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

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乘除法”学习计划单元学习内容:1、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千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

3、结合例题的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探索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千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能正确、迅速口算百以内加减法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口算乘法: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口算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一个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单元学习课时:7课时单元学习小结:本单元知识在同学们的努力配合下,发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风格,使点点滴滴的知识象春雨一样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了学生的心田,达到了润物细无声之目的,学生们对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地比较牢固,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新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协作研究相结合的最佳学习方式,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学习内容:课本第1、2页上的例题和试一试1~3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整千数的思考过程和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使他们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整千数的思考过程和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难点: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植树情境,导出有多少棵小树的主题上来,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研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例题的放大实物图。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小棒)课时安排:两课时板书设计: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练习课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口算的算理,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设计思路: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及要解决的问题。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写有1~9,10~90 共18张数字卡片板书设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练习课60×3=180(根),再计算200-180=20(根),说明够一天吃60×3=180(根),因为180<200,所以够吃一天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需要多少钱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有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已初步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迁移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助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师准备:教学情境挂图板书设计:需要多少钱12×3 (1)3个12相加(2)3个10加上3个2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四课练习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中安排了难度不同的题,创设了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7题都是基本练习,8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生活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准备:教学情境挂图第一单元第五课参观科技馆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从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进一步探索口算方法。

教师准备:计算卡片学生准备:小棒板书设计:参观科技馆60÷2=30(1)因为2×30=60,所以60÷2=30(2)因为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2份,每份是3个十,即30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六课植树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

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总结算法,并能根据同学的方法优化自己的算法,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用乘法来想除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来学习新知。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板书设计:植树36÷3=12(组)(1)因为12×3=36,所以36÷3=12(2)因为30÷3=10,6÷3=2,10+2=12,所以36÷3=12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七课练习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除法的口算,体验算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体会乘除法之间的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除法的口算,培养学生用所学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练习二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整理和复习,通过不同程度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方法,教材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真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板书设计:练习二拓展性学习720÷8+()=100 25+()×5=100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根据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3、利用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数学操作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探索、交流、体验。

单元教学目标: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4、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相对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达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材包括以下2个部分内容:1、根据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2、根据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指令搭出立体图形,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课时:2时单元教学小结:本单元知识是观察物体,通过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不但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所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而且知道了最多只能看到此物体的三个面,并且还知道这三个面的名称。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研究,不但能准确判断从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而且还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所指示的面。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时教案第二元单元第一课搭一搭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以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根据立体图形和自己的猜想画出物体的三个面,再根据教师提供的正方形图形推导正方体的摆法,通过例题让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准备:实物展台学生准备:小正方体第二元单元第二课练习三教学目标: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并理解从三个面观察立体图形是什么样子,给定一个从某个面看到的形状,想象正方体是怎样摆放的。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拓展新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准备:正方体4个学生准备:正方体4个课时划分:1课时单元教学内容:1、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学生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的思考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称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