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有性研究【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课堂提问逐渐得到重视。

通过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提问的传统方式和不足之处以及应遵循的原则,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使提问艺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提问属于教学方法中的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想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问答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问答法可分复习问答和启发问答两种。

复习问答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

而且可以有效帮助老师及时的掌握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启发问答则是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和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与功能,设计良好的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示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促进他们智力的全面发展等。

初中政治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知识抽象一门课程,教师空洞、乏味的讲解难以使学生充分掌握与理解所学知识。

贝拉克(Bellack)曾经说,“教学序列的核心就是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另外还有教师对学生回答所作出的反应。

”初中思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注重提问艺术,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做到提问有艺术,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成长特点,改进提问的方法,提高提问的质量。

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教学提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课堂上提问的随意性很强,很少事前设计提问,导致很多提问是无效的,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提问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提问的重要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学活动中应当坚持“问题教学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促进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开启着学生的智慧之门。

教师通过提问,使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基于问题情境发现和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同时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初中思品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教师只有注重“提问艺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积极动手”,才能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提高初中思品教学的有效性。

二、前初中政治课堂提问的传统方式1、知识回忆式提问这种提问是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检索已有知识来回答问题。

问题的答案教师先前已给出,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只需从记忆中提取材料,就可以回答此类问题,如:“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的诱惑?”“不良诱惑会产生什么危害?”知识水平的提问可以用来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但此类提问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较少,学生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就可以回答。

因此,此类问题在课堂上不宜过多使用,一般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检查学生先前知识情况,或课堂讲授阶段教师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情况,适合使用此种提问方式。

2、填空式提问政治教师以与考题相似的填空形式,按照顺序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法被称为填空式提问,经常运用于复习阶段或串联、巩固知识的过程中。

比如学生在复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笔者就设置了这个填空式提问:“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指的是(消费者)所享有的,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确认,其权利受到了(法律法规)的保护。

我国对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括号里的内容就是需要学生回答的内容。

这种提问方式不仅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而且还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3、选择式提问在解释一些极易发生混淆、弄错的概念和问题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这个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能使他们掌握辨证思考的方法。

如在教学“分清是非”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电影《硬汉2》中的几个片段,然后提出问题,“该片中,老三看到小偷或者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时,喜欢用‘拳头’来解决问题,你们觉得这种做法对不对?”学生们经过思考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共同讨论中得出了答案。

选择式提问方法要求学生从两个答案或者多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缩小了答案的范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三、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传统方式的一些误区1.提问过于频繁。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适当设问并注重提问的艺术性是完全必要的,因为通过有艺术的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同时可以引发学生对重点内容和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

教师提问过于频繁,就会使自己成为课堂表演的主角,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局限,使学生每天期待老师的提问,缺乏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2.无效提问过多。

比如“什么是对外开放”“什么是国有经济”“什么是理想”等等,类似这些问题,学生只要翻一下课本就能一字不漏地回答出来。

这类问题提得过多,学生就会觉得这种提问缺乏技术含量,也就不能激发学生思索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如果教师对这个问题不予重视,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提问忽视学生参与。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并不缺少提问环节,但问题一出来,没等学生思考完就急忙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意义的。

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很充分,设计的问题很科学很巧妙,但是一味地顾及教学进度,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很有限,最终影响到学生参与问题的程度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要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要么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因此问题一出来,学生很茫然,教师很失望。

四、高效提问的原则(一)平等性原则教师在遵循平等性原则时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关注程度基本相近,不能厚此薄彼;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做出回应,并进行恰当的评价。

二是,教师提问时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提问的层次性,对尖子生提一些启迪智能、发展思维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中等生提一些既侧重基础,又有所拔高的问题,对学困生提一些基础性的、难度较小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充分考虑到了全体学生的需求,调动了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科学性原则教师提问的科学性是指教师课堂提问时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科学性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如启发式、创设情境式、抛砖引玉式、层递式、反问式等,但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性。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激励性原则激励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个体的内因,调动其参与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这一原则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更是不可忽视,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

初中思品课堂提问中运用激励性原则,必须做到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提问时要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评价时一定要是充满真诚的、艺术化的鼓励和肯定,绝不能是失去原则的、空泛的表扬和赞许。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新举措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既能引导学生科学使用已有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的行为,因此,思品课教师要高度关注提问的艺术。

具体的做法是:1. 提问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科学设置问题,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探究的激情和欲望,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收获,体验成功。

悬念式提问就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悬而未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因此,在课堂提问设置时,教师应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

如在教学“换个眼光看老师”时,笔者先设计了悬念,巧妙地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把教书的人称为‘师’。

在《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主要讲的就是‘师,的地位和天、地、君、亲的地位一样,所以,在古代,‘师’的地位非常高。

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称教师为老师呢?为什么要在‘师,的面前加一个‘老’字呢?”笔者的提问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获取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多提开放型问题。

开放型问题与封闭型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两类问题。

封闭型问题属于低水平问题,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方向去思考,方向单一、答案固定,这种类型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得出创造性的结论。

封闭式和回忆式提问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禁锢他们的想象力,而开放性和思考性提问能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

开放型问题,没有给学生明确具体的方向,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后,通过缜密的判断推理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准备和设计开放性和思考性的提问,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

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准确的学生,教师也不要指责或批评他们,而应积极地引导和启发他们去探寻正确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启发式提问。

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双边互动的良好局面。

如讲到初三思品第二课第一课时老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都是班级的一员,你该如何关爱集体和建设集体?”这样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因此思品课不只是回答“是什么”,应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怎样做”、“后果会如何”等等。

这样,学生才能跳出教师设计的问题模式,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注重递进式提问它是指教师通过研究教学内容,提出层层深入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