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
囊状PVL的MRI表现
生发层基质脑室内出血
Germinal Matrix-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GM-IVH
7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IVH发生率
• VLBW中为20-25%, • BW1500克重度IVH发生率为10-15%,
其中3/4的患儿发生CP或/和MR • 每年美国新增IVH引起MR病例3600例 • 经大量临床诊疗措施改进(复苏措施及
定义
• 围产期缺氧、缺血、窒息 • 脑病:临床定义,指意识状态改变,非病
因诊断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缺氧缺血的病史、生
化、脑电生理(EEG)、影像学(CT, MRI)、或病理(尸解)表现的脑损伤
• HIE: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 害,有客观证据表明缺氧缺血而且临床上 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 少突胶质细胞损伤 • 脑质周围白质弥漫损伤 • 表现为脑室扩大,不伴脑积水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早产儿
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常见于侧脑室三角区的后部脑白质、室间孔周围的前 部脑白质、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 早产儿分化中的少突胶质细胞易受损伤,引起弥漫性脑 白质损伤
临床表现:新生儿期仅有轻微的肌张力异常,但难以发 现。后遗症:痉挛性双瘫、严重者四肢瘫(下肢较明 显)、视觉损害、智力低下、行为障碍
温、高钠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病理特点
•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 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 • 但PVL和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非早产儿HIE
所特有
窒息缺氧
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丧失
血压升高
出血
血压降低
缺血
大脑白质血供与PVL
早 产 儿 PVL
6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早产儿系统损伤导致神经后遗 症的窒息往往同时有多脏器损伤
2、在完全性窒息时脑损伤可不伴明 显的多脏器损伤
诊断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2004 •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诊断
• 围产期缺氧缺血病史 • 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 脑电图 • 头颅CT • 头颅B超 • MRI
诊断
是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四条可确诊,第四 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产科病史,以 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100次/分, 持续5分钟以上;和或羊水III度污染)或分娩 中有明确窒息史
2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分钟3分, 并延续到5分钟仍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 血气pH7.0
• 我国诊断标准:1989、1996、 2005
不完全窒息
• 常见 • 长时间、间隙性不完全窒息(如胎盘早
剥)可引起弥漫性脑(尤其是皮层及皮 层下白质)坏死,脑干和深部灰质损伤 较少 • 常见惊厥,可引起轻瘫
1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完全窒息
• 少见,短时间发生的HI急性损伤 • 如脐带脱垂、子宫破例、大面积胎盘早剥 • 主要影响脑干、丘脑和基底节 • 可见意识障碍、呼吸、心率、血压、体温
4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辅助检查
1EEG:生后一周内检查,表现电活动变慢,异 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 和爆发抑制为主)
2B超:HIE早期检查(72小时内),有助于了 解脑水肿,脑室内出血、基底节、丘脑损伤和 脑动脉梗塞等病变类型
3CT:生命体征稳定后检查,生后4-7天为宜, 有病变者3-4周复查,要排除新生儿脑发育过 程中正常的低密度现象
等生命体征异常,肌张力、反射异常,颅 神经麻痹
新生儿窒息病因
• 宫内因素 母亲因素 胎儿因素 胎盘和脐带因素
• 产时因素 • 出生后因素
HIE 发 生 时 间
损伤发生时间 出生前 出生时 出生前+出生时 出生后
百分比 20 35 35 10
Volpe JJ Neurology of the Newborn 2001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曹云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新生儿颅内出血 • 新生儿脑梗塞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代谢性脑病(低血糖脑损伤、胆红素 脑病、遗传代谢病等)
• 早产儿脑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足月儿
2、中央部损伤(丘脑、基底节、脑干) • 发生在短时间内的近完全的HI损伤 • 因新生儿脑部中央灰质结构代谢活跃,为锥基
底动脉供血分水岭区,可损伤海马、小脑 • 临床表现:脑干受损表现,如呼吸衰竭、面瘫、
吸吮吞咽功能障碍。后遗症:瘫痪、喂养困难、 惊厥
3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重度HIE
基底节、丘脑呈“反转征”
丘脑、基底节损伤
CT
MIR
HIE主要诊断技术
神经病理
诊断技术
MRI
CT
超声
选择性神经元坏死
++
+
-
矢状旁区损伤
++
PVL
++
局灶、多灶损伤
++
+
-
+
++
++
+
5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国外诊断标准
• 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和美国儿科学会 (AAP)(1996年)
控制惊厥
• HIE是新生儿早期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 • 惊厥可加重脑损伤 • 治疗临床惊厥,尤其是伴脑电惊厥时 • 预防性使用高剂量的苯巴比妥(40mg/kg)具
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HIE处理
• 脑水肿:可通过限制液体好转,液体过多的原 因(1)SIADH:发生于损伤后3-4天,表现低钠, 低血浆渗透压,尿钠升高,尿比重升高; (2) 急 性肾小管坏死(ATN):持续少尿(1ml/kg /h)。应限制液体60ml/kg/d。少尿时应除 外肾前性因素,可给液体10-20ml/kg,利尿剂 脑水肿被认为是损伤的结果,而非引起损伤的 原因
HIE临床表现
• 意识状态 • 肌张力 • 惊厥 • 原始反射 • 腱反射 • 颅神经
HIE患儿其它系统表现
• 心脏损害 • 肝功能损害 • 肾功能损害 • 肾上腺功能不全
• NEC • 胎粪吸入综合症
• PPHN
• 血小板减少 • 低血糖 • 低血钙 • 高血氨
•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 综合症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 同时具备以下四项 1 出生时脐动脉血pH<7 2 Apgar评分0-3分持续5分钟以上 3 意识、肌张力、反射改变和惊厥等中枢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 4 生后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心血管、胃肠、肺、
血液或肾脏)功能障碍
HIE鉴别诊断
• 发育异常 • 药物或毒物作用 • 感染 • 遗传代谢病 • 损伤 • 颅内出血 • 暂时性代谢紊乱:低血糖、低钙、低镁、低体
早产儿
足月儿
损伤部位
早产儿
足月儿
足月儿矢状旁区损伤
2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足月儿
中重度脑损伤病理
• 局部或多灶性皮层坏死,囊性脑软化 • 分水岭梗塞:早产儿PVL,足月儿双侧矢状
旁区皮层或皮层下白质损伤,顶枕部皮层损伤 • 选择性神经元坏死:最常见(海马CA1区,
足月儿小脑Prukinje细胞,早产儿小脑颗粒细 胞,脑干神经核) • 丘脑和基底节损伤:为选择性神经元坏死的一 种类型 • 损伤类型与脑成熟度及某些神经细胞的易损伤 性有关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早产儿
2、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 位于侧脑室前角后外侧脑白质单侧的出血性坏 死,为静脉梗塞引起,与大量的生发层基质脑 室内出血有关,可与PVL同时发生,可发生出 血后闹积水。多见于超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表现:新生儿期无特异性,后遗症:偏瘫 (下肢明显,中脑动脉梗塞则为上肢明显)、 认知障碍、EP
• III-IV级IVH的早产儿有1/2-3/4发生CP, 45-86%的患儿发生明显的认知障碍,约 75%需要特殊教育
•
合并症
• 出血后脑积水(PPH) • IVH尚可引起脑白质异常,包括PVL
PVL结局
• 由于PVL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患儿临 床表现可从痉挛性双瘫到视野减小和认知 损害
• 因此目前认为IVH伴发的脑白质损伤,是 这些患儿发生神经发育损害的主要原因
2010-8-5
中重度HIE临床表现
• 最初表现:损伤后12小时,大脑功能受损表 现,反应迟钝或昏迷,周期性呼吸或呼吸不规 则,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
• 50%中重度HIE患儿损伤后6-24小时出现惊厥 • 12-24小时内可出现呼吸暂停需机械通气 • 严重病例24-72小时进展到极期,出现昏迷、
呼吸暂停、脑干损伤表现 • 脑死亡:24-72小时后 • 其它器官损伤:如肾损害,急性肾小管坏死
3 需除外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CNS感染 4 现尚无早产儿HIE分度标准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影像诊断:B超、CT、MRI 无特异性,只作为诊断HIE的辅助手段, 因此未列入诊断标准
注意正常脑发育变化
HIE 防 治
HIE防治目标
• 早期识别有发生损伤进展高危因素的患儿 • 支持治疗:保证脑的灌注及能量供给 • 使用减缓进行性脑损伤的干预方法
对症支持治疗
• 维持氧合与通气:使氧分压和二氧化碳 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