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教材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教材

人类社会系统
一、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5)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的分类(按反馈属性):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反馈作用:系统输出影响系统输入的现象。 正反馈:输出增强原输入作用的反馈-放大、发散 负反馈:输出削弱原输入作用的反馈-缩小、收敛
开环系统的一般表示
闭环系统的一般表示
有反馈的,不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是闭环系统,没有 反馈的是开环系统。
250/106×70%×3×150% ——
——
反应量/kmol -250/106×70% -250/106×70% ×3
250/106×70% 250/106×70% ×3
输出/kmol
(4)建立物料关系的平衡式
邻二甲苯
氧气
苯酐

输入/kmol 250/106
250/106×70%×3×150% ——
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就曾受到DDT生物富集的影响。 1952年~1957年间,白头海雕的出生率在下降,研究表明,高浓度的 DDT会导致白头海雕的卵壳变软以致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而碎裂。 直到1972年11月31日美国环境保护署正式全面禁止使用DD料的反应量,对反应 物,取负号;对产物,取正号
若系统无物料积累, 处于稳定状态
二、质量守恒原理
(2)物料衡算基本程序
①识别问题的类型 ②绘制过程流程图
标注所有已知未知变量,分析物料运动的 方向、条件及数量。
二、质量守恒原理
(2)物料衡算基本程序
③选择计算基准 ④建立输入输出物料的表格 ⑤建立物料关系的平衡式 ⑥建立物料平衡图
系统
简单系统 复杂系统
小系统 :中小型企业 大系统 巨系统
大系统 巨系统
一般复杂巨系统 特殊复杂巨系统(社会 系统)
一、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系统的分类二:
•系统与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孤立系统: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交换,没有物质交换——地球(相对的) 开放系统: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自然界系统、
清洁生产
第三章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系统论
——清洁生产的重要方法论
质量守恒定理
——物质流/能量流的分析调控
生态学理论
——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协调
一、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1、什么是系统?
(1)系统的定义
➢ 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各部分的机械组合或 简单相加;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位置,起着特定作 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作为生 产产品的企业的一种组织体,它具有销售、设计、加工、交 货等综合功能,并有对其提供服务的研究开发功能。
采用的方法论。
•系统工程方法的七个步骤:
✓ 明确问题: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 系统指标设计:设计评价系统,评
价和比较各种方案 ✓ 系统方案综合:确定可行的一组方案 ✓ 系统分析:分析和评价方案的重要性
和优先次序 ✓ 系统选择:找出最佳方案或方案组合 ✓ 决策:选定行动方案 ✓ 实施计划:将方案付诸实施
一、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 系统工程是按照系统科学的思想,运用控制论、信息论、
运筹学等理论,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用现代工程的方法去解决
和管理系统的技术。

一个系统,两个最优(目标最优、途径最优)
✓ 以“软”为主,“软”“硬”结合
✓ 跨学科多,综合性强
✓ 实践性与咨询性
一、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清洁生产的有效实施必须遵循系统原理和系统工程 方法,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优先考虑系统的整体功 能以及技术方法的最优化。 清洁生产的实施主体是作为生产单元的企业,但其 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企业、政府与公众良好的协调 关系上。
二、质量守恒原理
举例二:酿造车间的物料平衡图
二、质量守恒原理
1、 系统的物质守恒
(3)物质循环利用原理
二、质量守恒原理
A . 质量品质:物料能对过程所做贡献的性质,如纯度、浓 度、催化性能等。假设初始进入的物料具有最高的品质, 随着物料在过程中的转化、混拌和使用,品质逐渐降低, 直至降低到过程能够使用的品质低限。 物料根据其质量品质可以划分等级,以便对物料综合利用 进行深入考察。
例1:对邻二甲苯连续氧化制苯酐过程进行物料衡算。
已知数据:邻二甲苯的转化率为70%, 氧气的用量为理论量 的150%, 设邻二甲苯量为250 kg/h。
摩尔质量:邻二甲苯 106 g/mol 苯酐 148g/mol
二、质量守恒原理
例1:对邻二甲苯连续氧化制苯酐过程进行物料衡算。
已知数据:邻二甲苯的转化率为70%, 氧气的用量为理论量 的150%, 设邻二甲苯量为250 kg/h。
其他:减少不可逆损失,如通过设备和工艺路线的改进来 减少不可逆损失。 提高能量利用率,如设备与管道的 保温,降低排烟温度,减少摩擦损失。 发展节能工艺。
三、生态学理论
1、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 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系统由要素的集合以及要素之间关系的集合所构成,缺一不可。 E、R可以划分成若干层次。
企E1业1、,技E术—人人员员子子集集E1E2 1、、管设理备人子员集子E2集、E原13材等料。子集E3、产品子集E4等。人员子集E1由工人子集
E=E1 U E2 U E3U---
E1 =E11 U E12 U E13U---
熵增法——耗损功方程式 可用能分析法——可用能方程式 对过程或装能量的转化、利用和 损失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能量损 失和损耗的基本原因,指出能量 利用上的薄弱环节以及进一步提 高能量有效利用率。
二、质量守恒原理
2、系统的能量守恒
(3) 节能的原则与措施
原则三:充分用能。(1)防止能的降质,如高压蒸汽不宜 节流降压使用,高温气体不应掺混降温使用。采用预热燃 料、加压燃烧、绝热燃烧等先进燃烧方式充分利用燃料能 源本身的品质。(2)全面利用,如对已降质能量,可采用再 热循环热泵,提高其品位利用。
能级=1:机械能、 电能、 水能、风能、光能、声能等. 能级<1:热能
二、质量守恒原理
2、系统的能量守恒
(2) 节能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二、质量守恒原理
2、系统的能量守恒
(2) 节能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能量衡算法——能量方程考虑了 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情况下,建立 起体系的能量收支表,查明能量 损失的数量以及能量利用效率。
——贝塔朗菲
➢ 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
功能的有机整体。
——钱学森
一、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

系统中的元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一、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3)系统的结构
S={E, R} S:system; E:elements; R:relations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 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等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碳 循 环
三、生态学理论
例:DDT
DDT:杀虫剂、农药,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脂溶性、难降解。
《寂静的春天》作者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 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食草 性动物、肉食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无生命的无机 物、有机物和自然因素(土 壤、空气、水、矿质)
三、生态学理论
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1). 能量流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
太阳能的固定
三、生态学理论
三、生态学理论
2). 物质循环
二、质量守恒原理
2、系统的能量守恒
(1) 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A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系统蓄积的能量E
动能、势能、热力学 能(系统状态的函数)
能量
过程中系统和环境传 递的能量
功W、和热量Q(与 过程相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ΔE=Q+W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 不同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 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 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
废弃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 资源,实现废物的利用, 则废物不废!
环 产品 境
废弃物 污
排放

二、质量守恒原理
1、 物质守恒
(1)物质守恒原理
物料衡算中的体系和环境示意图
体系:单元操作、过程的一部分或整体。 例:一个反应器、一个精馏塔、一个工厂 的一部分、一个工业园区等。
二、质量守恒原理
不涉及反应: 涉及反应:
能量是否利用, 利用的量是多 少,损失的能 量有多少?
二、质量守恒原理
2、系统的能量守恒
(1) 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B 能量贬值原理
㶲Ex:有用能,即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它可以连续地完全 转换为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能量。 能级:单位能量中所含㶲的多少, 表示能量品位的高低,即 能的品质系数。表征了能量质量(品质、品位)的优劣。
二、质量守恒原理
B. 清洁生产是通过废物最小化、循环以及再利用等实现物 料的最大利用率 。
•1)物料分级串联使用原则:物料完全可能按照 品质要求,分层次串联使用,提高原料的使用效 率,节省物料投入。 •2)最低品质使用原则:在满足工艺
✓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用低品 ✓质物料,降低对高品质物料的消耗。 ✓3)废物循环利用原则:废物的循环 ✓和综合利用
二、质量守恒原理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瓶颈”的唯一选择。
二、质量守恒原理
清洁生产的核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