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xxxx县按照"科技兴农,人才强县"的指导思想,狠抓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农村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进一步建强农村人才队伍、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日前,笔者对xxxx 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县现有农村各类人才25967人。

其中乡镇党政领导人才307人,农村科技人才562人,农村中小学教师6091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272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81人,农村实用人才17054人。

全县农村各类人才队伍中,获得初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10735人,其中获得高级职称的354人,获得中级职称的4621人,获得初级职称的5760人。

二、主要做法
1. 狠抓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一是建强组织机构引领农村人才开发。

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情系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主要抓手。

二是依托活动载体促进农村人才开发。

积极探索新的活动载体,先后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联户带创奔小康"、"乡村夜话"和"农村实用技术大联赛"等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成效显著。

三是坚持办点示范带动农村人才开发。

首先是树典型,发挥辐射作用。

结合农村人才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农村人才典型的培育力度,先后共培育出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典型示范户1247户,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其次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

按照"区分类别、合理布局"的原则,挂牌建立农村实用技术示范基地,并很好地发挥了基地的作用。

三是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坚持"技术共享,资金互助,集中管理,规模发展,统一营销"的发展模式,带动和培育了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

2. 狠抓农村人才教育培训。

一是借助基地定点培训。

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培训,并请相关专家现场进行技术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人才的实用技能。

二是组建讲师团流动培训。

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流
动讲师团",分种养、加工和营销三个专业授课组,到农村进
行流动授课。

三是赠送技术资料自我培训。

免费向农村实用人才赠送《农村实用新技术》、《庭院经济手册》等乡土实用
技术教材7000多册,赠送活页技术资料30000余份。

3. 狠抓农村人才保障建设。

一是建立农村人才管理服务机制。

主要是在县、乡、村三级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在人才
密集的4个乡镇设立了人才服务站,对农村人才实行动态服务、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一些业绩较突出的农村人才
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利于及时地提供帮助和服务。

二是建立农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

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工作,致力于提升农村人才的层次水平。

三是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使
用机制。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先后推荐了1xxxx多名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农村人才进入县内企业中担任管理和技术
骨干,吸纳了600多名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
启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担任村组干部。

三、主要问题
1. 总量不足,素质不强。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全县农村各
类人才总量仅占农村人口总量的 3.1%,明显低于省市平均水平。

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仍然偏少。

在农村人才队
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总量的7.1%,获得高级职称的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总量的1.4%.
2. 年龄老化,结构不优。

年龄结构趋于老年化。

30岁以下的仅占7.6%,31-40岁的占29.4%,41-50岁的占46.8%,51岁以上的占16.2%.绝大多数的农村实用人才由于年龄偏大,思
想偏于保守,难以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

专业结构
不合理。

由于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停留于种植、养殖等
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的行业上的占84.9%,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的人才仅
占15.1%.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

特别是随着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差异,出现县内优秀人才由农村偏远地区向城镇集中的现象,使得边远山区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明显落后
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和平区,影响了全县人才队伍的均衡
发展。

3. 流失严重,引进困难。

由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特别是
和那些大中型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无论是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还是就业机会都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想留
住本地人才、引进优秀人才,难度很大。

4. 技术保守,影响力小。

很大部分农村专业人才受"卖山、
卖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饿死师傅"等狭隘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技术上保守,缺乏规模发展的观念,从而影响农村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真正起带动作用的农村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导致了整个农村人才队伍作用的发挥缺乏普及性。

四、几点思考
1.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党组织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必须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观念,切实担负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组织的工作规划中来。

要针对农村人才分散的特点,切实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

要形成县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

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经常性指导,加强对农村人才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帮助农村人才解决一些生产与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教育机制,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

要充分发挥县委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
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

二是开阔视野,依靠
交流合作提高素质。

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
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
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一方面,加强本区域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既介
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达到取长
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是基地示范,依靠典型引导提高
素质。

在管理好现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前提下,还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
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
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在
政策上给予支持。

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的科研生产项目,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
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要在技术上给予支持。

要结合开
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
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全县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
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

三是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对进行特色农业
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等金
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倾斜。

4.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加大
对农村人才的评选表彰力度。

通过树立"农村人才典型"和开展"优秀农村人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农村人才典型
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
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二是开辟农村人才专
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积极帮助他们申报技术职称评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给予农村人
才适当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在政治上,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发挥作用积极的农村优秀青年人才,要进行
重点培养,符合条件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
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
致富转变。

在经济上,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
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
他们的创业激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