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景生物产品大蛋白介绍

热景生物产品大蛋白介绍


二、具有反式激活病毒复制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有上调cccDNA拷贝数 的功能、激活cccDNA再复制等功能;Bruns M以鸭乙型肝炎为模型,发现管状颗粒上的乙 肝病毒大蛋白反式激活并显著增强细胞内的病 毒复制和基因表达。
Zhichang Xu et al. 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S promoter by the Viral Large. Journal of Virology,1997,10:7387-7392 Bruns M et al. Enhanc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by Noninfectious Subviral Particles.Journal of Virology,1998,72(2):1462-1468. 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
Fig A:Correlation of HBsAg with HBV DNA
Fig B:Correlation of HBeAg with HBV DNA
Fig C:Correlation of HBV-LP with HBV DNA
Wiegand J et al. A decline in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predicts clearance,but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quantitative HBeAg or HBV DNA levels. Antiviral Therapy,2008,13:547-554
图:HBsAg-S、HBsAg-L和HBV DNA变化趋势 Ning Chai et al. Properties of Subviral Particle of Hepatitis B Virus. Journal of Virology,2008,8:7812-7817
HBsAg、HBeAg、HBV-LP与HBV DNA的相关性
乙肝病毒颗粒
• 亚病毒颗粒(管状病毒颗粒、球型颗粒) • Dane颗粒:管状病毒颗粒:球型颗粒 • 1:1000:10000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颗粒消退顺序
最先消失
DNA 阳性 大蛋白阳性
其次消失
DNA阴性 大蛋白阳性
最后消失
DNA阴性 大蛋白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指标的优势
一、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
治疗终点:乙肝病毒DNA转阴是铜牌
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银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是金牌
乙肝大蛋白以及乙肝标志物消减曲线
HBeAg
HBV DNA 大蛋白? HBsAg
稍晚于血液中DNA的消退而早于HBsAg转阴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 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 3000万。
热景生物产品介绍
授权专利证书
项目介绍
•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试剂 • HBV large surface protein Elisa Kit
• 一句话:是迄今为止反映病毒复制最准确的血清免疫学指 标,可作为小三阳肝炎病毒复制指标,晚于血液中DNA消 退而早于表面抗原阴转,是抗病毒治疗的终点辅助指标。
完整病毒颗粒,内含DNA, 外膜含大蛋白LHBs
通过检测LHBs的存在可判定
管状病毒颗粒,无DNA,外膜含大蛋 白LHBs
LHBs
DNA HBsAg
Schadler S et al. HBV Life Cycle:Entry and Morphogenesis. Viruses,2009,1:185-209
目前乙肝实验血清学检测的需要
现状:指标不少,但是缺少以下关键指标 1,什么是e-CHB肝炎血清学指标? 2,抗病毒治疗没有实验室终点指标,特别是外 周血DNA阴转后持续多长时间停药?
e-CHB肝炎(HBeAg阴性)没有免疫学检测指标

小三阳 大三阳
42%HBeAg ()
58%HBeAg (+)
22%DNA ()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在自然感 染状态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 下呈不同存在形式!
外周血中乙肝病毒颗粒三种 形式存在增加了血清学标志 物判断的难度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
➢ 1995年 发现大蛋白具有拓扑结构 ➢ 1996年 发现大蛋白具有反式激活病毒复制的作用 ➢ 1997年 发现大蛋白前S区对乙肝病毒粒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2002年 发现导致肝细胞液泡化及凋亡的主要原因是大蛋白(致病
的抗病毒治疗血清学预测指标
过往误解及现在认识
× √
Hale Waihona Puke preS2preS1PreS2
PreS1
由于preS1前端第2位甘氨酸残基豆 蔻酰基化,许多模型因此显示,蛋 白L的N未端插入内质网或者病毒 的膜内。
大蛋白结合细胞区 大蛋白反式激活区
PKC----
球型病毒颗粒,无DNA,外膜无 大蛋白LHBs
L蛋白i-pre-S形式的功能模式图。
黑点表示L蛋白pre-S结构 略去S和M蛋白
分泌的病毒体表面的e-pre-S结构很可 能具有结合病毒受体的功能。目前的 数据显示L蛋白的i-pre-S结构是一种蛋 白矩阵,在病毒体的形成过程中负责 与核壳体相接触,包装外膜。
VOLKER BRUSS* AND KERSTIN VIELUF. Functions of the Internal Pre-S Domain of the Large Surface Protein in Hepatitis B Virus Particle Morphogenesis. JOURNAL OF VIROLOGY, Nov. 1995, p. 6652–6657 Vol. 69, No. 11
18%LHBs ()
78%DNA(+)
82%LHBs+
11%HBeAg (+)
专家解读2005年《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抗病毒治疗缺少合适治疗终点指标
1、期望HBsAg转阴,带来过高期待,导致过度用药, 增加患者负担以及浪费资源;据估计每年20-40%左 右的治疗是“多余”的。
2、HBV-DNA阴转就停药,导致过早停药,引起病情 反弹(外周血DNA不能反映肝内病毒复制)
性蛋白) ➢ 2003年 Nature发表文章总结其反式激活机理 ➢ 2007年 Hepatology 发表文章 乙肝病毒感染起始于大蛋白依赖性
的结合于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 ➢ 2008年 Nature 发表文章 乙肝病毒大蛋白的酰化多肽可在体内抑
制HBV感染 ➢ 2009年 Antiviral Therapy发表文章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一种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