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7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7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一、综述2007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和保障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突出对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环境整治,加强环保基础工作和环保队伍建设,努力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

与2006年相比,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上略有改善,大多数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基本稳定,江河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的比例略有上升,但流经部分城市及工业区江段的地表水污染仍较严重,枯水期氨氮和耗氧物污染在部分水域有所加重。

全省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未达标。

酸雨污染略有减轻,重酸雨(pH≤4.5)频率有所下降。

全省大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处于较好水平,6个重点城市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83.3%。

二、水环境(一) 废水污染物排放状况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5.21亿吨,比上年增加3.3%。

其中,工业废水10.01亿吨,比上年增加0.1%,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7%;生活污水15.20亿吨,比上年增加5.5%,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3%。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90.36万吨,比上年减少2.0%。

其中,工业COD为25.72万吨,比上年减少11.9%;生活COD为64.64万吨,比上年有所增加。

工业废水中氨氮、石油类、氰化物和各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减少,其中挥发酚、汞、六价铬和铅排放量显著降低。

全省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9.8%,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

(二) 水环境质量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水污染仍较为普遍,特别是流经城镇和工业区江段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岸边污染带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少数城市存在饮用水源安全隐患。

全省9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占2.1%;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37个,占38.5%;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40个,占41.7%;属于Ⅳ类水质的断面为9个,占9.4%;属于Ⅴ类水质的断面4个,占4.2%;属于劣Ⅴ类水质的断面4个,占4.2%。

96个断面中,功能区达标断面数为80个,占83.3%,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

全省江河水域主要受粪大肠菌群、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因子污染。

与2006年相比,地表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范围及超标率进一步降低,2007年枯水期湘江长株潭江段未发生镉、砷超标现象,铜、铅、硒等因子全年未出现超标;但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阴离子洗涤剂、挥发酚、氟化物等污染物在部分断面时有超标。

总体上,全省水环境质量较上年略有改善,重金属类污染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四水一湖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湘江、沅江、资江、洞庭湖、澧水。

2.1%4.2%图1 2007年湖南省控制断面水质类别图2 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状况1、城市饮用水源全省14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按多因子评价达标率在93.1%~100%之间,其中永州、娄底、郴州、邵阳、怀化、张家界和岳阳7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湘潭达标率最低(93.1%),其他城市达标率均在95%以上。

城市饮用水源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和氨氮,铁、锰、等指标在个别断面偶尔超标。

与上年相比,株洲、邵阳、砷、总磷和BOD5常德、益阳、娄底、怀化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较上年有所上升,其它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基本持平。

2、主要水系湘江流域:全水系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2个,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10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21个,属于Ⅳ类水质的断面3个,属于Ⅴ类水质的断面1个,属于劣Ⅴ类水质的断面3个。

40个断面中34个达到水域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

湘江干流永州至衡阳松柏、衡阳熬洲至株洲上游江段水质较好;衡阳松柏至衡阳城区江段、长沙、株洲、湘潭江段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湘江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以及渌水水质较好,所设的13个断面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蒸水衡阳段、涟水湘潭段和浏阳河长沙城区段污染较重,所设9个断面中有5个断面达不到Ⅲ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资江流域:资江水系水质总体优良,干流和支流夫夷水所设11个断面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支流邵水入河口断面氨氮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属Ⅳ类水质,但可达到功能区标准。

沅江流域:全水系20个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9个,Ⅲ类水质断面5个,Ⅳ类水质断面2个,Ⅴ类水质断面3个,劣Ⅴ类水质断面1个,断面功能达标率为70.0%。

受上游贵州省水污染影响,沅江干流上游江段总磷污染仍然严重,入境交界断面托口为劣Ⅴ类水质,托口以下3个断面为Ⅳ类或Ⅴ类水质,干流沅陵段和下游常德江段水质较好。

沅江支流巫水、武水、渠水、酉水所设9个断面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氵舞水入河口断面受沅江干流回流影响,总磷超标属Ⅴ类水质;花垣河虎渡口断面属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澧水流域:澧水水系水质优,所设9个断面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洞庭湖水域:洞庭湖所设10个监测断面均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对比上年有较大程度改善,但富营养评价指数与上年度持平,仍为中营养。

其它水域:长江岳阳段荆江口、城陵矶断面为Ⅲ类水质,陆城断面氨氮超标,属Ⅳ类水质;长江藕池河西支官垱断面属Ⅳ类水质;珠江水系北江武水郴州市梅田镇断面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石油类与砷。

三、大气环境(一)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8762亿标立方米。

全省排放二氧化硫90.43万吨,比上年减少3.1%;烟尘44.32万吨,比上年减少9.8%;粉尘65.86万吨,比上年减少10.2%。

详见表2。

表2 2007年与2006年废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二)大气环境质量全省大气环境污染仍以扬尘和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 10)和二氧化硫(SO 2)。

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有所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二氧化硫污染仍然较重。

酸雨污染略有减轻,但仍然呈现分布范围广、降水pH 值低、酸雨频率高的特征。

1、城市空气我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略有下降,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娄底、怀化和吉首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由64.3%下降到50.0%。

受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影响,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和常德7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未达标。

见图3。

0.020.040.060.080.10.120.140.16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怀化市吉首市m g/m 3图3 湖南省2007年度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年均值示意图14个城市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的百分比分别为50.0%、64.3%、100%。

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达标城市数减少了4个,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达标城市数持平。

可吸入颗粒物(PM 10):14个城市年均值范围为0.047~0.134 mg/m 3,全省均值为0.084 mg/m 3 (2006年为0.085 mg/m 3)。

湘潭、岳阳、常德、株洲和长沙5个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其中湘潭市年均值最高,为0.134 mg/m 3,超标0.34倍。

二氧化硫(SO 2):14个城市年均值范围为0.020~0.079 mg/m 3,全省均值为0.054 mg/m 3 (2006年为0.050 mg/m 3)。

湘潭、株洲、邵阳、衡阳、长沙、岳阳和常德7个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一半。

其中湘潭市年均值最高,为0.079 mg/m 3,超标0.32倍。

二氧化氮(NO 2):14个城市年均值范围为0.019~0.045mg/m 3,平均值为0.028mg/m 3( 2006年为0.030 mg/m 3),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4个城市综合污染指数的范围在1.083~3.107之间,平均值为2.072,较2006年(2.058)略有上升。

图5湖南省2007年度城市降水酸雨频率示意图0.00.51.01.52.02.53.03.5湘潭市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邵阳市衡阳市常德市张家界郴州市怀化市益阳市吉首市娄底市永州市城市图4 2007年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示意图20406080100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怀化市吉首市酸雨频率(%)从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永州空气质量最好,娄底、吉首和长沙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湘潭、邵阳和衡阳空气质量有明显下降。

见图4。

2、酸雨全省14个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略有减轻,重酸雨(pH ≤4.5)频率有所下降。

降水pH 年均值范围为3.99~5.99,全省城市酸雨频率为63.7%,比上年下降了11.3个百分点。

见图5。

四、声环境质量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声环境质量大部分处于较好水平。

14个城市中,13个城市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到标准值,仅张家界1个城市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未达标。

全省6个重点城市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83.3%。

(一)交通噪声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65.8 dB(A)~70.4dB(A)之间,平均值为68.2dB(A),达到国家标准值。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无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城市。

全省交通噪声监测总长度为852.90km ,超过70dB(A)的路长274.28km ,占总长度的31.01%。

各城市均有一定比例噪声超标路段。

见图6。

(二)区域环境噪声14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47.9dB(A)~56.5 dB(A),平均值为53.1dB(A),与2006年持平。

全省13个城市达到国家标505560657075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怀化市吉首市Leq(dB(A))图6 2007年度湖南省交通噪声示意图准(55 dB(A)),永州(47.9 dB(A))声环境质量好。

张家界(56.5dB(A))略高于国家标准,属轻度污染。

全省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占85.8%、好和轻度污染的城市各占7.1%。

从全省城市声源构成来看,影响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为生活噪声,占62.1%,交通噪声源占24.2%,工业噪声源占5.2%,施工噪声源占2.7%,其它噪声源占5.8%。

见图7。

(三)功能区噪声全省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和张家界6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噪声监测工作,共布设28个监测点位。

全省6个重点城市功能区噪声范围为37.5~69.8 dB(A),达标率为83.3% (见表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