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6章

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6章


简化假设条件如下:
(1)交流电压是三相对称、平衡的正弦电压,除了基 波以外,没有任何谐波分量。
(2)换流变压器的三相结构对称,各相参数相同。 (3)换流器的直流侧接有无限大电感的平波电抗器,
直流电流是没有谐波分量的恒定电流。 (4)在同一换流站中,各换流阀以等时间间隔的触发
脉冲依次触发,且触发角保持恒定。

6.1.1 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
•1882 年
•诞生
•20世纪 50年代

•1954年
•20世纪 70年代晶 闸管阀出

•1882年,法国物理学家德普勒用1500~2000V的直流发电 机经57km的线路,把电力由米斯巴赫煤矿传送到在慕尼黑 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标志着直流输电问题。
•图6-6 双级HVDC系统

以双级HVDC系统为例,HVDC系统的主要元件 :
(1)换流器 (2)滤波器 (3)平波电抗器;电感值很大,在直流输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1)降低直流线路中的谐波电压和电流。 2)限制直流线路短路期间的峰值电流。 3)防止逆变器换相失败。 4)防止负荷电流不连续。 (4)无功功率源 (5)直流输电线 (6)电级 (7)交流断路器
瑞典建成通过海底电缆向果特兰岛供电的±100kV、90km 、20MW、采用汞弧阀变流的直流输电工程。
标志着直流输电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第一个采用晶闸管 阀的大规模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于1972年建立的依尔河系统 ,它是连接加拿大新不伦威克省和魁北克省的一个 ±80kV/320MW背靠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是输电线路长度为零(即无直流 联络线)的两端直流输电系统,主要用于两个非同步运行 的交流系统的联网,其整流站和逆变站的设备通常装设 在一个站内。由于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无直流输电线路 ,直流侧损耗较小,所以直流侧电压等级不必很高。
•图6-5 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结构

6.1.4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和元件
•直流电压和交流电流波形(忽略换流过程) •
6.2.3 高压直流输电的稳态计算
采用多桥换流器时,交流和直流量之间的关系讨论如下:
(1)直流侧电压
整流器直流电压Udr为 逆变器直流电压Udi为

(2)直流侧电流
单极方式
双极方式
•式中:Rd为直流回路电阻,主要包括直流线路电 阻、平波电抗器电阻、单极方式包括接地极引线 电阻和接地极电阻等。
1.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点 (1) 直流输电架空线路的造价低、损耗小。 (2) 高压直流输电不存在交流输电的稳定性问题,直流电缆
中不存在电容电流,因此有利于远距离大容量送电。 (3) 高压直流输电可以实现额定频率不同(如50Hz、60Hz)
的电网的互联,也可以实现额定频率相同但非同步运行 的电网的互联。 (4) 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易于实现地下或海底电缆输电 (5) 高压直流输电容易进行潮流控制,并且响应速度快、调 节精确、操作方便。而交流线路的潮流控制比较困难。 (6)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便于分级分期建设和增容扩建,有利 于及早发挥投资效益。

•双桥换流器:如果换流器 只有一对换流桥串联组成 ,则称这样的换流器为双 桥换流器。
•结构特点:共有12个 阀臂,正常运行时阀 臂开通的顺序为11— 12—21—22—31— 32—41—42—51— 52—61—62,各个臂 开通的时间间隔为交 流侧周期的十二分之 一(即在相位上间隔 30º°)。由于整流输 出电压在每个交流电 源周期中脉动12次, 故该换流桥也称为12 脉动换流桥。
2. 1987年,我国投产了第一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江大陆—— 舟山群岛的跨海输电(50MW,100kV)工程,填补了我国高 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空白,为今后发展和建设高压直流输电工 程提供了宝贵的建设和运行经验。
3. 1989年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投入运行,标志我 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该直流系统采用 500kV双极联络线,额定容量为1200MW,输电距离为 1045km,它的建成把华东、华中这两个装机容量超过14GW 的大电网连接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个大电网联合系统,使 长江葛洲坝水电站的电能源源不断送往上海。

•高压直流输电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至今,全世界有 80多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行 。
•巴西伊泰普直流 输电工程
•南非英加—沙巴 直流输电工程
•英法海峡 直流输电工
程 •瑞典—德国的波罗的 海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架空线路最高电压(±600kV) 和最大输送容量(6300MW)
•最长架空直流线路传送距离(1700km) )

6.3.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谐波特点
直流输电系统的平波电抗器电抗值通常比换相电 抗值要大的多,所以对于与换流器连接的交流系 统来说,换流器及其直流端所连接的直流系统可 以看作一个高内阻抗的谐波电流源。
为了正确估计谐波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正确设计 和选择滤波装置,必须对直流输电系统中的谐波 进行分析。在分析谐波时,通常先采用一些理想 化的假设条件,这样不但可以使分析得到简化, 而且对谐波中的主要成分可以得出具有一定精度 的结果,根据这些假设条件,得出有关特征谐波 的结论。然后,对某些假定条件加以修正,使分 析计算接近于直流输电系统实际的运行和控制情 况。

(2)双极联络线
• 双极联络线有两根导线,一正一负,每端有两个额定电 压的换流器串联在直流侧,两个换流器间的连接点接地。 正常时,两极电流相等,无接地电流。若因一条线路故障 而导致一极隔离,另一极可通过大地运行,承担一半的额 定负荷,或利用换流器及线路的过载能力,承担更多的负 荷。
•图6-3 双极联络线结构
•电缆线路的最大输送容量2000MW)
•电缆线路的最高电压(450kV)和最 长距离(250km)
•俄罗斯—芬兰之间的维 堡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背靠背换流站的最大容量 (1065MW)

•我国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
起步较晚
1. 1977年在上海建设成并投运了我国第一条31kV、4650kW, 长8.6km的直流输电试验线路。

2. 直流输电的缺点
(1)直流输电的换流站比交流变电站设备多、造价高、结构复 杂、运行费用高。
(2)换流器工作时需要消耗较多的无功,需要进行无功补偿。 (3)换流器工作时,在直流侧和交流侧均产生谐波,必须装设
滤波装置,使换流站的造价、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大幅度 提高。 (4)直流电流没有电流的过零点,灭弧较难。因此高压直流断 路器制造困难,不能形成直流电网。 (5)直流输电利用大地(或海水)为回路会产生一系列技术性问 题。

•我国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
起步较晚
1. 4. 我国第一个交直流并联运行系统天生桥—广州直流 输电工程于2001年6月全面建成投运,该工程线路长度 约980km,送电容量为1800MW,电压为±500kV。嵊 泗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海底电缆 高压直流工程于2002年全部建成。
2. 5. 三峡工程的兴建、全国联网和西电东送步伐的进一 步加快,为扩大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图6-7 阀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a)晶闸管级;(b)阀组件;(c)单阀(桥•臂);(d)换流桥
6.2.2 12脉动换流器
在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工程中,为了减小谐 波影响,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换流桥的直流端串 联起来,组成多桥换流器。
多桥换流器结构 • 由偶数桥组成,其中每两个桥布置成为一个 双桥。每一个双桥中的两个桥由相位差为30º° 的两组三相交流电源供电,可以通过接线方式 分别为Y—Y和Y—D的两台换流变压器得到。
3.
2004年底,三峡—常州、三峡—广东、贵州—广东
±500kV、3000A、3000MW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标志着我国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和高压直流输电设备价格的
下降,将使压直流输电的优势更加明显,在未来的电力
系统中将会更具竞争力。

6.1.2 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
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6章
2020年7月21日星期二
6.1 高压直流输电概述
•高压直 流输电
(HVDC)
•将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换 流器转变为直流电(即整流),然 后通过输电线路把直流电送入受 电端,再把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供用户使用(即逆变)。
•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与其他应用 技术相比,其实用化较早、电压与功率等级最高。

6.2 换流器的工作原理
6.2.1 换流阀
在直流输电系统中,为实现换流所需的三相桥式换流 器的桥臂,称为换流阀 。
•整流
换流阀功能 •逆变
•开关
半导体阀可分为晶闸管阀(或可控硅阀)、低频门极关 断晶闸管阀(GTO阀)、高频绝缘栅双级晶体管阀 (IGBT阀)三类。

晶闸管阀是由晶闸管元件及其相应的电子电路、阻 尼回路、阳极电抗器、均压元件等通过某种形式的 电气连接后组装而成的换流桥的桥臂。

(3)同极联络线
同级联络线导线数不少于两根,所有导线同极性。通 常导线为负极性,因为这样由电晕引起的无线电干扰较 小。系统采用大地作为回路,当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 换流器可为余下的线路供电。这些导线有一定的过载能 力,能承受比正常情况更大的功率。
•图6-4 同极联络线结构

(4)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
✓实际上,用于计算特征谐波的理想条件是不存在的 ,总是存在比较小量的非特征谐波。

特征谐波
单纯由于换流器接线方式而产生的谐波称为特征
谐波。例如:一个脉动数为p的换流器,在它的直 流侧将主要产生n=kp次的电压谐波,而在它的交 流侧将主要产生n=kp±1次的电流谐波,其中k为
任意的整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