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2008 年 9 月 第 5 卷 第 3 期 : 理工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 Nat Sci Edit) Sep 2008, V ol 5 No 3: Sci & Eng
335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 湖北 荆州 434023 )
2
教材的立体化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 , 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立体化
教材建设 , 就是建立以纸质教材为基础, 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 如音像制品、电子教案、电子图书、 CA I 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等) 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教学出版物集合。从而为课程 教学提供切实可靠的整体解决方案。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 , 首先要创建立体化教学包, 它是以主教材为 基础 , 以多媒体、多功能、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配套教学包 , 形成总体教学解决 方案。 截止 2006 年底 , 课程组编写出版了主教材 教材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题解答 , 制作了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实验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习
336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8 年 9 月
容有机结合起来 ,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 加强了学生对课程难点的理解, 拓宽了课堂内容。同 时, 年轻教师也在编写教材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锻炼和提高了计算机 应用和开发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 通过几年 的努力, 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结合新编教学大纲, 对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进行 了重新编制, 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为多层次的实验, 由基本性验证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计算机 辅助分析实验 3 部分组成。根据新编的实验大纲, 编写出版了实验教材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 满足了学生完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的要求。 加强 实验室硬件建设。学院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 , 有较充裕的资金, 利用这个大好机 会, 更新和补充了新的实验装置, 尤其是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的 投入 , 使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的设备水平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实验装置标准。 改进了 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为了提高实验时间的利用率, 对学生加强了预习要求和检查 , 同时实验任课教师 制作了实验课课件, 尽量缩短讲课时间 ,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实际操作上。另外实验室管理模式也 从传统的封闭式模式转变为部分开放式管理模式 , 学生通过网上预约实验选择时间和自己喜欢的的教 师, 虽然实验室在管理时间上没有实现全天开放 , 但有部分时间开放, 学生可以自主到实验室利用实验 资源完成实验,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南京 : 电气与电子教学学报 , 2007, 29 ( 2) : 24~ 25
[ 编辑 ]
易国华
4
结
语
近年来,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 实践环节进一步加强 , 实验装置得到 更新 , 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正在逐年稳定提高, 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不断增强。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艰 苦的工作 , 需要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该课程还存在不足, 与重点院校和省、 国家级精品课程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尚未建立课程网站, 尚未出版学习指导书 , 学生主动在开放实验室 进行研究性实验的积极性不高等, 这些都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1] 胡水星 [ 2] 王香婷 [ 3] 刘晓静 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用的问题与解决 [ J] 试论 电工学 课程改革 [ J] 成都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05, ( 1) : 35~ 38 南京 : 电气与电子教学学报 , 2000, 22 ( 2) : 51~ 52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 J ]
[ 摘要 ] 介绍了近几年来我校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改革方面的 具体措施和 方法 。 结合我 校实际 情况提出 在多媒体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同时 , 要积极 进行系 列化和立 体化教 材建设 , 以方便 教师组 织教学 和学生自主学习 , 提高课程整体教学 质量 ; 要将 理论教 学和实 践教学 有机结合 起来 , 加 强实践环 节 , 提 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 , 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 最后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方向 。 [ 关键词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 课程建设 ; 教学改革 [ 中图分类号 ] N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 1409 ( 2008) 03 N 335 02
[ 1~ 3]
。
1
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探索
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 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 , 正逐
步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结构以至 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 结合我校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课程组成员于 2005 年制作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其特 点是 : 针对课程电路图变换复杂频繁的特点, 大量使用了动画, 形象地表示了电路的变换过程 , 使课 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 将计算机仿真引入课堂 , 应用电子设计仿真软件 EWB, 采用电子虚拟仪器 , 图示电路的工作过程 , 如讲述一阶电路时, 通过改变电路参数 , 观察电路响应的变化; 讲述正弦振荡电 路时 , 观察电路的起振过程等 , 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 要注意与传统教 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对于需要了解的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 解决了课时减少 的问题; 对于需要理解的内容 , 应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把握讲课的节奏。
( 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 编写了学习指导书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新编的系列教材将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 2 部分内
[ 收稿日期 ] 2008 06 09 [ 作者简介 ] 高玉良 ( 1962 ) , 男 , 1983 年大学毕业 , 副教授 , 现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我校计算机类、机械类和勘探类等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是学生学习 电工基础理论和电子技术的主要窗口。该课程在 2000 年由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合并而来 , 总学时由 100 学时左右调整到日前的 72~ 80 学时。而随着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发展 , 教学内容中需要增加一些新 知识和新技术。因此 , 必须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 践就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3 个方面介绍改革的具体做法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