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吟啸xiào一蓑suō烟雨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⑷ 上阕中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乱 险怪 形 夸张 豪迈奔放
穿 高峭
惊 汹涌 声 比拟
拍 水石相击
卷 狂澜奔腾 形 比喻
雪 水色纯白 色
总结:“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三、关于词牌、题目
词又称长短句、乐府、曲子词、诗余等。
词牌只管格式(规定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单双调等),题目表明内容或范围。
“念奴娇”,一百字,又叫“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⑸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
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c、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⑹ 接下来我们就紧接着刚才的问题往下说,古诗词里怀古往往是抒怀,他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3.跟着录音读一遍。男女同学分别朗读
4.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明确:当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齐读词的第一句)
老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为什么会读得有如此气势呢?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句,它起首就是一个“江”,大家注意到它前后的这些词语,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
学生答:大。
老师提问:大。江的前面有个“大”宇。气势如何?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淘的程度怎么样?
学生答:是周瑜。
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
(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
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
板书小结:
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
学生答:尽。
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学生答:千古。
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学生答:风流人物。
老师总结:词一开篇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
(再次齐度第一句。)
⑵ 在这样旷远、深沉的意境之下,作者将会写出一种怎样的内心活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接着往下看。一首词,按照古代的宋词来说的话,它只有调,叫做词牌,它后面是没有题目的,而这一首词很奇怪,它有个“赤壁怀古”的名字。它“怀”的是什么“古”?(是事?还是人?)
②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三、整体感知:
如果按词的风格划分,这首词应该属于什么风格呢?
从这首词惓惓不已的思念来看,很显然这首《江城子》应该是婉约的,这种说苏词“短于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
所以,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两种风格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就曾经写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句。这也让我们对这两种风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四、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2、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读后教师作诵读提示: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奔腾,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全诗应读得慷慨洒脱。
3、请一生朗读。
4、具体分析:
⑴ 关于这首词,或者说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苏东坡在翰林院工作,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聊天,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的,您的词应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高亢而歌。当时苏东坡也非常高兴,为之绝倒。现在我就来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当那位幕僚在说起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唱起来的时候,如果他唱的是《念效娇·赤壁怀古》,那么应该是哪一句最适合这样唱呢?
齐读“故国神游”两句
老师问:读的很好!他抒的是什么情?
明确:关于这个问题呢,正如前面参考上面也说的,是见仁见智。
观点一、谪居黄州,惆怅失意。
观点二、谪居黄州的自我安慰之词
观点三、向“江月”倾吐壮志难酬的苦闷。
观点四、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四、重点探究、拓展
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上片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
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
⑶ 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
明确:风流人物。
老师问:“风流人物”,周瑜的确当之无愧。“时势造英雄”──那么,作者又把他放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描写的呢?
七、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板书设计:
上阕:(赤壁) (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 (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所慨 : 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 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 人生如梦
八、、布置作业
①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江城子》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