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导线布设形式基本有四种形式
➢闭合导线:由某一已知点开始,经若 干控制点的连续折线又回到原来点。
➢附合导线:由某一已知点开始,经若 干控制点的连续折线到达另一已知点上 。 ➢支导线:由某一已知点开始,经若干 控制点的连续折线没有回到原已知点或 另一已知点上。
•二:导线的外业工作
•导线的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踏勘选点布设导线及建立标志,量边,测角、连测 。
•⑷独立控制网(应与国家控制网连测)
•①作用: •在各级导线基础上加密测区无已知点,为特殊工程服务, • ②布设形式及建立方法: •小三角,导线等级按上所述:
•(三)控制测量的等级
•城市三角网及图根三角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测 级 角中 • 误差 •二 ″•±1.
等0 •三 •±1. 等8
•四 •±2. 等5
•N
•1
•W
•2
•O •φ
•λ
•E •A12
•1
•标准方 向
•r •2
•B
•A •图5-23 直线定向
•N
•2、基准方向线的种类
•1
•2
•W
•(1)真子午线 •通过地面上一点指向地球南 北极的方向线就是该点的子午 线。 •子午线收敛角 •经过地球表面上的各点子午 线方向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 敛角。 γ=Δλ×sinφ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D
•(一)闭合导线计算
•135°48′00″
•E
•90°07′30″
•96°51′36″(方位角)
•84°10′30″
•C
•121°28′00″
•A
•108°27′00″
•B
•这是一个闭合导线的坐标计 算实例: •如图所示: •应该具备的计算条件: •外业观测数据: •观测了4个右角和一个连接 角。 •起算数据有: •A 点的坐标和A1的坐标方位 角。 •利用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点 的坐标。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选点要求: • 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硬外,便于保存和按置仪 器 •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不能大于0.7倍,平均边长见表 所 示全长也有要求。 •导线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地区。 •导线布设的形状依据精度、地形以及已知条件而定。
•最
•测
弱边 数
相对 •D
中误 JD
•差1:12万 1•1
2
•1: •6 8万
回
•DJ2 •DJ3
•
•
•9 •
•1:4. 5万
•4 •6 •
•1:4 万 •1:2 万 •1:1 万
•1: •
2万
•1: •
1万
•
•
•2 •6
•1 •2
•
•1
•等 •测角 级 中误差
•″
•一 •±5
级
•二 •±8 级
•三 •±12 级
•公式:α21=α12±180±β •3)结论:
•⑴ 左角加右角减 •⑵ 方位角的角值在(0°-360°) 之间 •⑶加减180°
•a12
•1
•2
•a21
•坐标方位角与坐标增量之间的关系
•坐标反算公式:
•△Y12
•2
•△X12
•1 •O
•a12
•1
•2
•a21
•(四)象限角
•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之间换算关系:
• •
•3、测角 •1)测角要求 (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 •J6仪器观测一个测回,盘左、盘右测得角互差不大于40秒。 •2)测角标志类型 • 吊垂球线,觇牌(精密) 测钎 花杆(一般) •4、测连接角(传第方位角用)
•N
•Aa
•B
•2
•A •DA1 •1
•BC
•BC
•5
•3 •4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实习
• 控制测量概述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地形测量的步骤
•控制测量
•碎部测量
•测量工作步骤
•地形测绘
•控制测
•碎部测
量
量 •平面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三角网
平面控制 •导线网
•组合网
控制测量
•GPS网和GPS导线
•水准网
高程控制 •三角高 程
•2、城市控制网
•原则:低级受高级控制,逐级布网,分级控制) •①作用:在城市或厂矿等地区中小区域内建立城市 控制网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 •②布设形式 •城市三角网,导线网,单一导线,图根三角锁网 •③建立方法:测角,测边。 •④等级:小三角,城市一 二 三等导线,四等异域 网一 二 三等导线,四等是主干一 二 三加密
•等 •每千 级米
•高差 中误差 (mm) •二 •±2 等
•三 •±6 等
•四 •±10 等
•附和 路线长 度 •(km )
•
• 50
• 16
•水 准仪 •型 号
•DS1
•DS3
•DS3
•水 准尺
•因 瓦 •双 面 •双 面
•观测次数 • •(附合或 环行)
• •往返观测
• •单程观测
• 往返较差或环线 闭合差(mm)
•2、量边: •1)钢尺量边。 •⑴钢尺进行检定。 •⑵一、二、三级导线用精密方法丈量,(加入各项改正: 尺长、温度、倾斜改正)图根导线用一般方法丈量。 •2).电磁波测距 • 依等级选定测距仪和测回数。
•(3)间接法测距(不能直接量具)
•如图所示,测定FG边,首先,选定F,P(丈量FP也可选用已 知P和FP)测三个角α、βγ,平差用正玄定律算出导线边 FG
•一、地面点的坐标和两点
间的坐标增量
•1、坐标
•X
•2、坐标增量
•3、坐标增量计算公式
•X2
•D12 •a12
•1
•2
•△X12
•4、坐标计算公式
•Y1 •X1•△Y12
•0
•Y
•Y2
•边长(水平距离)
•二、方位角
•1、基准方向的概念 •基准方向是直线一端的正北方向 •基准方向作用:测量定向用,所有的方向以它为准度量
•从直线一端的子午线北端起,顺
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
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真方位角—以真子午线方向为标 •W
准方向。
•磁方位角—以磁子午线方向为标
准方向。
•各方位角表示如图5-26所示,NS 为过O点的子午线方向:
•C
•S
•A
•E •B
•2.方位角的计算
•在A点测的方位角为Aab 在B点测 的方位角为Aba •Aba=Aab+180°+γ • 提示:正反方位角的概念: •由图看,测量工作中以直线前进 方向称正方向,反之为反方向 •如果A为起点,B为终点,Aab为正 方位角;Aba为反方位角。 •结论: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 差180°。
前方交会
侧方交会
后方交会
•一、前方交会的计算
•前方交会,图形简单,外业少,计算公式简单,是常用加密控
制点方法 •1、前方交会概念
•X
•通过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获得水平角、距离以后,如果角度 、距离都符合限差要求,才可进行导线内业计算。 •(一)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1、绘制导线图,将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填入表中; •提示:观测数据和起算数据都包括哪些? •2、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3、推算坐标方位角; •4、计算坐标增量及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5、增量闭合差调整; •6、计算各导线点坐标。
•1
•O
•(一)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坐标正算)
•(二)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坐标反算)
•坐标反算公式很重要:
•四、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
•1、已知一点的坐标和该方向的坐标方位角可定位与定向 •2、已知两点坐标可定位与定向 •3、坐标和方位角是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
•6-3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
•一、导线测量概述 •1.什么是导线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接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2.导线点,导线边 •构成导线的各点称导线点,折线边称为导线边。 •3.导线测量 •测定各转角,各边,根据起算数据和一定的几何关系推出各点 的坐标。 •4.导线类型 • 按使用仪器和量边工具不同分为:钢尺量距导线,视距导线 ,(罗盘导线,视差导线),电磁波测距导线
•平地 •山地
•
•±2
•
•±6
•
•±10
•图 •±20 根
•5
•DS1 • 0
•
•±20
•二、高程控制测量
•1、国家水准测量(一、二、(主干)三、四(加密) •2、精密水准测量(一、二等) •3、城市水准测量(二、三、四等) •4、图根水准测量(四等以下) •5、工程水准测量(四等以下)
•6-2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
•3、小区域控制网(首级网图根网)
•①作用: •为某种工程服务的提供点的坐标,高程及地形图。 •②布设形式及建立方法: •小三角测量,交会点,图根测量 •③建立方法 •④等级: •一级小三角(5″);二级小三角(10″);图根锁( 20″) •一级导线(5″);二级导线(8″);三级导线(12″ );图根导线(20″)
•东偏,用+δ表示 西偏,用-δ表示。
•3)磁子午线方向测量
• 可用磁罗盘仪测定
•(3)轴子午线(坐标子午线)(坐标 纵轴方向)
•首子午线
•即6°或 3°带中央子午线方向。
•真子午线 •S南极
•3、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
•示•测1直、量方线工位方作角向中(。用如图•••方坐象)位标限角方角位来角表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