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共识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共识


病理生理学-肺功能等
肺栓塞还可通过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含气量 减少,死腔通气和肺内分流增多,引起低氧 血症和低CO2血症等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表现-症状
肺血栓栓塞症的症状缺乏特异性
较小的栓子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较大栓子可引起呼吸、紫绀、昏厥、猝死等 有时昏厥可能是APTE的唯一或首发症状 “肺梗死三联征”: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应与心绞痛、脑卒中及肺炎等疾病鉴别
VTE相关的易栓倾向
遗传性
factor V leiden导致蛋白C活化抵抗
凝血酶原20210基因突变 抗凝血酶III缺乏 蛋白C缺乏 蛋白S缺乏 获得性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VTE常见获得性危险因素
高龄 动脉疾病包括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 肥胖 吸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VTE病史或家族史 近期手术史、创伤或活动受限如中风 急性感染 长时间旅行 肿瘤 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 起搏器植入、ICD植入和中心静脉臵管
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改变
肺栓塞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
肺血流受损25-30%时平均肺动脉压轻度升高 肺血流受损30-40%时平均肺动脉压可达30 mm Hg以 上,右室平均压可升高 肺血流受损40-50%时平均肺动脉压可达40 mm Hg, 右室充盈压升高,心指数下降 肺血流受损50-70%可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肺血 流受损>85%可导致猝死。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对有焦虑和惊恐症状的患者应适当使用镇静剂, 胸痛者予止痛药治疗 绝对卧床至达到抗凝治疗有效(保持国际标准化 比值在2.0左右)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应用抗生素控制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预防肺栓 塞并发感染。 动态监测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循环支持治疗(1)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
适用于危及生命伴有休克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或肺动脉主干、主要分支完全堵塞,而有溶栓 治疗禁忌证或溶栓等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
血栓摘除术应在主肺动脉和叶肺动脉内进行, 而不可因追求血管造影的结果在段肺动脉中也 进行,当血流动力学改善后就应终止操作。
腔静脉滤器-适应证
下肢近端静脉血栓,但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出现并 发症
临床表现-体征
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体征
呼吸频率增加(超过20 次/分) 心率加快(超过90次/分) 血压下降及发绀 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
P2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右心衰竭体征
急性肺栓塞常见临床综合征
分类 大块肺栓塞 临床表现 收缩压≤90 mm Hg 或组织灌注差或多 治疗 溶栓治疗或肺动脉内膜 剥脱术或腔静脉滤器植 入加抗凝治疗
实验室检查(2)
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可发现 右心室壁局部运动幅度降低,右心室和(或)右心房 扩大,三尖瓣返流速度增快以及室间隔左移运动异 常,肺动脉干增宽等。
胸部X线平片:可出现肺缺血征象如肺纹理稀疏、 纤细,肺动脉段突出或瘤样扩张,右下肺动脉干增 宽或伴截断征,右心室扩大征。
实验室检查(4)
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PRA):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栓子 及低灌注区,对肺段以上肺血栓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均高。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其敏感性为 98%,特异性为95%~98%,直接征象有肺动脉内造影 剂充盈缺损,伴或不伴轨道征的血流阻断;间接征象有 肺动脉造影剂流动缓慢,局部低灌注,静脉回流延迟。
下肢近端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前以及充分抗凝治疗后肺栓 塞复发 广泛、进行性静脉血栓形成 行导管介入治疗或肺动脉血栓剥脱术
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肺源性心脏病
滤器只能预防肺栓塞复发,并不能治疗DVT
溶栓治疗
溶栓药可直接或间接促进纤维蛋白溶酶形成,迅速 降解纤维蛋白,使血块溶解; 清除和灭活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Ⅴ、Ⅷ及系 统纤维蛋白溶酶原,干扰血凝;
Braunwald. Heart Diseases, 2008
基于危险度分层制定急性肺栓塞治疗策略
急性肺栓塞 危险度分层
临床评价 肺栓塞范围 肌钙蛋白、脑钠肽、 脑钠肽前体 右室功能
低危
高危
抗凝治疗
溶栓或肺动脉血栓摘除 术+抗凝治疗
Braunwald. Heart Diseases, 2008
一般治疗
病理生理学-右心功能不全
肺血管床阻塞范围和基础心肺功能状态是右心功能 不全是否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肺血管床阻塞范围越大则肺动脉压升高越明显
5-羟色胺等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多、缺氧及反射性肺 动脉收缩会导致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进一步升 高,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
右室超负荷可导致脑钠肽、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 等血清标记物升高,预示患者预后差
实验室检查(3)
CT肺动脉造影: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的低密度充盈 缺损,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间 接征象包括肺野楔形密度增高影条带状的高密度区 或盘状肺不张,中心肺动脉扩张及远端血管分布减 少或消失等。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高,对高度 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应首选此检查以明确诊断。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典型征象是与通气显 像不匹配的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
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
根据体重给药,建议100 IU/kg/次,每日皮下 注射1~2次。
该药的优点是无需监测APTT,HIT发生率较普 通肝素低,可在疗程大于7天时每隔2~3天检查 血小板计数。
抗凝治疗-选择性Ⅹa因子抑制剂
磺达肝葵钠:是一种新型抗凝药,起效快,不 经肝脏代谢,药物半衰期为15~20h,药代动力 学稳定,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或慎用。
学术秘书
徐希奇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专用术语与定义(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内源性或外源性 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 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 水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 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 病理生理特征,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
抑制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并干扰纤维蛋白 的聚合;
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溶解血栓和恢复肺组织灌注,逆 转右心衰竭,增加肺毛细血管血容量及降低病死率 和复发率。
专用术语与定义(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PTE常为DVT的合并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embolism,VTE):由 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 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因此 统称为VTE。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讨论稿)
荆志成 MD, FCCP 胡大一 MD, FACC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2009-4-25
起草委员会
执笔专家组:
胡大一 荆志成 黄 岚 王乐民 陈君柱 徐亚伟 余再新 吴炳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同济医院 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每天皮下注射1次,无需监测凝血指标。 使用剂量为5mg(体重<50kg);7.5mg(体重50100kg);10mg(体重>100kg)。建议至少应用5日, 直到临床症状稳定方可停药。
抗凝治疗-华法林
华法林:长期抗凝应首选华法林, 初始通常与低 分子量肝素钠联合使用,起始剂量为3~5mg/d, 3~4日后开始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当该比值 稳定在2.0~3.0时停止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继 续予华法林治疗。
专用术语与定义(2)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I):肺栓塞后,如果其 支配区域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大块肺栓塞(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肺栓塞2 个肺叶或以上,或小于2个肺叶伴血压下降(体循环 收缩压<90 mm Hg,或下降超过40 mmHg/5分钟)。 次大块肺栓塞(sub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肺 栓塞导致右室功能减退。
Braunwald. Heart Diseases, 2008
急性肺栓塞危险度分层
危险度标识 肺栓塞死亡 危险 临床症状(休克或低血压) 高危(>15%) + 中危(3-15%) 右室功能不全 心肌损伤 + + + 低危(<1%) + + + 早期出院或门诊治疗 住院治疗 溶栓或肺动脉血栓摘 除术 推荐治疗
下肢深静脉检查:可通过下肢深静脉核素显像、多普勒 超声、电阻抗静脉图象法、磁共振静脉造影、肢体静脉 造影等手段诊断。
急性肺栓塞诊断流程
临床诊断评价评分表:>4分为高度可疑,≤4分为低度可疑 分值 DVT症状或体征 PE较其它诊断可能性大 心率>100次/分 4周内制动或接受外科手术 3 3 1.5 1.5
对有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吸氧。 当合并呼吸衰竭时,可使用经鼻面罩无创性机 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确诊后尽可能避免应用其它有创的检查手段, 以免在抗凝或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大出血。 应用机械通气中也需注意尽量减少正压通气对 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
呼吸循环支持治疗(2)
对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下降,但血压尚正常 的病例,可给予具有一定肺血管扩张作用和正性肌力 作用的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 若出现血压下降,可增大正性肌力药物剂量或使用去 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在静脉注射负荷量后 (多巴胺3~5mg,去甲肾上腺素1mg),持续静脉滴注 维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