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政策复习题修订版1

社会政策复习题修订版1

社会政策重点1、社会政策行动的最主要主体是政府(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还包括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2、现代社会政策实践发端最早诞生于欧洲国家,从中世纪后期起,英国就开始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穷人提供社会救助,德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开始。

1、《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建立。

2、欧洲工业化对社会政策实践的促进作用。

3、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3、美国社会福利扩张时期是指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60年代约翰逊"伟大社会"时期扩张达到顶峰,4、社会政策”一词最早是谁提出的德国社会政策学会的中坚骨干,曾经帮助俾斯麦首相创建社会保险制度的瓦格纳(AdolfWagner),最早提出了社会政策的定义,5、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征这种组织的经营、运作目的不是获取利润。

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以外的为实现社会公益或互益的组织。

6、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来分,社会政策的对象有哪些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普遍性对象: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不考虑个人需要的差异,面向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无差异的福利服务。

选择性对象:指在社会政策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社会中某些具有特殊困难的个体成员。

7、按照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来划分,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的分类民主型决策模式和集中型决策模式民主型决策模式:指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人民群众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集中型决策模式:指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广大的人民群众或者难以有效参与,或者虽然参与,但对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不大。

8、社会政策的议程包含哪些从内容上:一是政府在制定各种社会政策中的时间安排:将急需的和比较重要的政策放在前面。

二是决策过程的资源配置结构:对重要的政策行动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集中力量尽早完成政策制定过程,而对不太重要的问题则可以留给少数机构和人员慢慢研究。

从形式上:体现在政府各部门有关社会政策规划的文件中,也体现在其日常工作的安排中。

其中包括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其他一些特殊的政策规划文件,同时也体现在起日常工作的安排中。

广义的社会政策议程除了政府的议程以外,还包括公众的议程。

9、最直接的社会政策评估方式是领导评估10、政府社会政策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是社会保障政策11、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资金性资源: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可以换算成资金的物资。

非资金性资源:一般是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例如志愿者服务等。

12、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税收和专项收费,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国债、利用外资以及其他各种途径筹集资金。

以支撑省会政策行动的财政开支。

13、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一、福利救助针对最为弱势的群体,或者弱势群体中最为弱势的成员。

包括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和服务救助等不同方式。

二、提供机会主要的途径:1、通过公共行动直接向弱势群体成员提供就业机会。

2、通过立法等手段消除在就业等领域中的歧视。

三、增能通过各种方式去提升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以改变其弱势的状况。

14、社会政策资金供应模式需要导向型和预算预约型(需要导向即要多少给多少,预算预约型即给多少用多少)15、社会政策评估指在政策实施到一定阶段以后,由社会政策的权威机构通过组织专门的调研及资料分析工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实施过程及其已产生的效果做出科学判断的过程。

16、社会政策的受损者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到相对损害的个人、群体或者组织。

17、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的步骤主要有模式:一、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付费方与服务供应方合一)二、政府补贴供应方三、政府补贴需求方步骤:确立政策议程、设计政策方案、可行性研究与试点、审批与通过社会政策、发布政策文本18、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的实质内容主要有:4点政策的可能性:在财务、技术、人员和组织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实施此项政策的条件。

政策的合理性: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看,此项政策是否是最合理的方式。

政策的有效性:此项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预期的社会目标。

政策的可接受性:实施此项政策的后果会带来哪些新的问题,其结果对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这些负面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公众、领导人和相关组织所接受和容忍。

19、纯福利模式的优缺点优点:可以更大的程度上体现社会公平,并满足各类人群的福利需要,尤其是弱势人群的需要。

缺点:一方面降低了福利性社会事业运行的效率,导致了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使福利性社会服务的实际收效也降低,再一方面是政府对福利性社会服务事业的垄断损害了人们的自由选择。

还可能导致受益者福利需要的不合理扩大,进而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不合理增加,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财政负担,最终将损害经济发展。

20、政策制定的三种基本模式:权力与控制模式、讨价还价模式、博弈模式权力与控制模式:基于集权于专制,命令与被命令关系讨价还价模式:基于自由民主角度,斗争与妥协,磋商和协调博弈模式:强调非权力环境中人们的战略战术,在不控制利益交换的情况下的竞争与合作。

21、准市场模式的基本要点○1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2改变政府拨款方式○3增大受益者的选择○4增加福利使用者的付费○5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并在业绩考核和评估中强化效率和质量的指标。

22、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1、功能主义的社会政策分析视角功能主义关于社会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社会福利是社会的功能需要,在现代工业化国家中由国家来承担社会福利事务是社会整合和社会发展的功能需要。

2、冲突学派的社会政策分析视角冲突学派的基本视角是强调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和价值的冲突,认为社会政策的过程是各个利益集团协商和妥协的结果。

3、性别视角的社会政策分析当代社会中女性受到男性的剥削,而现存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有利于男性的。

当代的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也反对妇女依赖国家、依赖福利。

2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的含义政府通过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预防疾病,促进、保护或恢复国民的健康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行动的总称。

24、什么是城市廉租房制度政府按照规定的条件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公房租金核减方式,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制度。

25、我国教育政策未来发展方向○1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所有公民受教育权利○2完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3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创新能力○4努力构建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5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达到有赖于政府教育开支的增加25、当前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基本要点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市场化的就业制度,强调了市场在劳动就业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就业。

当前我国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在各种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来获得就业。

政府的就业政策以促进就业为主,同时包括各种就业服务和劳动者权利保护2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基本内容○1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系○2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3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27、厄斯金认为,社会政策的重点议题主要预防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的重点议题:第一,社会议题第二,社会问题第三,社会群体第四,社会服务第五,人们生活的社会政策28、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1描述性分析○2过程分析○3评估○4规范性分析○5价值或目的取向29、英国学者布莱德萧将个人需要分为以下四类○1规范性需要○2感觉到的需要○3表达出来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30、社会政策行动获取经费资助的方式○1政府直接财政投入○2项目配套资金○3社会保险基金○4国际援助○5民间投入31、社会政策可行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1实证性研究与规范性研究相结合○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3民众的意见与领导人意见、部门意见、专家意见相结合○4多学科和多种具体方法的集合32、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1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2资源提供者○3社会服务提供者33、社会政策变动的方式主要有修订对有关政策做局部修改改革对一项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或社会政策体系做出带有根本性的改变。

终止政策制定中根据一项社会政策运行中的实际情况而决定停止实施该项社会政策的行为。

34、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主要有○1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2政府和政党的目标○3社会政策的预期效果○4政府的财政能力及社会政策行动的成本○5制度方案和技术条件35、从实践上看,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一般包括○1是否采取政策行动○2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范围○3福利水平的高低○4资源调动方式○5社会政策项目的运作方式36、一般社会问题的特点1、普遍性: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决定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普遍性。

2、客观性:社会问题的发生,必先以某种不协调的社会现象的存在为基础。

公共政策3 、主观性:社会问题的主观性决定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对象主要是那些被公众注意并认定为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

4、变异性:是指同一时代的不同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问题,而同一个社会问题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中也有不同表现。

5、复合性:(1)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是复合的。

(2)一个社会问题又常与另一些社会问题相关联,或者与其他社会问题相互重叠穿插,因果循环,互为影响。

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37、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38、社会政策议程一般特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

其实质是政府对解决各种问题的优先性安排,即哪些问题应该优先解决39、社会政策研究的特点。

社会政策研究包含比较强烈的价值诉求,强调价值在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过程中的重要性、社会政策研究的特点(1)力求“了解”决策过程和执行这些政策的方式。

(2)力求“描述”社会状况和回应这些社会状况的社会政策。

(3)力求“解释”社会状况、并解释影响这些社会状况的社会政策的产生方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

(4)力求“评估”社会政策的效果和确定它的后果。

40、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基本原因与变动方式。

基本原因:○1政策本身的原因。

首先,原定政策的不恰当会导致政策的变动,其次,证词实施的总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已经达到或部分达到,需要调整政策,以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通过政策实施工作或政策评估,发现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无法有效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其运行效率太低,需要调整政策行动方案。

○2政府方面的原因。

由于政府社会政策目标的改变,因而需要在社会政策行动上做出变动。

○3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变动方式:包括修订、改革和终止一项社会政策41、公民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