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作者] 邱均平,段宇锋,岳亚[单位]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研究所[摘要]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产生背景、内涵、研究内容、知识与信息和研究者知识背景等方面有不同;它们的联系在于二者具有相同作用,都重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研究中是相互促进的。

两者的对比研究对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知识,比较研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虽然人们对信息管理内涵的理解还存在颇多歧义,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管理”一词却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几乎为各界所接受。

当今,知识作为社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知识管理便应运而生。

明确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为两者的理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而且对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不能简单地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单方面的继承和发展,但也不能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作为毫无联系的对象来考察。

1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我们认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在产生背景、内涵、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认识这些差异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避免在实践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关键。

1.1 产生背景的不同信息管理是为解决社会信息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和社会信息的无序性与人类需求的特定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简言之,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从严格意义上讲,自从人类有了信息交流行为以来,社会信息管理活动就随之产生了,迄今已经历了4个阶段[1~3]:(1)原始信息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研究处于个人研究阶段,科技发展缓慢,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极其有限,记录和传播信息手段极端落后,信息交流活动处于自发、无组织状态,因此,信息管理只起着保存信息载体的作用。

(2)传统信息管理时期。

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信息记载手段和传播方式,为信息管理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同时,科学研究从个人向组织化发展,研究成果急剧增加,文献信息量迅速增长,从而导致信息需求的增长,这成为信息管理发展的现实需要。

这一时期以图书馆为主要阵地,重在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与传播报道,并以手工为主,辅以机械化作业。

信息管理活动集中在微观层次,属公益型事业。

(3)技术管理时期。

二战以后,由于科技生产力的迅速恢复和提高,引起了信息量激增,信息的生产与利用这对矛盾日趋尖锐。

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解决大量信息的处理、检索和传递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各种信息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成为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

但以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管理在进入战略决策高层管理层次之后,其不足便明显地暴露出来;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或缓和了信息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技术—社会问题。

(4)信息资源管理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演进,信息被视为重要的经济要素,确立了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和竞争资源的观念,强调信息资源在组织战略决策、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人们认识到现存问题必须依靠技术因素和法律、政策、伦理道德等人文因素结合起来协同解决。

信息管理的各阶段不是绝对的一个阶段的消失和另一个阶段的出现,而是其主导成分的变化。

从总体来看,目前的信息管理正处于第四阶段。

对信息管理而言,人类对社会适用信息的需求是人类信息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增长与适用信息稀缺的矛盾是信息管理产生的内在机制,这是信息管理的实质所在。

而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而提出来的。

尽管知识的组织与管理早已有人提出,但这一概念与我们目前讨论的知识管理相差甚远,前者事实上只是信息管理中对信息加工整理的思想和方法,两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

知识管理的出现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这是促使知识管理产生的外部因素。

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出现了以科技为生产力的经济模式,这就是知识经济。

它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也就是说,产品包含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包含的物质成份则越来越少。

经济模式的转变引起了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知识作为生产资源进入生产中而使知识作为资本确立下来。

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从而达到节约物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体现于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已经高达50~60%。

美国经济学家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4]。

其次,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直接动因。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增多,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国家、民族的界限,都要在国际大舞台上展开竞争、谋求发展。

可以这样说,科技促进“国际生产关系”的形成,出现全球盈利,而全球盈利又进一步促进知识创新和科技的发展。

知识更新的加快,技术的迅速老化,以及非连续变化的环境,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组织机构造成巨大压力,其组织只有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才能适应这些变化,并认识到高素质的、富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各类组织最可宝贵的财富,也只有依靠这些人,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在这种环境下,知识管理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物质技术保障。

人的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信息。

信息技术大大改进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并使信息交流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

这一切都为知识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知识管理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知识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知识创新形成自给机制,并成为企业重组的依据。

1.2 内涵的差异信息管理虽然早已提出并为人们接受,但迄今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卢泰宏认为,信息管理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狭义上讲,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的目标;从广义上讲,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5]。

与此类似的观点有:狭义的信息管理是数据、文件和技术的管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查找和利用的过程;广义的是指对信息交流活动全过程(生产、流通、分配等)的所有要素(信息、人员、设备、组织、环境等)实施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6]。

陈耀盛则与前两者所述广义的信息管理观点一致,认为信息管理可简称之为对信息交流活动管理[7]。

另外,从实际工作的角度,王万宗教授在所著《信息管理概论》一书中提出:“信息管理就是为各行各业各部门收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

”[8] 符福@①则从管理学的角度将其定义为:“信息管理是指信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是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信息收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过程,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要素,以期达到实现总体目标的社会活动。

”[9] 国外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信息管理的概念,如美国东北大学的E.M.Trauth博士认为信息管理分为三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即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数据处理管理,这三个领域通常都被称为信息管理。

其中数据库管理领域定义的对象为数据库、企业数据、各种软件、与数据有关部门的行政活动;记录管理领域定义的对象为组织中的所有文书工作及实现这些文书检索的各种软件;数据处理管理定义的对象是用于处理信息的各种资源,如处理器、远程通信、复制和印刷、信息系统设计和发展、软件开发和文献检索系统的建立等[10]。

有些研究还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框架理论方面对信息管理进行了探讨[11.12]。

信息管理概念的模糊性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有多篇文章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但从以上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无论研究者从何种角度研究,中心问题和研究的主体都是围绕信息展开的。

关于知识管理,Yogesh Malhotra 定义为:“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

本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13]Elias Safdie 和RayEdward认为,“知识管理是使人、过程以及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使组织机构的与信息相关的成份,变成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优势和利益的直观动态的知识财富集合。

知识管理是一种文化、生活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做事的方式。

”[14]Carl Frappaolo和Wayne Toms则将信息管理视为一套工具,借以自动建立信息对象、用户和过程之间的演绎的或内在固有的关系。

知识管理的作用是连接知识拥有者和寻求者这两个节点[15]。

在这些定义中处处体现着这样一种思想:知识是一种财富,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追求的直接目标,但这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实现的,人和业务流程才是考虑问题的基点[16.17]。

知识管理不是某种具体的方法、技术或管理方案,它是基于知识的业务重组及组织机构管理思想,它似乎更多地继承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同时吸收了信息管理中技术论和资源论中的核心内容。

从两者的概念和内涵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在所研究的对象、领域、基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强调知识创新,由此而形成整个知识管理的思想体系,而信息管理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信息的组织控制和利用展开的。

1.3 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从广义上讲,信息是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机器,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18]。

然而,我们在信息管理中所研究的信息是经过限定的,是社会化的信息。

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C.申农则将信息理解为:“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们所说的信息管理中信息一词的涵义[19]。

为区分知识与信息,有必要解析信息的构成要素。

信息是由信息载体、信息符号和编码及信息内容构成的。

以文献为例,文献的物理存在形式,即纸质或光、电介质等是信息赖以存在的外部形式,也是我们所说的载体;载体上用以表达特定涵义的符号系统及其组合是信息符号和编码;文献所要说明的问题或阐述的观点等是信息内容,它以抽象的方式,依托于载体和符号系统及其组合而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