工程: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按放料单大样制作成形钢筋→作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外皮尺寸线→根据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钢筋的搭接位置、数量、长度,并整理、调直除锈除垢→按要求搭好满堂脚手架,开始扎柱筋→在支好底模的梁上扎梁筋→在支好的底模板上扎板筋→加设附加构造钢筋→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守护。
钢筋绑扎的操作工艺如下:4.1、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先要划出钢筋位置线;根据图纸设计的钢筋间距探出钢筋位置线、剪力墙、框架柱的位置线;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按照图纸设计先宜摆放短向底板钢筋,再铺另一个方向的的底板钢筋;底板钢筋绑扎宜采用顺扣或八字扣,逐点绑扎。
底板上铁的绑扎同下铁,但要注意上网片应采用马凳铁支撑,马凳铁的间距不得大于2000mm,保证上层钢筋网片的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注意:马凳铁上不得设架立钢筋)。
工型马凳兀型马凳4.2柱子钢筋绑扎柱钢筋接长(电渣压力焊)→钢筋上分箍筋间距线→绑扎柱箍筋→绑扎带铁丝的砂浆垫块。
柱定位筋示意图如右:4.3梁筋绑扎:(模内绑扎)主次梁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4.3.1在梁侧模板上面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4.3.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筋及弯起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主筋,再绑架立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3.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端部节点内的错固长度符合设计。
4.3.4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绑扎。
4.3.5箍筋在迭合处的弯钩,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段10d,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柱边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按设计加密。
4.3.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垫25mm砂浆垫块,间距1000mm,受力筋为双排时,用二级钢筋¢25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符合设计要求。
4.3.7梁筋搭接:梁筋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10d钢筋直径,接头宜在构件距支座1/3构件长度范围内,且在搭接筋两端绑扎牢固,接头位置相互错开,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50%。
4.3.8梁钢筋的定位:在梁中,所有双层钢筋之间放直径Φ25横向短筋,间距1200mm,长度为梁宽-50mm。
梁筋定位示意图如右:4.3.9主筋接头位置和数量按施工规范:同一断面内不超过25%搭接头,且搭接在上下1/3楼段范围内。
4.4楼板钢筋绑扎4.4.1清理模板:清理模板上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4.4.2钢筋摆放: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4.4.3钢筋绑扎:绑扎板筋采用顺扣绑扎,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全部绑扎),双层钢筋间绑扎上层筋时,加Π形支撑固定,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处均绑扎牢固。
其楼板双层钢筋定位示意详下图。
4.5 楼梯钢筋绑扎: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4.5.1 划线: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4.5.2 绑主筋、分布筋按图纸设计主筋、分布筋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分布筋,每个交点均绑扎,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4.5.3 绑踏步筋: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5、钢筋的绑扎与安装的要点及注意事项○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
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2、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扳口的小撬棍),绑扎等。
钢筋绑扎用的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 以下的钢筋。
○3、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
水泥砂浆垫块的厚度,应等于保护层厚度。
垫块的平面尺寸:当保护层厚度等于或小于20mm时为30mm×30mm,大于20mm时50mm×50mm。
当在垂直方向使用垫块时,可在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
④划出钢筋位置线。
平板或墙板的钢筋,在模板上划线;柱的箍筋,在两根对角线主筋上划点;梁的箍筋,则在架立筋上划点;基础的钢筋,在两向各取一根钢筋划点或在垫层上划线。
○5、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6、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联系讨论支模和绑扎钢筋的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