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关于成立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江苏关于成立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江苏关于成立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摘要说明减水剂行业工业化起源于20世纪10年代,当时主要是疏水剂和塑化剂;30年代美国研制出引气剂,解决了公路路面的抗冻问题,随后第一代木质素类减水剂应运而生,我国在50年代左右开始木质素类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20世纪60年代,日本研制出第二代高效减水剂,随后在混凝土工程中高效减水剂作为最主要的外加剂被大量运用;20世纪90年代,日本又研制出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系,相较第二代产品减水率更高、掺量更低,并且更加环保。

xxx科技发展公司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420.0万元,占公司股份71%;B公司出资580.0万元,占公司股份29%。

xxx科技发展公司以聚羧酸减水剂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科技发展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科技发展公司计划总投资8677.0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57.79万元,占总投资的75.58%;流动资金2119.29万元,占总投资的24.42%。

根据规划,xxx科技发展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895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302.81万元,税金及附加174.22万元,利润总额4655.19万元,利税总额5471.51万元,税后净利润3491.39万元,纳税总额1980.12万元,投资利润率53.65%,投资利税率63.06%,投资回报率40.24%,全部投资回收期3.99年,提供就业职位254个。

减水剂行业上游是环氧乙烷(EO),目前国内EO下游最大的消费领域仍是乙二醇(EG),此时EO作为生产环节中的一环、不作产品销售,而从可流通商品来看,EO下游包括聚羧酸减水剂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等下游产品,用量最大的是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占比达到52%左右。

第一章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科技发展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200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xxx科技发展公司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420.0万元,占公司股份71%;B公司出资580.0万元,占公司股份29%。

(四)法人代表于xx(五)注册地址某新兴产业示范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江苏,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

江苏人均GD、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前列,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辖13个地级市。

截至2019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8070万人,是中国人口密度第一大省。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31.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607元。

(六)主要经营范围以聚羧酸减水剂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xxx科技发展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

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员工关爱,对社会负责的创新型企业形象!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科技发展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某新兴产业示范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聚羧酸减水剂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国内单体产能自2007年的50万吨飞速扩展至今,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的高增速,2010-2016年间,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聚羧酸减水剂单体产能快速增长。

预期未来五年聚羧酸减水剂单体产能增速将大幅放缓,在下游需求推动的作用下,聚羧酸减水剂单体的开工率将显著提升。

我国从2000年开始对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得益于高铁事业的发展,聚羧酸减水剂应用得到飞速推广。

随着高性能和低成本化的并行发展,目前聚羧酸减水剂逐渐从高铁、大坝、核电站等领域向民用领域推广。

2011年聚羧酸减水剂产量仅为239.11万吨,到了2015年就达到了621.95万吨(按20%浓度计算)。

与之相对的是萘系减水剂的境遇,尽管因为价格低廉而一直在民用市场保有市占率,但是萘系减水剂近年受到的环保压力大增。

2015年萘系减水剂产量仅有180.62万吨,相比2013年的357.59万吨减少了接近一半。

此消彼长之下,聚羧酸减水剂市占率从2007年的14.6%快速上升至2015年72.9%,而高效减水剂(以萘系减水剂为主)的市占率从2007年的79.3%下降至2015年的26.4%。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聚羧酸减水剂项目背景分析减水剂行业工业化起源于20世纪10年代,当时主要是疏水剂和塑化剂;30年代美国研制出引气剂,解决了公路路面的抗冻问题,随后第一代木质素类减水剂应运而生,我国在50年代左右开始木质素类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20世纪60年代,日本研制出第二代高效减水剂,随后在混凝土工程中高效减水剂作为最主要的外加剂被大量运用;20世纪90年代,日本又研制出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系,相较第二代产品减水率更高、掺量更低,并且更加环保。

2000年,我国开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探索性生产和应用,21世纪初随着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迅猛发展;2010年以来,高性能减水剂在房地产等民用领域逐渐普及,开启了新一轮增长周期。

近年来在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压力下,高性能减水剂在有些地区快速替代高效减水剂成为主流。

2017年度我国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1399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为478.6亿元,与2015年(1380.4万吨,552.1亿元)相比,增长1.4%和-13.3%。

总体看来,我国外加剂总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聚羧酸减水剂和液体速凝剂等产品市场价格下降,行业总产值有所下降。

外加剂分为合成减水剂、膨胀剂、引气剂、速凝剂、缓凝剂,其中合成减水剂又包括木质素类、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分别是一至三代的减水剂。

数据显示,2018国内混凝土外加剂市场销售量640.09亿元,行业盈利毛利润率10.83%,到2019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市场销售量达614.88亿元,行业毛利润14.26%。

行业头部企业市占率正加速集中,整体市占率仍偏低。

2018年主要减水剂生产企业苏博特、建研集团和红墙股份的减水剂销量分别为91.23万吨、95万吨、56.9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9.31%、28.38%和48.26%,行业头部企业的产品销量出现大幅上升。

2018年三家公司外加剂市占率分别为4.62%、3.90%和1.54%,减水剂行业CR3为10.06%,较2017年提升2.82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在2017年出现拐点,并在2018年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但就目前看行业集中度仍处于偏低的水平。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成本压力逐渐退出市场。

由于外加剂行业普遍存在垫资现象,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有限,资金成本压力大,很难做大规模;而上市公司则具有很大的融资优势,可以快速实现产能和市场的快速扩张。

基建自2019年以来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速,而房地产经历了2014、2015年的去库存调整后,新开工房屋增速出现回升,2018年新开工增速达17.2%。

整体而言,行业下游行业增长都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大幅的下滑风险。

减水剂行业预计也将保持平稳增长,更多的是存量市场博弈,而以苏博特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能以高于下游行业增长的速度发展,这主要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

近年来大型建筑公司和施工单位也逐步实施集中采购和战略性合作,行业内领先企业依托自身研发、生产和服务优势,将挤占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环保要求倒逼小厂关闭,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

2017年4月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将全力推动约900项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将发布约800项环保标准,包括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约100项,环境监测类标准约400项,环境基础类标准和管理规范类标准约300项。

环保收紧有利于提高行业门槛,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砂石质量下降,导致减水剂用量提升,对外加剂企业配方的调整能力及产品的质量要求比过去更高,龙头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砂石是混凝土重要原材料之一,用量占比80%左右,长期以来我国基建和房地产所用的砂石大多是在江河湖泊中开采,但随着天然砂石(河砂、湖砂等)的不断开采,天然砂资源正迅速减少,部分地区天然砂已接近枯竭,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江堤河坝、保证航运安全,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严禁开采天然砂石。

2018年6月,水利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小的河砂采挖户将被清理,进一步加剧河湖砂的供应紧张。

即使是用机制砂,机制砂的开采也开始收紧: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函》,严格控制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重点区域原则上禁止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

因此不论是河砂还是机制砂,供应都在趋紧,卖方市场会导致砂石质量下降,这就要求减水剂企业能够有配套的高性能产品来平衡行业的发展缺陷,龙头企业更能满足产业的变化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