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学院:商学院学号:08313404 姓名:陈萍萍课程:海洋与人类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海洋旅游资源也成为一个重点的开发点。
中国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本文就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情况及开发现状作出分析,以期待为我国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海洋旅游开发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拥有辽阔的海域和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以及14000多公里的海岛岸线,近海面积超过470万平方公里。
大多数的旅游者对大海和沙滩有特别的偏爱,谈到度假旅游往往就是到海边去。
阳光-大海-沙滩一揽子度假旅游是最流行的旅游形式,因这三个词汇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S”(Sun,Sea,Sand),所以被称为“三S”旅游。
旅游者首先追求的是大海。
大海可以适宜于不同种类以海为基地的各项活动或运动。
旅游者需要海水清澈、没有危险性,并且要有足够的水中活动空间。
大多数旅游者,包括儿童在内,要在海水中游泳、嬉戏,因此需要有宽阔的沙质海滩。
这里必须是波浪细弱,潮流和近岸海流都没有危险,才能保证旅游者的安全。
旅游者的第二个追求是,高潮线以上的广阔平坦的沙滩。
它为进行舒适的日光浴等活动提供了场所,也为度假屋及其他必要的附属设施(如桌、椅、太阳伞等)提供了空间。
一、中国海洋旅游资源1、海岸海岸按其物质组成分为基岩海岸、平原海岸和生物海岸。
海岸的类型与用于旅游的海滩有密切的关系。
(1)基岩海岸其沿海陆地为丘陵或山地,岸线曲折,往往水深湾大。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岸线渐趋后退,且留下不同形态的海蚀地形,如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桥、海蚀柱等。
在形成海蚀地形的同时,还形成不同性质和形态的海滩。
各种不同海蚀地形和优美壮观的外貌形态,构成独特的海岸风景,可供观赏旅游。
例如台湾台北县万里乡,距基隆市约17公里的野柳村,位于由基岩构成的半岛上。
该半岛突入海洋约2公里,多奇岩怪石。
其中最著名的奇石为形似海龟的巨石,人们称它为“野柳龟”。
该地沿海风景奇特而又美丽,它是台湾著名的海滨旅游地。
广东省汕头市的岬角海崖形成许多和山地分离开来的石柱,犹如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内的石林,故被称为“海角石林”。
石柱拔地而起,上粗下细,成群矗立,蔚为壮观,形成基岩海岸的奇景。
(2)平原海岸其沿海陆地为平原,岸线平直,海洋与陆地平原紧密相连。
例如,中国江苏北部海岸等。
许多这种海岸的岸外常常形成沙岛,在沙岛的向陆一侧又常常形成潟湖。
在大河入海处,河流经堆积作用形成复杂的三角洲,构成独特的三角洲海岸。
其外形类似于陆地上的冲积扇,其上有呈放射状分岔的水道。
三角洲通常都迅速扩展,所以岸线很不稳定。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由植物或动物钙质残骸构成,它们分布于热带、亚热带。
红树林海岸是因为有红树生长,促使淤泥物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它几乎没有什么旅游价值。
珊瑚礁海岸由造礁珊瑚的钙质残骸构成,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
珊瑚礁海岸对于旅游意义最大的是与其有直接联系的沙质海滩。
2、海滩开发沿海旅游地首先必须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海滩。
海滩是到沿海去的旅游者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但不是所有海滩都适宜旅游。
沙质海滩是一种对旅游者最具有吸引力的海滩。
相比之下,砾质海滩、岩滩、泥质海滩和红树林海滩对于旅游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们不能提供在海水中活动的优良场所。
沙质海滩在北纬20°~40°和南纬20°~40°沿海最为常见,这大致与世界上最适宜旅游气候带,即温暖气候-单层着衣带相吻合。
在这些地区,海流和海浪对沙在沿海的积累总是起促进作用。
中国的大连、青岛、普陀等地都有这类海滩。
如广东省珠海金海滩,金海滩旅游区位于三灶长沙湾,海滩长3公里,宽800米,面积1.3平方公里,海中波缓浪轻,岸上沙质细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金粉铺就,故名金海滩。
金海滩海水碧蓝,波浪彼起彼伏,实为海浴、冲浪的理想之地;漫步沙滩,沙质柔软舒适,疲劳顿消,浪漫之情,油然而生;沙滩上还有大量鬼斧神工雕琢的礁石,形状各异如鲸鱼出海,青蛙捕猎,鲤鱼寻觅,河马戏水等礁石奇景,极具观赏价值和极具海岛寻幽探胜。
此外还有湛江的中国第一滩——银滩,台山的上下川岛,阳江闸坡,珠海的白藤湖、飞沙滩,深圳小梅沙等等。
3、潮汐潮汐是海水运动的又一种形式。
它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水所发生的周期性升降运动。
涨潮时,水位上升到最高位置,为高潮;落潮时,水位下降至最低位置,为低潮。
随着潮波推移所引起的潮位升降幅度大小,称为潮差。
在世界海洋中,各地的潮差不等。
一般在海区中央潮差较小,愈近岸边潮差愈大。
在开阔的海洋中,潮差大约为2米,但在海湾内,特别是海岸线呈漏斗状时,潮差要大得多。
著名的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
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钱塘江河口湾呈漏斗状向陆趋于收缩,潮水进入湾内受海岸限制,愈向海湾顶端潮差愈大,致使潮波剧烈变形,波峰超过波谷,波浪顶部海水倒卷破碎,产生轰鸣巨响,水高浪大,气势雄伟壮观,引人入胜,成为观潮胜地。
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
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
除此之外,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也享有盛名。
二、中国海洋旅游开发现状在当代中国,沿海旅游开发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不再顾虑于温饱问题,不再满足于格守多年的居家乐业的生活模式,人们有更多的余瑕走出家门,从旅游中有生活更大的乐趣。
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国内滨海旅游市场已经启动。
我国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的深远魅力,以及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所提高的国际影响度,使中国在国际旅游大市场中更具感召力。
拿中国广东作为例子,广东在近年来运用自身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高质量地开发了许多滨海旅游区。
广东濒临南海,地处亚热带、热带,有着绵长的海岸线,海面开阔,沙质细软,纯静而无杂质,海滩平缓,海水清澈,年平均海水表面温度为25.6 度,是进行休闲娱乐、日光浴、沙滩浴、海水浴及水上体育娱乐活动的好场所。
另外,由于与港澳接壤,与东南亚相邻,有着广阔的国际旅游市场。
旅游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十分便利。
在沿海旅游区中,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历史遗物和人文景观,属于海滨综合型旅游资源,较为适宜开发成休养度假型旅游,观光型浏览型、水上体育娱乐型及商业会议型旅游。
中国的沿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果不仅仅是体现在广东省,像海南岛、广西南部、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也发展的很好。
可以这么说,凡是沿海的省、直辖市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开发。
中国的沿海旅游正一步一步的走向新的阶段。
三、中国海洋旅游的问题1、开发景区的污染(1)固体碎屑。
这些碎屑包括日用品、玻璃质、塑料容器和各种盒子等等,它们来源于入海河流、沿海城市和乡镇以及海上船只等。
(2)石油。
它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液态浮油,或呈凝结状态的沥清颗粒。
石油主要来自正常的海上运输活动,其次来自近岸城市工业中心、海上钻井平台等。
海上石油泄露事件向来颇受新闻媒介注视,但这类石油污染并不是最主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3)其他化学污染物和污水。
这些污染物溶解或悬浮于水中,主要来源于从陆地上农田带来的含有大量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水、工业生产所造成的废弃物及近岸城市排放的污水。
(4)热水。
它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或在发电厂出于降温目的产生的,与海水混合后构成局部地段的热污染。
这是唯一对旅游者没有不良影响的污染形式。
前三种污染可能使得海滩不再是理想的旅游地。
其中石油污染可能是最明显,最受关注的污染形式,因此旅游地总是首先考虑处理这种污染问题。
2、热点景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交通堵塞,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游客难以体会独具特色的情趣。
3、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缺乏整体的均衡规划,多注重节日的开发和利用,忽视全年的均衡发展。
4、旅游开发与环境治理不协调,只注重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对环境的治理。
四、中国海洋旅开发的建议1、遵循的原则(一)特色性原则。
特色即差异性。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
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
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
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
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
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
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
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三)网络化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
3、具体措施(1)规划中减少相互干扰,设置多种类型和级别的住宿设施,为国内外观光客提供各种档次的宾馆、商业旅馆、度假村、野营帐篷区。
为了适应国内目前休养型旅馆的方式,设置单位开发休养院和专业疗养院。
同时布置一部分吸引房地产的度假别墅,以增加经济效益。
(2)旅游游乐设施多样化,在以海滨浴场为主,开展海水浴、日光浴、沙滩浴、摩托艇、沙滩排球等海域活动,并设置水上乐园、儿童乐园、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野营烧烤区、水上垂钓公园等多种体育、游乐活动场所。
(3)商业餐饮服务设施多样化。
商业、餐饮服务设施不仅能增加旅游区区的功能,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提高旅游质量,促进旅游消费。
(4)创造丰富多变的空间。
室外空间的形式与建筑布局方式相关,按不同的原则形成的室外空间,又反映着人的不同活动和设计意图。
在公共中心建筑区,考虑到室外空间在功能上要以组织人流为主,所以室外空间围合成线状,形成商业街,为了使空间不单调,在线状空间的起点都设置了块状空间的各种广场。
在休疗养区采用组团式或庭园式布局,室外空间被围合成半封闭状态,这样的室外空间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能够创造出安静舒适的环境气氛。
度假村和别墅区建筑采用独立分散式或线型布局,室外空间开敞,建筑周围配以庭园绿化,具有较强的“花园”气氛。
(5)提高滨海资源开发的综合性和开发层次,规划设计中除考虑海水浴外,在浴场以外水域空间规划多种水上体育娱乐活动,并同时积极地在陆地或腹地开发多种游乐设施,如烧烤区、帐篷野营地、情侣岛等,在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的同时,为旅游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