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的和服文化莎士比亚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
”和服可以说是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需要,在日本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利用对色彩的变化和设计的匠心独到,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产物,它们的美既来自日本本土文化,也得到自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杂交”之果,明显的表现出日本民族艺术的特质,既吸收中国服饰艺术的精华,又坚持在本国风土中酿造美,将素材置于自然美中结合,在至纯的自然,简素中,展现其臻于极致的美丽。
同时也使使我们感受到日本人对自然美和传统美的不断追求。
和服的形色变迁就象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展示出日本历史各个时期不同的风情,有着无尽魅力。
一、和服的演变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魏志·倭人传》这本书中曾这样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
”这可能就是最早期的和服了。
大和时代,日本倭王派遣使节三度前往中国,带回大批量当时中国非常盛行的汉织、吴织和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有很多擅长缝纫技术的手工艺者,这些人对把当时中国的服饰风格引入日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8世纪初,当时中国(唐朝)的一种适合农民耕种时穿的被称为“贯头衣”的服饰随着水稻的技术一同被传入日本。
之后,日本人把这种贯头衣的前襟打开,又在左右手上边开了道口子缝成袖子。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天皇派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获得很多唐王御赠的唐朝朝服。
这些服饰由于是贵族服所以特别富丽堂皇,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爱不释手、羡慕不已,在日本轰动一时大受欢迎。
第二年,天皇遂下令,举国上下开始穿着类似隋唐样式的服饰。
到了室町时代,大约公元14世纪左右,按照日本的穿着习惯和审美标准,一种带有隋唐服饰特点的日本独特的民族服装,即和服完成了演变并最终定型,在之后600余年中几乎再没有什么较大的变动。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基本都穿和服,但在这之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穿西服。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因为当时的妇女都还穿着和服,所以在逃难时因为行动不便而惨遭不幸。
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其它服装。
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 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二、和服的种类以及适宜穿着的场合和服的种类繁多, 基本分为便服和礼服两种。
男式和服款式较少, 颜色单调, 多以深色为主, 腰带细, 穿着简便。
女式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 腰带宽, 穿戴繁琐, 一个人很难完成。
此外根据参加的场合不同, 穿着和服的颜色, 样式等也有不同,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浴衣: 是棉质材料的简化版和服, 它是安土桃山时代浴后流行穿着的“汤帷子”由于轻便凉快, 很适合浴后、室内、夏季炎热时作为休闲服饰穿着, 很受平民的喜爱, 因此演变成现在的“浴衣”。
留袖和服: 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
以黑色为底色, 染有五个花纹, 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 为已婚女性礼服。
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者一个花纹, 下摆有图案, 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的, 叫“色留袖”, 又称“访问和服”没有已婚和未婚之分。
主要是女性在在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晚会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振袖和服: 又称长袖礼服, 根据袖的长短, 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 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振袖, 通常是未婚女性所穿, 但是由于此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 现在已婚妇女穿中振袖和服的也越来越多。
主要是女性在参加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晚会、访友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花嫁衣裳( 婚服) : 是结婚时穿的礼服。
日本的婚礼形式分为传统的神前婚礼和西洋婚礼, 花嫁衣裳是神前婚礼穿着的礼服, 也是和服中最为华丽的服饰, 色调以红白为主。
男式和服: 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
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 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素色小纹和服: 除黑色以外, 整体上染有碎小花纹的, 可作礼服, 没有花纹的, 则作日常时装, 很适合用于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
三、和服的款式和服款式十分之多, 婚、宴、丧、礼、春、夏、秋、冬各不相同。
按和服花纹和质地也有贵贱之分。
今天, 和服不仅是人们婚, 宴, 丧, 礼时喜爱的服装, 和服及其饰物还成了布置的装饰品。
例如新娘的结婚礼服, 以同样的图案设计不同颜色来强调它的变化, 一般正式新娘礼服要穿三层, 此三层完全相同图案的设计, 惟以不同颜色, 分别在不同场合穿著, 如在夫家宴客穿著的颜色和在娘家宴客时的穿著, 以不同的颜色为之。
也有以代表长寿的松, 鹤等吉祥图案设计的结婚礼服。
少女在正式场合的穿著, 强调及地的长袖(振袖);而一般结过婚妇女的衣袖则是短的, 表示已婚的身份。
春季:樱花盛开或以春天的西洋花图案为主题的设计, 以粉色系较多。
夏季:以清凉色系为考量, 图案常以浪花, 水中嬉戏的鱼儿, 甚至水边水草, 花鸟为主题。
秋季:以秋天的菊花为主题, 添上一些萧瑟的秋意, 暗色系较多。
冬季: 以冬天的北国雪景意境为考量。
四、和服的纹样日本的传统民族服饰上的纹样,源自于日本民族对于山水风土的眷恋及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感受,并随着时代的风俗背景蕴育而生。
和服纹样极具装饰性,色彩缤纷,造型丰富,一件和服展开来后就像块画布,上面形象构图完整,花卉、人物、风景、动物栩栩如生。
故和服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赏花幕”。
和服纹样的原型大多来自自然界的花鸟风月或生活中的各种道具,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植物纹样:樱花纹、菊纹、桐纹、梅纹、唐草纹、稻纹、浮草纹、草花纹、莲花纹、红叶纹、蔓纹、枫纹、秋草纹、柳纹、椿纹、棣棠纹、橘纹、葵纹、西瓜纹、葡萄纹、各种果树、银杏、铁仙、鸡头、南天等植物都是常见的纹样。
其中,又以樱、菊、梅为最多见(2)动物纹样:蝶纹、鹤纹、鸳鸯纹、龙纹、凤凰、鱼纹(如鲤鱼)、海老纹、骆驼纹、兔子纹、海岸动物(如贝类)、海洋生物(如乌贼)等纹样。
(3)生活纹样:也被称为器物纹样,八宝纹、扇纹(如团扇和折扇)、伞纹、御所车纹、花瓶纹、托盘纹、太鼓纹、乐器纹(如萧、琴、琵琶)、建筑纹(如茶屋)、舟纹、帆纹、鱼笼纹、钱形纹等各种生活器物,有很浓的生活气息。
(4)几何纹样:涡纹、龟甲纹、鹿子纹、日纹、月纹、星辰纹、云纹、波纹、扇纹、宝物纹、独乐纹、法轮纹、三角纹、四交纹、六角纹、纵缟纹、横缟纹、格子纹、朽木纹、若松纹、笼目纹、匹田鹿纹等,也有综合的几何纹样,如花菱龟甲等。
(5)自然风景纹样:江户解放纹样、御所解纹样、山水纹、城纹、远山纹、波纹、八桥纹。
(6)天体纹样:雨纹、霞纹、云纹。
(7)其他纹样:唐子文、绞纹、字纹、流水纹。
和服纹样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贯穿着日本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其发展和演变中可以窥得和服纹样的历史轨迹。
同时也可以窥见日本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嬗变。
不断融入的新元素使得和服纹样风格逐渐改变,从侧面反映出了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变迁。
和服纹样的起源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时间流变,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其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 形式是多样的。
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和服纹样的发展经历了从单调到丰富,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足到完善的过程, 在中国文化和唐服的熏染下最终演变成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梳理和服纹样的历史, 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服理念、认识和掌握日本传统服饰的设计与构思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和服的穿法和应注意的礼仪和服的穿法比较繁复, 不同的和服有不同的穿法, 虽然在大致的步骤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细节处则很有讲究, 和服穿着的技术也就表现在这些细微的差别上面。
例如和服的底襟离鞋跟位置, 浴衣是7-8 厘米左右, 留袖在25 厘米左右, 而中振袖、小纹等都是在15 厘米左右。
衬领外露的多少也是不相同的, 丧服的衬领外露约1- 1.5 厘米, 访问服的衬领外露约2 厘米, 中振袖一般外露3 厘米左右。
穿和服一是要了解和服的基本知识, 如和服各部位的名称、和服的种类以及和服的面料, 同时还要了解和服带的形式、特征、质地和性能; 在和服必要的配件中要了解附属的物品、内衣、现代美容用具、履和包等; 在和服与带的组合方法中要了解不同质地的配合、不同色彩的搭配以及TPO 的组合方法。
二是要了解操作步骤和程序。
为了达到美的着装效果, 首先要对人体进行补正。
着装人对自己体型特征的优缺点要比较清楚, 这十分重要, 因为服装是人体的第二皮肤, 人体的缺陷会影响着装的效果。
所以在着装前, 要补正人体的缺陷。
三是在开始着装之前, 一定要将准备工作做得充分, 必要的道具包括和服的一些小配件, 与和服配套的内衣, 穿和服进行美容时的一些现代美容辅助用具, 鞋和其他附属品都要准备好。
另外, 要补充说明的一点就是: 穿和服一般得有人帮助, 自己一个人很难穿得服服帖帖、整整齐齐。
世界上开设有专门传授民族服装穿法学校的, 大概估计也就只有穿和服了吧? 西装在成衣时, 它的式样已经定形, 和服却不同, 它的式样要穿上身后才能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和服是一种未定形的半成品衣服。
和服一般都是以直线裁剪制成的,这样的衣服可以重重叠叠穿上好几件, 因而可以根据冷暖的变化自由穿脱, 任意夹剪。
穿和服时该有的举止礼仪:(1)穿和服的站相:站立时, 要求低颔, 直背, 松肩, 并脚。
在人前站立的时候, 千万注意不要形成猫背。
坐分为椅子和蒲团两种。
坐椅子时, 不能坐得太深也不能太浅, 坐的时候脚和膝要并拢, 脚稍稍后退则更美更雅。
振袖的大袖要放在膝上, 右袖在下, 左袖在上。
(2)穿和服的坐相:在别人家作客要坐蒲团。
入座的方式也很讲究, 以跪的姿势将膝盖接触蒲团的角端, 然后再逐步以膝横向跪进, 到达蒲团中央, 再以正面面向主人。
站起来时, 要腰不动而将两足立起来。
(3)穿和服的走相:步幅必须小而平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衣袖和下摆。
走动时衣袖不能乱晃, 而是要轻轻地摆动, 下摆也不能拖地而行, 要轻轻地提起。
为了不让袖端被夹在门缝里或是下摆被别人踩住, 在乘坐汽车、上台阶时, 需要特别注意。
(4)穿和服坐车注意事项:坐车时, 首先要把包和其它所带的东西放在座位上。
然后背对座位坐下。
穿振袖时要用左手将衣袖合拢, 右手托起左袖, 而左手则稍稍提起衣襟。
坐时只能坐位置的一半左右, 不能坐得太靠里, 胸要挺起,微微前倾, 脚尖着地, 不能让腰带接触椅背。
以免变形。
如是车上无座位时, 可能会站在车中间拉着吊环, 此时一般要用一手将另一手的衣袖按住, 不能让别人看到衣袖里的白衬衣, 手腕也不能露得太多。
下车时, 左手持襟, 右手拉住扶手而下, 下车之后, 必须先整理腰带, 确认腰带及衣服的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