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生理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生理


4.2.4 内源激素的变化
唐菖蒲: –刚开始形成新球时,ABA类物质含量很低,而GA和 CTK的含量很高 –随着球茎的生长直到成熟,ABA含量逐渐增加,并 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GA和CTK含量则逐渐下降 –在低温贮存期间,ABA含量又逐渐下降,GA,IAA 含量增加 –但在低温贮存过程中检测不到CTK的活性,而当已 解除休眠的种球种栽植后几天,很快就能检测到C TK的活性
第4节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生理
4.1 种球休眠的概念和类型 4.2 种球休眠期间的生理变化
4.3 诱导种球休眠的环境因素
4.4 延长种球休眠的方法 4.5 打破种球休眠的方法 4.6 种球的萌发
4.3 诱导种球休眠的环境因素
4.3.1 温度
4.3.2 光照
4.3.3 土壤水分
4.3 诱导种球休眠的环境因素
4.2 种球休眠期间的生理变化
4.2.1 抗性与呼吸的变化 4.2.2 贮藏物质的变化 4.2.3 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 4.2.4 内源激素的变化
4.2.1 抗性与呼吸的变化
随着休眠的加深,种球的呼吸强度逐渐下降、抗性 逐渐增加,当达到深休眠时,呼吸强度降到最低, 而抗性达最高 随着休眠的解除呼吸逐渐加强,抗性相应减弱
4.1.1 种球休眠的概念
自发休眠
– 前休眠是休眠的准备阶段。不利于生长的外界环
境,如秋季日照变短、气温下降等,会引发植物 内部的变化,生长发育随之减缓,植物体逐渐进 入休眠状态
4.1.1 种球休眠的概念
自发休眠
– 深休眠(又称生理休眠期或真休眠),植物生长完全
进入“静止”状态,外层保护组织完全形成, 即 使给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的条件也不会打破休眠而 进入生长阶段。大多数植物多在原产地气候最不 利生长的时期,如深冬或高温干旱期进入深休眠
4.2 种球休眠期间的生理变化
4.2.1 抗性与呼吸的变化 4.2.2 贮藏物质的变化 4.2.3 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 4.2.4 内源激素的变化
4.2.4 内源激素的变化
植物的休眠进程与一些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有关 植物体内积累抑制性激素会引起休眠,而积累某些 生长促进性激素将解除休眠 至少有两类内源激素对休眠与萌发起作用:脱落酸 以及赤霉素和激动素
郁 金 香 种 球 贮 藏 期 间 碳 水 化 合 物 含 量 变 化
4.2 种球休眠期间的生理变化
4.2.1 抗性与呼吸的变化 4.2.2 贮藏物质的变化 4.2.3 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 4.2.4 内源激素的变化
4.2.3 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
种球休眠期间进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但其合成的速 度明显下降
4.1.2 种球休眠的类型
无休眠的球根花卉 – 一些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球根花卉在不利于生长的 外界环境条件下,如日照减少、温度持续下降或遇高 温干旱等,将引起生长暂时停顿,即进入强迫休眠。 如朱顶红、文殊兰、彩叶芋、网球花、百子莲、水鬼 蕉等,若栽培的温度不过低(约为15℃),且没遭遇干 旱等水分逆境,其叶片将终年保持“常绿”,故属无 休眠的球根花卉 – 但是为了调整观赏期,常通过控制水分或挖掘贮藏种 球等措施,使此类球根的叶片枯萎或根停止生长而被 迫休眠
植物体深休眠阶段也正好是处于夏季的炎热或冬 季的寒冷时期,这说明球根花卉抗性变化与环境变 化相协调
4.2 种球休眠期间的生理变化
4.2.1 抗性与呼吸的变化 4.2.2 贮藏物质的变化 4.2.3 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 4.2.4 内源激素的变化
4.2.2 贮藏物质的变化
规律:进入休眠贮藏物质如淀粉增加,解除休眠贮藏物 质降解 郁金香成熟的鳞茎中干物质占37%~40%,其中淀粉就占2 1%~28% 唐菖蒲球茎的贮藏物质是淀粉。其球茎中非还原糖含量 在贮藏期间逐渐上升,淀粉与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并 伴随着与物质降解有关酶的合成 在百合鳞茎低温打破休眠时,淀粉和葡聚糖降解,可溶 性糖含量增加
4.1.2 种球休眠的类型
夏休眠球根花卉 指夏季停止生长而进入休眠的球根花卉,如小苍兰、 风信子、郁金香、水仙、仙客来、番红花等。 此类球根花卉多于春季生长开花,夏季高温、干燥 时叶片停止生长并老化枯萎,地下球根进入休眠,秋 凉时种球又开始生长,故其完成生长发育周期需求” 暖─冷─暖“温度周期性变化。此类球根花卉在进入 休眠后不久开始花芽分化,所以其真休眠期很短。
Tulipa gesneriana
郁金香 鳞茎
风信子
Hyacinthus orientalis 鳞茎
中国水 仙
鳞茎
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仙客来
块茎 Cyclamen persicum
番红花
球茎 Crocus spp
表1、 季节温度周期性变化对球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
长趋向缓慢甚至几乎停止生长的状态
4.1.1 种球休眠的概念
强迫休眠与自发休眠的本质区别在于没有深休眠阶 段,是 伴随不利环境条件而表现的植物生命活动 水平骤然下降,与其自身的生命节律无关 处于强迫休眠状态的植物只要给予适宜生长的条件 便迅速恢复正常生长,如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常 绿植物,其休眠始终处于强迫休眠状态
4.1.1 种球休眠的概念
自发休眠
– 后休眠是自发休眠的最后阶段,此时植物自身已
进入逐渐复苏的阶段,呼吸作用加强,酶系统也发 生了相应变化。后休眠往往与外界条件转好同步
4.1.1 种球休眠的概念
强迫休眠 – 强迫休眠(ecodormancy)又称相对休眠,是植物 在生长发育期内遇到不良环境条件,迫使植物生
休眠的种球外部虽没有明显的生长,但其内部仍 然进行着一系列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如郁金香、风信
子、中国水仙、番红花等花芽分化、营养芽的分化及
根的启始均是在休眠期进行。这些改变进行得非常缓 慢,常不易觉察
郁 金 香 生 长 发 育 过 程
Kamenetsky et al., 2003, New Phytologist
I、要求“暖-冷-暖”年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种 —————————————————————————————— 种 夏季 秋-冬季 春季 小苍兰 解除休眠 器官形成和生长、 花葶伸长,开花和 生根, 长球 郁金香 器官形成: 生根,花葶伸长 生长:花梗伸长, 花芽和叶芽 和成球的诱导 开花和长球 、根的分化 —————————————————————————————— II、要求“冷-暖-冷”年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种 —————————————————————————————— 种 秋-冬季 春季 夏末-初秋 唐菖蒲 解除休眠 器官形成(顶芽), 花梗伸长停止,开 生根,开始生长 花,新球膨大,子 球形成 麝香百合 解除休眠 器官形成(叶、花 开花和长球 和鳞片),花梗伸长 ——————————————————————————————
4.3 诱导种球休眠的环境因素
4.3.1 温度
4.3.2 光照
4.3.3 土壤水分
4.3.2 光照
短日照有利于冬季休眠的球根植物地下贮藏器官的 形成,加速球根休眠,如唐菖蒲、美人蕉、晚香玉、 大丽花等 相反,原产于夏季干旱地区的球根花卉,在夏季的 长日照条件下进入休眠,例如水仙、风信子、仙客 来、郁金香等
冬休眠球根花卉 指冬季停止生长而进入休眠的球根花卉,如观赏葱 类、唐菖蒲、百合、大丽花、美人蕉、石蒜、晚香 玉、蛇鞭菊、球根秋海棠、银莲花等
通常在春、夏季生长旺盛、开花,到了冬季低温时 生长停止或休眠,休眠期较长,休眠期内新器官的 分化和伸长几乎完全停止。在满足低温需求后抽茎 生长,故其生长发育周期的完成需要“冷─暖─冷” 的温度周期性变化
4.3.1 温度
4.3.2 光照
4.3.3 土壤水分
4.3.1 温度
在自然条件下,低温和短日照、高温和长日照是相 随出现的 多数植物冬季休眠的诱导因子是短日照,植物体的 整个休眠期是在冬季低温下通过
4.3.1 温度
球根花卉对低温的具体要求随原产地冬季低温条件 的不同而异 长期适应寒冷地区的球根植物,其休眠期低温需要 量较大,温暖地区的球根植物休眠低温需要量偏小
第4节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生理
4.1 种球休眠的概念和类型 4.2 种球休眠期间的生理变化
4.3 诱导种球休眠的环境因素
4.4 延长种球休眠的方法 4.5 打破种球休眠的方法 4.6 种球的萌发
4.1 种球休眠的概念和类型
4.1.1 种球休眠的概念 4.1.2 种球休眠的类型
4.1 种球休眠的概念和类型
第1章 观赏植物采后生理概论
第1节 第2节 第4节
观赏植物采后呼吸生理 切花水分平衡生理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生理
第3节 切花开花和衰老生理 第5节 种苗贮运生理
第4节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生理
4.1 种球休眠的概念和类型 4.2 种球休眠期间生理变化
4.3 诱导种球休眠的环境因素
4.4 延长种球休眠的方法 4.5 打破种球休眠的方法 4.6 种球的萌发
休眠的启始与新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如处于休眠期的球根秋海棠,当用抑制核酸或蛋 白质合成的药物处理时不出现休眠现象,且块茎的萌发 率提高。这表明使休眠开始的环境信号,可能影响核酸 控制的某些蛋白质的合成,而这些蛋白质又能引发休眠 程序的进行
表 1-8 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对秋海棠(Begonia) 块茎休眠诱导的阻碍作用 处理 对照(25℃) 诱导(15℃) 诱导+5-氟脱氧尿甘 诱导+放线菌酮环已亚 胺 注: 15℃暴露 20 天可诱导休眠, 20 天期间供给 0.3mM 抑 此 制剂溶液,70 天以后测定萌发百分数 块茎萌发(%) 70 4 87 87
花芽
鳞片 根原始体
第4节 球根花卉种球休眠生理
4.1 种球休眠的概念和类型 4.2 种球休眠期间的生理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