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6页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6页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一、兽医生物制品、疫苗及其分类(一)相关概念兽医生物制品:是指用天然的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

兽医生物制品的分类:狭义包括疫苗、免疫血清和诊断制剂,广义还包括各种血液制剂、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及自身免疫病等非传染病的免疫诊断、治疗及预防制剂以及提高动物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的免疫增强剂等生物制品。

疫苗: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免疫接种:是根据免疫学的原理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的抵抗力,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一种手段。

免疫接种的分类:预防免疫接种、紧急免疫接种、临时免疫接种。

(二)疫苗的分类1、常规疫苗(1)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或灭能疫苗。

是指用标准强毒菌种、毒种或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株,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其杀死(灭活)而制成的疫苗。

如鸡新城疫苗、猪丹毒灭活疫苗等。

优点:研制、生产方便,使用安全,易于保存、运输。

缺点:接种剂量较大,免疫效力较差,免疫期较短。

(2)活疫苗:又称弱毒疫苗。

是指应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筛选的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或丧失毒力的无毒株所制成的疫苗。

如猪瘟活疫苗、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等。

优点:可用较少的免疫剂量诱导动物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长。

缺点:有的可能散毒,贮存和运输要求条件较高。

2、亚单位疫苗利用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亚单位或亚结构制成的疫苗。

它可免除全微生物疫苗的一些副作用,保证了疫苗的安全性。

3、分子生物技术疫苗是指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制备的疫苗。

包括:基因工程苗、合成肽疫苗、抗毒特型疫苗、核酸疫苗等。

4、多价苗和联合苗(1)多价疫苗:是指将同种微生物不同血清的病原微生物混合而制成的疫苗。

例如,仔猪大肠杆菌埃希氏三价活疫苗、鸡马利克氏病双价活疫苗等。

(2)联合疫苗:是指由两种以上不同种的病原微生物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如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等。

二、疫苗的运输疫苗运输要求包装完好,防止运输途中损坏,特别要防止温度忽高忽低或冻结。

运送途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并尽快运送到保存地点或预防接种场所。

活疫苗:应在–15℃条件下运送,大量运送应用冷藏车,少量运送可用装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运送,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应用–196℃的液氮罐进行运输。

灭活疫苗:应在2~8℃条件下运送,夏季运送应采取冷藏措施,冬季运送应采取保温措施,特别应防止冻结。

三、疫苗的保存疫苗保存不当就会引起失效。

疫苗不能随意放置,要有良好的保存设施,严格按规定的温度保存,并每天检查和记录保存温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活疫苗一般要求–15℃以下贮藏,但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必须在–196℃的液氮罐中贮藏。

灭活疫苗、免疫血清、诊断液等一般要求2~8℃贮藏,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低于0℃,不能冻结。

如果超越此限度,温度愈高影响愈大。

如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在-15℃以下贮藏,有效期为2年;在0~4贮藏,有效期为8个月;在10~15℃贮藏,有效期为3个月;在25~30℃,有效期为10天。

猪瘟活疫苗,在-15℃贮藏,有效期为12个月;在0~8℃贮藏,有效期为6个月;8~25℃贮藏,有效期为10天。

如已在-15℃贮藏一段时间后移入8℃贮藏,其保存时间应减半计算。

四、疫苗的免疫接种(一)免疫接种前的准备1、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或免疫接种程序。

根据当地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包括接种动物、疫苗种类、接种数目、接种途径和方法、接种日期等;动物养殖场应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2、准备器械和药品。

疫苗、稀释液、注射器、针头、镊子、75%酒精、2%~5%碘酊、脱脂棉、纱布、剪毛剪、体温计、急救药品、煮沸消毒器、搪瓷盘、疫苗冷藏箱、冰块、免疫接种登记表、免疫证、免疫耳标、耳标钳、保定用具、洗手盆、毛巾、防护服、胶靴、工作帽、护目镜、口罩等。

3、器械消毒。

将注射器、点眼滴管、刺种针等接种用具先用清水洗干净,如为玻璃注射器,将注射器针管、针芯分开,用纱布包好;如为金属注射器,应拧松活塞调节螺丝,放松活塞,用纱布包好;将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镊子、剪子洗净。

将洗净的器械放入煮沸消毒器内,加水淹没2厘米以上,煮沸30分钟或高压灭菌15分钟,待冷却后放入灭菌器皿中备用。

如果灭菌后长时间不用,下次使用前应重新消毒灭菌。

禁止使用化学药品消毒。

4、人员消毒。

免疫接种人员剪短手指甲,用消毒液洗手,穿消毒工作服、鞋、帽,戴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5、检查接种动物健康状况。

为了保证免疫接种动物安全及接种效果,接种前应了解预定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可测量体温和进行临床检查。

凡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有病的,体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等,均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注意登记,以便以后补种)。

6、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接种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或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超过有效期、色泽改变、发生沉淀、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有异物、有霉变、有摇不散凝块、有异味、无真空等疫苗质量与说明书不符者,一律不得使用。

7、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了解其用途、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

8、预温疫苗。

为了便于免疫接种,疫苗在使用前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22℃左右)2小时左右。

9、稀释疫苗。

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方法、稀释倍数和稀释剂,稀释疫苗。

同时检查是否真空。

10、吸取疫苗。

轻轻振摇,使疫苗混合均匀;排净注射器、针头内水分;用75%酒精棉球消毒疫苗瓶瓶塞;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疫苗瓶液面下,吸取疫苗,吸出的疫苗切不可回注于瓶内。

11、消毒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要严格消毒,首先剪去注射部位的被毛(剪毛时应逆毛方向剪面积不宜过大,直径0.5厘米左右),再用2%~5%碘酊棉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接种部位,最后用挤干的75%酒精棉球脱碘(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接种部位,应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再接种)。

(二)免疫接种方法1、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

大家畜宜在臀部或颈部;猪宜在耳后、臀部、颈部;羊、犬、兔宜在颈部;鸡宜在翅膀基部或胸部肌肉。

根据畜禽大小和肥瘦程度不同,掌握刺入不同深度,以免刺入太深(瘦小畜禽)而刺伤骨膜、血管、神经,或因刺入太浅(大肥猪)将疫苗注入脂肪而不能吸收。

2、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部位,宜选择皮薄、被毛少、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

大家畜(牛、马)宜在颈侧中1/3部位,猪宜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犬、羊宜在股内侧,家禽宜在冀下或颈背部下1/3处,兔宜在耳后。

注射时,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入皮下约2厘米,左手放开皮肤(如果针头刺入皮下,则可较自由地拨动),然后再推动注射器活塞将疫苗徐徐注入即可。

3、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部位,宜选择皮肤致密、被毛少的部位。

马、牛宜在颈侧、尾根、肩胛中央,猪宜在耳根后,羊宜在颈侧或尾根部,鸡宜在肉髯部位。

注射时,左手绷紧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在皮肤上斜着使针头几乎与皮面平行地轻轻刺入皮内约0.5厘米左右,徐徐注入药液。

如针头确在皮内,则注射时感觉有较大的阻力,同时注射处形成一个圆丘,突起于皮肤表面。

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酒精棉球轻压针孔,以免药液外溢。

4、刺种。

多用于家禽。

5、点眼、滴鼻。

多用于家禽、6、饮水免疫。

多用于家禽。

7、气雾免疫。

多用于家禽、羊。

(三)免疫接种操作注意事项1、免疫接种人员要注意个人消毒和防护。

免疫接种时,免疫人员的手指甲应剪短,用消毒液洗手,然后穿防护服、鞋、帽、或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穿胶靴等,注意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

2、注意选择疫苗。

选择疫苗时,应注意预定免疫预防的疫病有无血清型区别,若有血清型的区别,应选择与预定免疫预防的疫病血清型相同的疫苗或多价疫苗。

3、疫苗稀释后要立即使用。

疫苗稀释后,活疫苗一般应在3~6小时内用完,灭活疫苗一般应当天用完。

但随气温高低和疫苗不同而不同,如猪瘟活疫苗稀释后,气温在16℃以下时,6小时用完;气温在15~27℃以上时,则应在3小时内用完。

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

超过规定时间未用完的疫苗,应当废弃。

4、防止污染疫苗。

一次吸不完的疫苗,疫苗瓶塞上应固定一个消毒针头,专供吸取疫苗,吸取疫苗后不要拔出针头,用干酒精棉球包裹,以便再次吸取疫苗。

严禁用给畜禽注射用过的针头吸取疫苗,避免疫苗被污染。

5、注射器、针头大小要适宜。

应根据接种剂量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

注射器过大,注射剂量把握不准确;注射器过小,操作麻烦。

应根据接种对象的大小和肥瘦,选择适宜的针头。

针头过短、过粗注射后拔出针头时,疫苗易顺着针孔流出,或将疫苗注入脂肪层,未能注入肌肉内;针头过长,易伤及骨膜、脏器;针头过细,注射速度过慢。

6、防止散毒。

排出针头、针管内气体时,溢出的疫苗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并将其收集于瓶内;用过的酒精棉球也应放入专用瓶内,禁止随意乱扔;用过的疫苗瓶不要乱扔,待免疫接种后,统一收集,一并无害化处理。

7、注意接种部位消毒。

注射接种时,应首先剪毛,再用2%~5%碘酊棉球由内向外螺旋消毒接种部位,最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待干后接种。

8、注意无菌操作。

给家畜注射实行注射一畜,更换一次针头;给农村散养家禽注射,实行注射一户更换一次针头;给畜禽养殖场注射,实行一圈(一笼)换一次针头。

9、注意接种剂量准确。

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接种剂量接种,不得随意增减,保证接种剂量准确。

10、注意疫苗存放条件。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始终放在疫苗冷藏箱中,避免日光照射,只有在吸取疫苗时方可取出。

11、注意接种前后药物的使用。

动物在接种疫苗的前后10天,尤其是接种活疫苗,禁止使用和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磺胺类药物。

12、佩带免疫耳标。

需佩带免疫耳标的顺便佩带好免疫耳标。

(四)免疫接种后的工作1、清理器材。

将注射器、针头、刺种针、滴管等器械洗净、煮沸消毒备用。

2、处理疫苗。

开启和稀释后的疫苗,当天未用完者应废弃。

未开启和未稀释的疫苗,放入冰箱,在有效期内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3、整理免疫接种登记表,填写免疫档案。

免疫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填写登记表,建立免疫档案。

内容包括:畜主姓名、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接种日期、接种途径、疫苗名称、疫苗批号、生产厂家、销售商、接种头数、接种剂量、免疫耳标号、防疫员签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