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性活动在高中历史课中的运用

探究性活动在高中历史课中的运用

探究性活动在高中历史课中的运用
摘要:开展探究性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十分必要。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死搬教材;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学生不会辨别和取舍史料。

在分析上述问题由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探究性活动;教师;学生
历史活动课程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历史真相、探究历史规律,并获得独特体验的课程,符合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的理念。

高中生的心智已基本成熟,他们在辨别、动手能力和对历史的理解、探究能力上都已符合开展历史活动课的要求,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十分必要。

教师回避历史活动课的原因是活动课“难上”。

在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死搬教材;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学生不会辨别和取舍史料等。

下面来具体探讨一下。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对新教材中的历史活动课普遍不够重视,而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却明显加强,他们反感生硬的表述、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说教。


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

而历史活动课可以提供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机会。

活动准备的详实是前提,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

如,在人民版探究活动课《模拟古罗马法庭》中,担任原告、被告、法官、律师等重要角色都要在准备阶段明确。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确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制定可以采用先民主再集中的办法,请课代表或小组长向学生广泛征询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决定具体活动方案,然后明确实施活动方案的要求。

学生无论是以小组形式还是以个体形式完成活动课学习任务,都要制定出活动计划,计划要将活动分解为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的目标、时间及预期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要做到具体翔实。

二、教师要活用教材
我们不只有一本教材,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多个版本教材中活动课的精华部分上好一节活动课,比如,在必修二的人教版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一课可以用人民版活动课《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中的方法和案例。

另外,对同一版本教材的活动课,我们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活动课主题的选取不一定要集中在教材中规定的几
个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同时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安排、自行设计某一块历史专题。

努力在平时常规课的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课程序,题目不必太大,时间也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之内。

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实施探究活动课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指导活动的关系。

按照“新课程”理念,如,在探究活动课《“黑暗”的欧洲中世纪》中为两个班设计明确的活动内容,提供要查找资料的名称;而在另外两个班只明确活动的内容不提供其他资料。

结果提供资料的班对中世纪的欧洲历史从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远比不上不提供的。

究其原因提供资料的班寻找资料的方向受到限制,而且我提供的资料他们不感兴趣;而不提供的班方向、内容没有受到限制,资料的来源丰富且充实。

四、培养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很多学生反映搜集资料容易,而辨别资料的真伪和取舍常遇到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辨别史料的真伪。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辨别史料的价值。

最后,教师应在指导学生使用史料做论据上花心思。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限,在立论与结论中间学生只会简单地堆砌史料,作为事实论据的史料其实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论证形式串联,如,比较论证、反例论证。

此外,探究活动的结论也应该在论据充足、论证有序、逻辑清晰严密、语言表达通顺的前提下成立。

探究性活动课以其活动性、探究性、创新性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

高中历史教师不妨在教学中灵活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2][美]温鲍姆.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郑丹丹,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6.
作者简介:俞志强,男,1965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