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关于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二、规划背景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指导思想第三章、规划重点问题研究一、城镇发展方向研究二、城镇功能布局结构研究三、道路交通系统网络的梳理四、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研究五、景观特色的营造六、镇域体系规划第四章、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一、规划期限二、规划范围第五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目标及策略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展望四、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第六章、胜芳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一、经济协作区现状分析二、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三、区域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四、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七章、胜芳镇城镇发展战略一、城镇发展的区域分析二、城镇发展战略三、城镇发展规划目标与标志第八章、城镇性质与城市规模一、城镇职能二、城镇性质三、城镇规模第九章、镇区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一、概况二、城镇用地布局原则三、镇区空间布局四、用地发展方向第十章、居住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用地规划分布第十一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公共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工业用地规划一、概况二、发展设想三、规划原则四、用地规划第十三章、仓储用地规划一、概况二、用地规划第十四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一、绿地系统规划二、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五章、对外交通规划一、公路规划二、对外交通设施规划三、对外交通用地指标第十六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一、概况二、城市交通发展预测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四、广场规划五、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六、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指标第十七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电力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燃气工程规划六、环境卫生工程规划七、环境保护规划八、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一、规划原则二、近期建设年限及发展规模三、近期建设目标与主要标志四、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胜芳镇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中心的东淀及其北岸,是河北省霸州市东部的建制镇。

北距北京120公里,东距天津35公里,西距保定120公里,距霸州市市区26公里。

胜芳镇东临辛章,西临王庄子镇,北临东段镇和信安镇,南部和文安县接壤。

霸杨公路(霸州市至杨芬港)从镇域北部穿过;廊大公路(廊坊市至大城县)则自北向南贯穿现镇区与开发区;112国道穿镇而过;胜芳镇西傍106国道和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霸州编组站;津保高速公路在镇域北部穿过,并在距镇中心5公里处设一出入口。

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胜芳以霸杨公路、廊大公路和津保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胜芳镇镇域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

其中镇域南部是广阔的东淀滞洪区,占地约50平方公里。

原镇区规划面积约2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16.8平方公里。

目前胜芳镇下辖31个街村,常住人口8.03万,流动人口3万余人,其中镇内23个街,包括东升、建国、新华、巨华、中华、中山、胜利、新明、东明、永明、繁荣、建新、朝阳、向阳、前进、红星、东方、东风、民强、建华、红光、红旗、幸福街。

镇外8个自然村,包括崔庄子、新村、石一、石二、石三、石四、南楼、北楼村。

2.历史沿革胜芳镇悠久历史,是一个全国闻名遐迩的古老城镇,始建于24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

它南依广博的东淀水域,创建之初曾名堤头村,元代改称武平,北齐武平元年又更名为渭城,至宋时定名为胜芳。

胜芳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商贸鼎盛。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曾是风景秀美的水乡;五十年代末,通过开挖新河和排水渠,加之上游修建大型水库蓄水,东淀水域逐渐干涸,进而演变为农业区。

胜芳1945年7月和1948年10月两次获解放,并成立胜芳市人民政府,1949年恢复河北省建制后改称胜芳镇,直属天津专区领导,撤销4个区,改建22个街公所,6个乡政府、10村公所。

1954年划归霸县(今霸州市)管辖,为县辖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为县级镇,1963年恢复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至今。

3.自然条件3.1地质地貌条件胜芳镇地处东淀及其北岸。

中亭河堤以北多为风沙区,地势低平,土壤属冲积——湖相堆积物,以细粉砂和细中砂为主。

胜芳镇镇区为杂填土,地基承载力小,约在6―8吨/M2左右。

而镇域北部和东部地区地基承载力可达10―14吨/M2,符合城市建设的要求。

中亭河堤以南属东淀滞洪区,容纳客水和沥水,是胜芳镇乃至霸州市地势最低的区域,海拔仅2.5米。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曾是风景秀美、水产丰富的水乡,同时也是“十年九涝”之地;五十年代末,毛主席作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决策,通过开挖新河和排水渠,加之上游兴建大型水库蓄水,昔日浩渺的东淀水域逐渐干涸,暴露出以重壤质潮土为主的地表。

1966年,这里演变成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两种作物。

3.2气候条件胜芳镇气候温和,干湿交替显著,四季比较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雨量502.81毫米,且降雨一般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降雨高度集中,至使低洼地带极易出现沥涝。

胜芳镇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76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2%,无霜期178天,最大冻土深度66厘米(1977年2月17日)。

3.3水资源条件胜芳镇地处东淀,靠近渤海,中亭河和大清河蜿蜒而过,均为季节性河流。

中亭河堤以北有清北干渠、三九渠、排河等排灌渠道。

胜芳镇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但浅层水水质化学类型复杂,属咸水和微咸水,基本上不适于农田灌溉,深层地下水水质化学类型单一,矿化度低,符合国家灌溉及饮用水标准,但含氟量高,平均3‰左右,局部高达5‰。

二、规划背景1.历次镇区总体规划回顾胜芳镇历史悠久,自建镇始至今已有近2400年的历史,一直是境内重镇。

解放初,一直无统一规划,城镇建设得不到规划的指导。

至1984年开始正式编制镇区总体规划,并经省建委批准实施,该规划对胜芳镇的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1995年,受霸州市胜芳镇建设分局委托,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胜芳镇的总体规划任务。

规划组在1996年1月完成了《胜芳镇总体规划纲要》,并在此基础上8月份规划组完成了胜芳镇总体规划的正式成果。

上版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城镇性质: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信息中心,以发展乡镇企业和商业贸易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镇。

人口规模:至2000年人口规模为14万人,至2010年的人口规模为19万人。

城镇总体规划布局:“一城两翼,极向发展”城镇发展方向:向北、向东上一版总体规划对胜芳镇的城镇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使城镇跳出传统旧城的禁锢,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胜芳镇的建设基本按上版总体规划进行,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本身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周边城镇及地域的变化、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等等,都在向城镇提出调整需求,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宏观形势及自身发展要求。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经济实力,大力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并创造城镇特色,增强区位优势和作用,更是城镇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因此,必须通过新一轮的总体规划来满足城镇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

2.项目工作历程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的促进胜芳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使胜芳镇成为整个霸州市东部的区域中心,在2002年8月胜芳镇人民政府由董文才书记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赴上海就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胜芳镇总体规划一事进行初步磋商。

2002年10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成员赴胜芳进行现状调查和实地踏勘。

由于受“非典”的影响,整个项目在工作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非典”相关控制措施解除后,于2003年8月项目组携规划方案赴胜芳镇参加了由镇政府组织的方案讨论会。

与会的霸州市与胜芳镇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方案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2003年9月底,在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后,在胜芳镇进行了胜芳镇总体规划的纲要评审,经过与会专家和相关领导的评议,一致同意并通过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呈递的纲要成果。

2004年2月经过调整,完成了胜芳镇总体规划的送审稿,并报送廊坊市规划局审批。

3.编制方法及技术路线3.1规划编制方法本次总体规划编制正处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和社会经济发展高潮期,也处在国家的城市发展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调整时期。

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使得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专业人员都能够比较冷静地回顾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和城市规划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城市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选择比较切合实际的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发展规划。

本次总体规划编制在胜芳镇于1984年、1995年两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城市发展情况和宏观政策、经济环境调整的进一步修编工作。

经过上轮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使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设计研究单位可以认真地总结20年来城市总体规划技术工作的得失,吸取成功经验,进行技术手段和方法上的尝试和完善。

在胜芳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城市规划院技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规划编制工作组和协作单位的努力下,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在满足国家、省、市、地方关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对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技术层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使本次规划编制更好地服务于胜芳的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需求。

3.2修编技术路线以胜芳镇城市发展与规划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为目标;在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专题研究基础上,重点把握区域与城市发展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与开发、生态环境、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等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

3.3技术方法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开展既有一定广度又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借用境内外专业技术力量参加前期研究,扩展规划思路。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1.国家、河北省关于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1995年)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T50268-98)《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1995年)《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霸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胜芳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霸州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98-2002)其他部颁及地方城市规划各项技术规范2.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98]161号)建设部关于《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03年工作要点》(建城综函[2003]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二、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胜芳镇的发展需要通过规划的实施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