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18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1.按时间顺序产生的原始误差 (1)加工前的误差。 (2)加工过程的误差。 (3)加工后的误差。
19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2.按影响因素分类的工艺系统误差 (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3)工艺系统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4)工艺系统内应力引起的误差。
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切削运动的规律。 (4)表面缺陷。表面缺陷是在产品表面个别位置上随机出现的,包
括沙眼、夹杂、气孔、裂痕等。
14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2.加工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
材料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 表面层的加工硬化、表面层的金相组 织变化和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在最外 层生成氧化膜或其他化合物并吸收、 渗进气体粒子,称之为吸附层。零件 表面层性质沿深度方向上的变化如图 5-1-4 所示。
2 模块五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主要内容。 ◆熟悉汽车零件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和工艺系统误差的分类。 ◆掌握机械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对使用性能 的影响。
3 模块五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一、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二、汽车零件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四、工艺系统误差的分类
5 模块五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一、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及各表 面间的相互位置等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1)尺寸精度指零件的直径、长度、宽度和表面距离等尺寸的实际值和 理想值的符合程度。 (2)形状精度指零件表面或线的实际形状与理想形状的符合程度。 (3)位置精度指零件表面或线的实际位置和理想位置的符合程度。
二、调整误差
限位块可保证工件定位准 确和刀具位移准确;对刀块用 于对刀调整,使刀具与工件处 于相对理想位置,如图5-2-3 所示。
26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二、调整误差
钻夹具上的钻套也属于一种限 位块,钻套可确定钻头的位置,如 图5-2-4 所示。
17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四、工艺系统误差的分类
机械制造系统的组成包括施行方法、机械实体和切削过程三大部分。 几何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由构成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工件、刀具、机床和 夹具四要素决定的。工艺系统几何误差来源于机械制造系统,称为系统 误差。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
9 模块五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二、汽车零件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如图5-1-2 所示。
10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经过机械加工后的零件表面,总存在一定的微观几何形状偏差,表 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发生变化。零件的表面质量是指机械加工后零件 表面层的状况,包括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 性能变化特征两个方面。
28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三、机床主轴回转误差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尤其是在精加工时,该误差 往往是影响工件圆度误差的主要因素,如坐标镗床、精密车床和精密磨 床等,都要求主轴有较高的回转精度。
29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二、调整误差
在零件加工的每一道工序中,为了获得被加工表面的合格形状、尺 寸和位置精度,必须对机床、夹具和刀具进行调整,但采用任何调整方 法及使用任何调整工具都难免带来一定的原始误差,这就是调整误差。
24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6 模块五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2.机械加工误差 与加工精度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
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偏离程度被称为加工误差。加工精度高,就 表明加工误差小,反之亦然。
7 模块五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二、汽车零件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对加工精度较高的零件,在机械加工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工中的形状误差应小于位置误差,位置误差应小于尺寸误差 2 .整批工件的加工误差应遵从相应的理论分布规律,应接近正态分 布这是为了在整批工件合格的前提下,用互换法装配时,可获得良好的 装配效果;用分组互换法装配时,保证装配中零件都能配套。
12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1.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 (1)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上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
状特征,即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其评定参数主要有轮廓算术 平均偏差Ra 或轮廓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
(2)表层形成残余应力。 (3)表层金相组织的变化。
16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3.工件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工件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2)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3)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4)对配合精度的影响
15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2.加工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 (1)表层发生冷作硬化。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表层受力产生塑
性变形,使其内部晶体发生剪切滑移、晶格扭曲、晶粒拉长或破碎甚至 纤维化,使表层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提高,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冷作硬 化。
(2)表面波度是介于宏观形状误差与微观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周期性 形状误差,它主要是由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低频振动引起的,作为工艺缺 陷应设法消除。
13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1.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 (3)表面纹理是表面切削加工刀纹的形状和方向,取决于表面形成
汽车产品制造质量包括零件制造质量和 装配质量两方面内容,零件机械加工质量是 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机械加工质量包括加 工几何精度与表面加工质量。加工几何精度 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表面 加工质量包括表面几何形状精度和缺陷层等, 如图5-1-1 所示。
4 模块五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33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3.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首先,主轴前轴承选用精度、刚度较高的轴承,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1.主轴回转误差的产生原因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即主轴实际
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 如图5-2-6 所示。
30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1.主轴回转误差的产生原因 当主轴采用滑动轴承
支承时,主轴颈和轴承孔 双方的圆度误差将对主轴 回转精度产生直接影响。 如图5-2-7所示。
32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2.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 影响包括以下两方面: (1)机床主轴径向跳动会使工件产生 圆度误差。如图5-2-9 所示。 (2)主轴可能会出现轴向窜动,主要 是由主轴承载轴肩与轴线的垂直度误 差引起的。
21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一、加工原理误差
五、机床传动误差
二、调整误差
六、刀具误差
三、机床主轴回转误差 七、夹具误差
四、机床导轨误差
八、测量误差
22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31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 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2.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
原始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对 加工精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当原始 误差与加工精度要求方向一致时其影 响最大。通常沿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 原始误差将等比例转变成加工误差, 这个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除此之 外原始误差的影响将不同程度缩小。
20 模 块 五 汽 车 零 件 的 机 械 加 工 质 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析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学习目标: ◆掌握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的影响因素。 ◆熟悉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的控制措施。
零件加工表面的几何尺寸、几何形状和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取决于工艺系统间的相对运动关系。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 几个方面。
模块五 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课题一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知识 课题二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控制 课题三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及控制 课题四 工艺系统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及控制 课题五 工艺系统内应力引起的误差及控制 课题六 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及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