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2、人际关系的倾向
需求种类 包容需求 控制需求 感情需求 主动型 主动与别 人交往 支配他人 对别人表 示亲热 被动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期待别人支配自己 期待别人对自己表示 亲热
——心理学家舒兹(Schuts)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不同程度
不要任意侵犯对方隐私 暴露适当
要适当对别人暴露自己。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四)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交往双方的 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基础上,
人与人之间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满足彼此都希望被接纳、被认同的 需要。
受人尊重和重视的能力——人际魅力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返回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2、人际关系的倾向
—心理学家霍尼(Horney)
分离型:“疏离他人”,这类人常想 躲避他人的影响和干扰。
返回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看重与我关系的人
尊重我的 人 对我友好的人 喜欢我的人 知道我名字的人 连我名字也不知道的人
关系金字塔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一)人际关系发展阶段的心理过程
注意时期
确认时期
融合时期
稳固时期
人际关系发展过程图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一)人际关系发展阶段的心理过程
1、注意时期 这个阶段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初始阶段。 注意是有指向性的。 对仪表身材、言谈举止形成评价——某 些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 这个阶段还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往, 还没有相互的情感输入。
(三)衡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随着人际关系的深入,交往双方间的自我 暴露逐步广泛深刻,自我暴露的程度是衡 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通过了解别人在什么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 可以了解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接纳程度。 自我暴露层次越深,说明自己对人际关系的 卷入越深。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三)衡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瓦解
2、疏远 表面上还试图维持关系的良好状态, 实际上已出现明显的裂痕,沟通减少,处 于疏远状态。 自发的沟通减少,情感融洽程度进一 步降低。 分歧的解决。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瓦解
3、冷漠 双方开始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不 太愿意进行直接的对话,而采用非语言方 式,冰冷和缺乏热情。 这个阶段可能会维持很长时间。一 是可能还想或有机会转变,一是不愿意现 有的稳定状态。 在这阶段,往往会有痛苦的体验。
3、融合时期 这个阶段是进入实质性的角色接触。 彼此产生好感,为对方的某些品质所吸 引,交往越发 密切和深入。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一)人际关系发展阶段的心理过程
3、融合时期 在这个阶段,情感色彩越来越浓厚。双 方开始确立相互信任感和安全感,关系 较为密切。双方感到充实、愉快到无话 不说,建立友谊。 如果在这个时期关系破裂,将会出现焦 虑、痛苦等负面情绪。
2、人际关系的倾向
—心理学家霍尼(Horney)
逊顺型:“朝向他人”,无论遇到谁 都倾向于意识到 “他(她)喜欢我吗?”
你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喜欢你。
返回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2、人际关系的倾向
—心理学家霍尼(Horney)
进攻型:“对抗他人”,这类人总想 窥探对方力量的大小,或他人对 自己的用处如何。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主讲:杨丽华
从几个感悟谈起
从几个感悟谈起
你人生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从几个感悟谈起
金钱? 地位? 名誉? 成功?
从几个感悟谈起
金钱?地位?名誉?成功? 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吗?
从几个感悟谈起
心理学家通过反复的观察和调 查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 亲子、夫妻和亲朋好友之间以及你 的事业的合作者等关键人际关系的 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主要的因 素。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与此相对应,在调查中,当问到“在大学 里,你认为谁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时, 有39%的人选择“身边同学”,有31.4 % 选择“大学之前、之外的其他同学朋友” 等。而在“有心里话,你更愿意向谁倾诉” 在这一问题的答复中,48.4%的人都选 择了“大学里的朋友”,这一比例大幅超 过“男(女)朋友”、“父母”和“老 师”。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人际认知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 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 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使自己了解他人,也要使他人了解自 己!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2、动力系统——人际情感——人际 关系的核心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人际情感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 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人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人际情感的形成取决于相互需要的满足 程度。
请小心呵护人际情感!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A、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体与个 体之间的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B、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 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C、人际关系的亲疏取决于人 际心理距离的远近。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
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这类人是爱自己与爱他人、相信自 己与相信他人的同一。他们也许并不十 全十美,但他们能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 人,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 面。人们喜欢与他们交往。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需要
3、需要的种类:
生理层面——动物性——逃避痛苦、寻找 快乐 心理层面——人性——尊重、安全、自主、 归属 精神层面——神性——心灵的需求:对真 理、自由、为人类的福祉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需要
绝大多数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是与缺乏 正常的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的。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1、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
包容的需求:是指希望与别人来往、结
交,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 其行为特征表现为:交往、沟通、参与、 亲和等; 与之相反:孤立、退缩、排斥、疏远等。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1、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
请学会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 善于保持心理距离的人才不会失去原则!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D、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 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不要害怕,请去交往!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1、认知系统——人际认知——建立人 际关系的前提。
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据调查:53 %的人感觉同学 间的感情温度“一般”,感觉 “温暖”的只有28 .5 %, 觉得“冷”的占18 .5 % 。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这个女生很面熟,是我们班的 吗?”“我也不知道,问班长吧。”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随着大学扩招,班级人数增多,尤其是在女生 占绝大多数的新闻班里,男生认不全自己班里 的女生是很普遍的事情。大四男生翰林告诉记 者,他所在的班上共有58人,其中女生有35人。 男女生宿舍是分开的,平时除了上课,课余时 间基本见不着面。班级里组织的出游活动也常 因无人响应而取消,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少, 大家都各忙各的。有时候在路上遇见面熟的, 打个招呼也就敷衍过去,所以互相记不住名字 是常事,要论交情,就更说不上了!
持这种态度者常常会把人际交往 中的失败和挫折归结为他人不好,自己 总是充满优越感。 这类人似乎充满自信,其实是虚 弱的,心理防御倾向比较突出。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3、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 也不行 既不相信自己,也不崇拜他人, 既不会去爱人,也拒绝别人的爱。 这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来 生活的低潮,得不到别人的怜悯。
请修饰你的言谈举止!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关于需要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由于生理或心理上
的某种匮乏而产生的不平衡状态,它表现 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各管条件的依 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需要是我们考察人际关系的逻辑 起点。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需要
2、需要的形成:
人的需要是一个由低级的生理性需要 的满足逐渐产生出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的发 展过程。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E.Berne(英)
1、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自卑者与他人 的交往关系。 这类人的特点是往往会过度赞美他 人、贬低自己。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瓦解
4、逃避 随着关系的恶化,为脱离痛苦体验, 双方尽可能回避,特别是避免两个人在一 起。 双方常常具有不友好、敌意和对抗的 举动。 对对方的行为过分的敏感。——自我 保护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瓦解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