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从加大课外阅读力度、给学生写作的自由、评语以肯定和赞赏为主三个方面对写作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自由肯定赞赏
作文是语文教学以及语文考试当中的重头戏,作文的水平反映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写好作文不仅仅是用来应对当今的语文考试,更是一个人文学和语言积淀的表现。
所以,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今的作文教学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写,老师也懒得去讲。
学生虽然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写作文,并且考试中也要考作文,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还是写不出像样的作文,既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什么。
老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也同样不够,作文不应该是到考试的时候才重视,觉得有写一下的必要,平常就将它束之高阁,只有经常性的练习,才可能在考试的时候写出一篇佳作。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加大课外阅读力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
相反,
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加大课外阅读力度。
《语文读本》,各种报刊杂志(例如,《青年文摘》、《读者》、《读者文摘》、《青年博览》、《中国青年》等等),大部头的名著等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庄子《逍遥游》曰:“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一些学生语文成绩不好,根源就在于积淀不丰厚,苏轼也讲:“厚积才能博发。
”读多了,见识就广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写作自会有套路了,只有多读书,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且用词恰当,语句流畅,内容充实,析理深刻。
正如朱熹的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当然给学生阅读自由的同时,应加强阅读指导,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
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
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
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
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
阅读加上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阅读除了给学生阅读方法和重点的指导外,还要督促学生做读书笔记,如适当摘抄和点评,也可以写读书随笔,只有形成书面文
字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效果和更深的收获。
二、给学生写作的自由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
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
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
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
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
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评语以肯定和赞赏为主
教师应该以激情的鼓励、衷心的肯定为学生的写作开一路绿灯,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只有这样的评语才能鼓励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唤醒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
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他们怎么会有写作的兴趣和激情?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面对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深情地关爱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大处着眼去看待学生的作文。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主题不够突出,却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构思不够巧妙,可叙事还较完整;层次不够清楚,可语言生动形象;说理不够充分,可某一事例相当典型……“黄金无足赤”,然不掩其光辉,“白璧有微瑕”,实美玉之可贵。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净物,物如此,人如此,学生的作文也如此。
学生这块璞能否琢磨成一块美玉,主动权完全在我们手中。
我们如果用朝夕相处的关爱去感化学生,用学生自己的亮点去鼓励他们,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必然会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总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根除自己作文教学中所出现的“疲软”现象,只有彻底摒弃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为己任。
虽然现今的高中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但相信经过
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作文不再是语文学习上的拦路虎,而是送我们直上成功碧空的青云。
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学生会还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