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及差异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及差异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现 状
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会计准则持续等效
2007年签署两地会计准则持续等效联合声明
2010年12月,香港证券交易所准许内地注册成立的发行人采用内 地会计准则编制其财务报表;作为对应安排,在中国内地上市的香 港注册成立或注册的公司,可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或《国际 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其财务报表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趋同及差异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简述及新变化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述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现状 四、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简述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hina Accounting Standards(CAS)同时参考了 IFRS、主要国家(如美国)的GAAP,并保留了自身情况综合制定的 一个准则,但总体还是朝趋同方向发展,鉴于UK曾经的影响力和一 直以来的推广,目前已有 10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采用了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IFRS)或与之趋同
CAS 38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CAS 11 股份支付 CAS 20 企业合并 CAS 25 原保险合同 CAS 26 再保险合同
CAS 27 石油天然气开采 CAS 37 金融工具列报 CAS 35 分部报告 CAS 33 合并财务报表 CAS 40 合营安排 CAS 41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8)所得税准则。该准则是新准则体系中实施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 。与现行的应付税款法相比,该准则的理念有重大变化,强调权责发 生制原则和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若干项目后 求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基础(按资产负债表观调整利润总额)。
(9)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和评估作价。如没有活跃市 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 为公允价值。
(1)存货准则。这是对原准则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为:
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 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原先采用“后进 先出”法、存货较多、存货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 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可能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 周期较长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 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 购建的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准则。主要变化是在确定净残值时,引入预计未来现金流 量折现概念。取消了后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增 加了资产减值准则,其明确规定,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
(3)生物资产准则。本准则主要规范农垦企业对生物资产的会计处 理,将生物资产划分为生产性、消耗性、公益性三类,分别进行会计 处理。该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强,其规定与农垦企业的现行会计实务也 比较接近(另一项与相关企业的会计实务比较接近的是《石油天然气 开采》准则)。该准则不引进公允价值计量,其原因是农林主管部门 持反对意见。
IAS 20 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
CAS 39 公允价值计量 CAS 30 财务报表列报 CAS 1 存货 CAS 31 现金流量表
CAS 28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CAS 29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CAS 15 建造合同 CAS 18 所得税 S 14 收入 CAS 9 职工薪酬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新变化
新企业会计准则除了对原有的16条准则进行修订之外,此次新增22条 准则。原有的的16条具体准则偏重工商企业,新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 、保险、农业、石油等众多领域。覆盖了存货、债务重组、投资性房 地产、固定资产、企业年金等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 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变化后的企业会计准则: 1. 更倾向于以原则为导向,并提供一些实施指引,企业的财务 人员需进行更多的判断。 2. 引入更多公允价值计量 3.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并兼顾中国转型 市场经济 4. 更注重披露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现 状
在中国新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 计准则理事会在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方面达成了 共识。2005 年 11 月 8 日,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 则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了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 则实现了趋同。这种“趋同”是在会计原则和实质内容上保持与国际 财
(11)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该准 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 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的存在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 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 股权比例。准则排除了比例合并方法,但要求业务与母公司差异较大 的子公司也应纳入合并范围。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 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
中国与俄罗斯—2010年7月启动双方交流机制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强
2009年12月“对台会计合作与交流基地”在厦门落成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现状
IFRS 1 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2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 IFRS 3 企业合并
IFRS 4 保险合同
IFRS 5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 IFRS 6 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 IFRS 7 金融工具:披露 IFRS 8 经营分部 IFRS 10 合并财务报表 IFRS 11 合营安排 IFRS 12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中央企业和 大中型企业等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 ,要求从2007年1月1日逐步开始实施的,通常称之为“新会计准则 ”。之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一般称为“旧会计 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32项应 用指南,若干准则解释和补充规定。(其中:2014年7月,财政部对基 本准则和4具体准则进行了修改,并新增了三项具体准则,2017年7 月份新发布定稿了收入准则)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述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 布的一套致力于使世界各国公司能够相互理解和比较财务信息的财务 会计准则和解释公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包括了《财务报告概念与框 架》、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73年至2001年之间颁布的 的《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官方解释《常设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和 2001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继续颁布的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及其官方的解释《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以及其他技术总结和 官方订正文件。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了维 护本国经济利益,纷纷要求进行金融监管框架改革,为此,20国领导 人举行峰会倡议建立各国在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中相对统一的会计准 则,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推进各领域合作的进程 。2011年,IASB发布了4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4项修改后的国 际会计准则。其内容主要涉及单独财务报表、联营与合营、金融工具 、职工福利等多项内容,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适用。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现状
IFRS 13 公允价值计量 IAS 1 财务报表的列报
IAS 2 存货
IAS 7 现金流量表
IAS 8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
IAS 10 报告期后事项 IAS 11 建造合同 IAS 12 所得税
IAS 16 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IAS 17 租赁
IAS 18 收入 IAS 19 雇员福利
(4)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可收回金额 为协议销售价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 者中的较高者。同时明确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5)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该准则是一项新准则,用于规范土地、房 产中专门用于投资(而不是自用)项目的处理。在会计报表中将单列 “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会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与固定资产差 异不大)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同时规定如有活 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 式。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者减值准备。
CAS 16 政府补助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现状
IAS 21 汇率变动的影响 IAS 23 借款费用 IAS 24 关联方披露 IAS 26 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
IAS 27 单独财务报表 IAS 28 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 IAS 29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 IAS 32 金融工具:列报 IAS 33 每股收益
务报告准则一致,但不是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直接采用”,也不 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翻译版本,并且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的趋同是动态的。2010 年 4 月财政部于发布的《中国企业会 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所确定与国际会计准则 趋同的方向和时间表。新会计准则经过2014年的修改和增加,已经与 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
(6)职工薪酬准则。主要取消计提应付福利费的规定,而改为所有 企业一律据实列支,职工福利类支出超过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 列支限额的部分进行纳税调整。
(7)债务重组准则。改变现行将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 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而是恢复最初债务重组准则 的原状(但规定限制条件),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 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12)每股收益准则。该准则为新制定的披露准则,不涉及确认和计 量问题。重点是解决可转债、期权性质的认股权证等问题。
(13)关联方披露准则。本准则基本维持现状,无重大变化。但与 IAS24相比存在实质性差异。IAS24中已取消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 业不能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这一豁免规定,但中国 的国有企业,其性质不同于西方,国有经济规模大,取消该豁免条款 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对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延续目 前的规定,即国有企业之间只有当存在投资纽带或者其他实质性控制 关系时才认定为存在关联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