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水意象与人物命运摘要: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认定水是万物之源,可以滋润万物。
水这个意象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
红楼梦中的水意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直接水意象和间接水意象,直接水意象主要包括甘露、红泪,间接水意象有:沁芳闸、潇湘馆、凹晶馆等。
这些水意象承载了作者曹雪芹对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被作者赋予了含蓄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具体说明红楼梦中水的意象,具体说明其暗含的人物命运,试从文本角度拨开迷雾探秘红楼。
关键词:红楼梦水意象人物命运西方净土之上,有甘露、灵河,灌愁海;太虚幻境之中有万艳千红的酒茶;四合红尘之内,多是水做的骨肉,芙蓉出水般的女儿。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似水流年之间演绎出了一部镜花水月的红楼梦。
水意象,这个贯穿了整本红楼的艺术形象,联接起小说中一众人物的命运沉浮,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
小说中众多水意象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水意象和间接水意象。
(一)直接水意象与人物命运1.甘露浇灌下成长的精魂作者在书中第一回写道:‚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是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甘露之恩让绛珠草延长了寿命,后来幻化成人形,‚只因为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才有了紧接下来的还泪的故事。
可当泪尽后,债也跟着还完,泪尽之时也是缘尽之时。
那绛珠草化身的黛玉也断无继续留恋尘世的道理。
第一回合作者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决定了黛玉宝玉之间故事发展大的框架。
在这个神话中男女主角都是仙人,免不了要受众多条款的约束,而绛珠草私自动情无疑是违背了规则,任何时代,任一世界违背了规则注定要付出代价。
第二,在第一回中作者又设计安排绛珠仙草换化成人形后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离恨天,本为佛教中的一个世界,后来人们常着眼于离恨二字,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比喻男女间抱恨,长期不得相见。
作者有意设置这一情节,再一次暗喻了两人之间的情爱不得善终的结局。
‚林颦卿者,……花处姊妹从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得其媚而不能的其秀,香菱有意逸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1] 。
‛不错,宝钗、探春、湘云她们都是大观园中的俊俏佳人,有着不可轻视的个人魅力,但作为绛珠仙草化身的林黛玉,受过甘露的灌溉,比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孩子多了一份灵气、平添了一番清韵。
当然黛玉的诗性、她的脱俗让她与园子中的很多人格格不入。
丫头们觉得她心眼小又刻薄,成天哭哭啼啼无事生非,是个难伺候的主儿。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宝钗扑蝶时无意撞破两个丫鬟的对话,在被发现后宝钗及时将罪责推脱到了黛玉身上。
红玉当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
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漏了风声,怎么办呢?‛这样看来,精通人情世故的宝姐姐确实是老少皆宜,只是翻遍全书,却没有黛玉卖乖献媚的片段。
事实上黛玉除了在与宝玉爱情上面的斤斤计较外,生活中的小心眼,也不过是图个口舌之快,性情中人是想什么说什么,真正往心里去的事情倒没有几件。
相反在贾府的众多主仆关系中,黛玉和紫鹃是相处最好的。
平儿干练忠心,也时常会被王熙凤贾琏拿来煞性子;宝钗对莺儿很好,可惜再好也有上下之分,她可以对府中的姑娘丫头们亲热,但自己的下人却难得见她一个笑脸;要说怡红院中的怡红公子,他倒是经常姐姐妹妹的乱叫,可连袭人亦被他踹过。
黛玉却是一句重话都没对紫鹃说过,从头到尾,她是拿紫鹃当真朋友来对待。
她对人的真诚,已远远超过大观园中其他任何一位小姐。
2.水意象之红泪在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中,红色大概是最美的色彩。
过年家家户户贴的春联是红色;要结婚了,新人发的喜帖是红色;那些牵线搭桥的媒人被称为红娘……人们对红色有着独特的情感,到了后来红色又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红颜”“红妆”“红袖”“红粉”“红泪”都有着与女性密不可分的关系。
红楼梦中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子。
绛色就是红色,珠呈圆形,是泪的形状,是红色的眼泪,也是血泪。
红楼梦第一回写道,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脂砚斋在旁批到:‚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明确指出‚绛珠‛就是‚血泪‛。
红楼梦中,不止一处提到血泪。
第二十七回中,黛玉所做葬花吟中有‚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第二十八回,宝玉、蒋玉菡、薛蟠三人聚在一起吃酒,宝玉在席间唱到:‚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第五十回,咏红梅花得“红”字李纹所作:‚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以血泪比喻红梅。
第七十回黛玉的《桃花行》中也写到:‚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与胭脂、红花相近颜色的就是血泪了。
第七十八回宝玉为晴雯撰写《芙蓉女儿诔》时,也是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
再看贾母赐予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也可以做子鹃来看,就是我们常说的杜鹃。
杜鹃啼血是血泪的文化意象之一,自古就有“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说法。
从这个名字,我们不难想象到,黛玉最终的不幸结局。
(二)间接水意象与人物命运1.潇湘馆的血泪意象潇湘,在今天的湖南。
湖南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荒僻之地。
北宋词人秦观被贬郴州之时写下《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流露出无限凄愁意绪。
黛玉所作七律《秋风听雨》中有:“人世几多回首处,梦依百度忍别离。
今朝哽咽同谁泣,泪比潇湘汝可知?”。
另一首《感潇湘》中提到“浮云一别两相忆,流水十年惟愧忧。
”“执手未有三生意,自在飞花随水流。
空聚首,空聚首,新愁旧怨几时休。
”也俱是行云流水的无奈感怀。
潇湘馆,结合了潇湘的相思离愁,成为红楼梦中另一处重要象征。
林黛玉号潇湘妃子,住的是潇湘馆。
潇湘馆竹叶繁茂,书中描写到:‚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翠竹四季常青,不与群芳为伍,正如林黛玉不喜脂粉,清丽脱俗的形象。
湘妃竹源于娥皇女英,她们得知丈夫的死讯之后,在湘江边日夜痛哭,眼泪落在竹子上,就有了著名的湘妃竹。
潇湘妃子,湘妃竹,二者之间其实是互通的。
第三十七回中,海棠诗社初建,探春给林黛玉想的雅号是这么说的:‚当日娥皇女英洒泪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
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做‘潇湘妃子’完了‛。
潇湘妃子,暗含着相思与别离。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黛玉、紫鹃、潇湘馆,都是血泪的象征,暗喻这位才女红颜易逝的悲剧命运。
2.凹晶馆联诗透露出的悲凉命运谶语《红楼梦》中,有两处命名别致的屋舍:凸碧堂,凹晶馆。
凸凹二字历来鲜有作为轩馆之名,放在这里,不仅不落俗套,却更加体现了它的独特蕴含。
第七十回中这样描述到:“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
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
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
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
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
”曹公充分发挥联想,将字形结构与山水特点相联系,创造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庭院建筑。
在这些特别的建筑里,上演着特别的故事。
“黛玉葬花、凸碧堂品笛、凹晶馆联诗,杜撰芙蓉诔,都是美景哀情,悲凉之雾早弥漫其中了。
连宝黛爱情的欢乐,也总带着一种秋天的萧瑟,如连绵不断的秋雨,缺少一些明朗的颜色。
[2]”根据曹雪芹原意,凹晶馆联诗应是贾府衰败前的最后一个中秋夜,烈火烹油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
从这一次中秋夜宴,我们看不到往日的热闹繁荣:宝钗宝琴不在,李纨凤姐病着,夜宴上也少了平日里的把酒言欢,除开贾母兴尤未阑,邢夫人、王夫人等人都有些倦意。
凹晶馆联诗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表面欢腾的夜晚。
黛玉湘云二人逃席至凹晶溪馆联诗。
书中写道:‚二人同下了山坡。
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那藕香榭的路径。
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
天上的皓月,池中的水月让黛湘二人诗兴大发,商量之后,二人约定以五言排律的格式为准,用十三元的韵律。
联诗之初还有点中秋的气氛,但越到后面,悲凉的情绪越重,以至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鹤影”对“花魂”,黛玉葬桃花,写桃花诗,吟咏葬花吟。
整个大观园中她惜花、爱花、叹花,是当之无愧的花之精魂。
史湘云自小父母双亡,由她的叔叔婶婶抚养到大,可是境遇并不好,只有来到贾府她活泼的天性才显露一二。
第三十二回,曹雪芹借宝钗之口说出了湘云在史家的状况:“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
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
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
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
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
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第三十六回中湘云被家中人接走,临走前嘱咐宝玉说:“就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
”她的一生,就像一只来回迁徙的野鹤,一生都在奔波之中,难以安顿下来,可湘云又是豁达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出生的不幸就此消沉下去,大观园中有湘云的地方总是充满着一派生机。
行云野鹤般自在洒脱的气度,在她身上也显露无疑。
曹雪芹这样描写湘云:“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芦雪庵联诗中湘云也说道:“石楼闲睡鹤”,正应对了她前面的“醉眠芍药裀”的睡鹤之态。
“塘”与“月”相对又相依。
《淮南子·天文训》中载:“积阴之寒气久者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可见,月是水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水凝聚的精华。
塘很好理解,是水池的意思,无论是月还是塘,二者都与水相关。
当湘云说出“寒塘渡鹤影”后,黛玉只接了一句诗,在这之前都是每人两句的联诗,黛玉突兀一句不能说她才尽,作者是想通过这种变化提醒读者“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特殊性,让读者把这两句诗与前面的诗做分开看。
如果说前面的诗作与中秋,与凹晶馆相关的话,那么从这句起(后面还有妙玉的三十五韵),就不单单仅限于眼前的物象了,诗中隐含着重要的信息。
这时的“寒塘渡鹤影”是借“寒塘”一词陈述大观园落败后的景象,偌大的一个家族,就像寒塘一般的死寂凄清,了无生气。
白鹤,它代表着的富贵,权势也都成了过去式,剩下的也只可能是门可罗雀的冷寂;另一方面也是暗喻湘云的生命消亡。
下一句“冷月葬花魂”,当一个庞大的家族失去了钱,失去了权,等着他们的只可能是一损到底的命运。
“葬”这个词是上联中“渡”的程度的加深。
“花魂”一词泛指的是贾府中众多女性,既有花之精魂的黛玉,还有桃花袭人,腊梅李纨等等,俱是“把芳魂销耗”。
红楼梦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自己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