钽电解电容器
•SEM
•SEM
二氧化锰层
Ag层
钽芯
•结论
在高温工作下,由于样品本身的缺陷(如氧化膜的缺陷、 二氧化锰层的缺陷、缺少石墨层等)引起样品发热严重,导 致样品击穿失效。
¾案例4:液钽密封不良失效
•样品概括
型号:40V/350μF ; 信息:在整机调试升温阶段发现样品有漏液的现象。
•外观检查
•开封
O型胶环
Mn2O3(MnO)
¾特点2:具有极性 “?”极性
¾特点3:氧化膜颜色
光程差 干涉色 膜厚度的函数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耐压值Fra bibliotek¾特点4:工作场强高
四、主要特点
¾特点5:额定电压不高(150V) 形成电压与额定电压比例系数比较大
¾特点6:容易导致漏电流“雪崩现象”
!GJB/Z 35 (元器件降额准则)规定:
正极
负极
正极钽丝与正极 管脚的连接部位
良品
•模拟试验:
电容正负极反接:正端接负,负端接“+5V”,100h
I(uA)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t(时间)
20
40
60
80
100
¾结论
C29位置电容烧毁原因是电容器在PCB上极性接 反,在长期的反向电压工作下,引起电容的击穿 烧毁。
¾案例2:固钽阳极钽丝和阳极引出端焊接不良
工字型槽
• 结论
滚槽处O型胶环的破损和O型胶环内压边后缩或移 位导致电容器的密封不良,引起电容器漏液失效。
仅局部位置接触
轻微用力下压,会略微上翘,导 致接触不良
•结论
3#样品阳极钽丝和阳极引出片间焊接不良是导致其 失效的原因
¾案例3:固钽氧化膜晶化导致失效
•样品概括
型号:22μF/35V ; 只数:2只; 信息:位于电源模块输出负端,随电源模块做高温测试
时(85℃)出现失效。
•外观检查
裂 纹
•开封和金相切片
4)等效串联电阻
5)额定电压(6.3~50 V)
¾测试条件
1)电容量 :f=120Hz,Vrms=0.5V; 2)损耗:f=120Hz,Vrms=0.5V; 3)漏电流:额定电压下,几分钟后读数; 4)等效串联电阻 :f=100kHz,Vrms=0.5V;
¾特点1:“自愈”
420℃~450℃
MnO2
象)
委托方描述的 规范要求值
4.7±10%
≤6%
<1.2μA
1)25V,5min末读数:参考标准:GJB 63A-91 有可靠性指 标的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总规范 4.7.5 漏电流)。
2)委托方测试时读数时间约为1min左右。
•X-RAY观察分析
焊接位置较少
3#样品X-RAY形貌
•金相切片观察分析
样品编号
电容值(μF)
损耗值
漏电流值(μA)
测试条件:120Hz,交流有效值1V 测试条件:25V,5min
1#
4.85
0.0244
0.22 (委托方测试为1.82)
2#
5.07
0.0281
0.26(委托方测试>1mA)
多次测试漏电流表现为时有时无;测试容量和损耗时,轻触两
3#
个电极,电容值和损耗值正常(5.06uF,0.0311),稍微用力 夹两个电极,则容量值变为pF级,损耗不稳定(类似于开路现
电容量急剧下降和损耗角正切值显著增大。工 作电解液不断消耗而引起。
•银离子迁移
当电容器使用高纹波电压的电路中时,纹波电流 使外壳上的银离子向阳极钽块上迁移不断沉积。
¾案例1:固钽接反失效
•样品概况 型号:2.2μF/25V ; 只数:1只; 信息:板上的1只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在使用5年左
右的时间后突然烧毁。工作电压5V。
•样品概况 型号:25V/4.7uF 只数:3只 编号:1#~3# 信息:1)1#样品漏电流1.82μA(大于标准<1.2μA的
要求); 2)2#样品漏电流大于1mA; 3)3#样品测试时:第一步测试容量值正常;第
二步测漏电流时,无漏电流;第三步再反过 来测电容值,电容值也测不出来
•外观检查
•电性能测试
化二钽膜
¾烧结型固体电解质片状钽电容器
¾烧结型固体电解质柱状树脂包封钽电容器
¾烧结型固体电解质金属壳钽电容器
¾烧结型固体电解质端帽式钽电容器
¾结构特征
¾烧结型液体钽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¾主要参数
1)电容量 (0.1~220 uF )
2)损耗
3)漏电流:
ILC=KCU(μA) 式中:C为标称电容量 (μF ); U为额定工作电压(V); K为漏电流常数,一般为0.001
在电路设计中应有不小于每伏3Ω的等效 串联阻抗。
¾特点7:钽芯为多孔状
¾液体和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比较:
•最高额定电压不同: 液体:500V;固体:125V
•温度特性: 液体:不够好;固体:比较好
•漏电流: 液体最小,单位体积的比率电容量最大;
•液体密封难,承受反向电压的能力最差。
¾主要失效分析步骤:
9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 外观检查、X-RAY、电参数测试、金相切片、开封、SEM
9 液体钽电解电容器: 外观检查、X-RAY、电参数测试、开封、SEM
¾失效模式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其主要失效模式有: 瞬时短路、击穿、电参数不合格;
•液体钽电解电容器其主要失效模式有: 漏液、瞬时开路、电参数恶化和银离子迁移
钽电解电容器
主要内容: 一、概况 二、结构 三、主要参数和测试方法 四、主要特点 五、主要失效分析步骤 六、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七、案例
¾钽电解电容器分类
按阳极结构: 钽粉烧结型、钽丝型、箔式卷绕型
按使用的电解质: 固体、液体
¾固体钽电解电容器
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研制成功 工作介质是在钽金属表面生成的一层极薄的五氧
•外观检查
管脚1
管脚2
IC“+” 电源端
特征: 1)只有电容烧毁; 2)PCB板上没有正负 标志; 3)管脚1与IC“+”电 源端相连。
•X-RAY观察分析
负极
电容器芯子 正极
正极钽丝与正极 管脚的连接部位
良品
•X-RAY观察分析
正极钽丝与正极 管脚的连接部位
管 脚 “ 2” 管 脚 “ 1”
失效品
•电参数不合格
1)工艺缺陷; 2)潮气;
¾液钽失效机理
•漏液
1)电容器的密封结构密封工艺不佳; 2)阳极钽丝表面粗糙或有很多沟槽; 3)负极镍引线焊接不当时,镍银合金熔核深深嵌入银
外壳而被硫酸电解液腐蚀等 ;
• 瞬时开路
当钽芯或电解液数量不足时,离心力可能使钽芯 与工作电解液瞬时脱离
• 电参数变化
¾固钽失效机理
•瞬时短路
数十微秒至数毫秒的瞬间漏电流从μA级上升到mA或A数 量级
1)Ta2O5膜存在疵点和缺陷 ,MnO2产生化学变化,很快修 复了阳极氧化膜;
2)振动、冲击、离心等动态环境条件下,阳极引出钽丝晃 动破坏了自身的氧化膜而与MnO2颗粒接触。
•击穿
1)本身缺陷; 2)接反; 3)高温、高压; 4)瞬间浪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