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附参考答案1.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纪念这一关系中国命运与前途抉择的大事,首套“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章”隆重发行(右图)。

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2.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3.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实现国家工业化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实行改革开放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7.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8.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的标志是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B.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并进行第一次高考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0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11.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A.杭州B.深圳C.武汉D.南京12.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13.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贵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建立经济特区④修建青藏铁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有①深圳②汕头③香港④澳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5.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内地的开放16.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18.1984年初,芜湖一户农民家庭正在召开会议,商量“包产到户”后的土地耕作计划。

他们在执行我党的一项农村经济政策,这就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发展乡镇企业A.乡镇企业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20.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请你判断以下歌曲哪一首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A.《黄河大合唱》B.《志愿军进行曲》C.《翻身农奴把歌唱》D.《春天的故事》21.“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22.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预计当年粮食产量可达3—3.5亿吨,结果未能实现。

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这个水平,主要原因是A.进行土地改革B.实行三大改造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24.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A.厦门B.上海C.广州D.深圳25.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A.20周年B.30周年C.10周年D.40周年26.“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A.进行了土地改革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

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意图来看,下图的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8.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D.一五计划的完成29.“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

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C.中共一大中共十四大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31.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中共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32.2007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表示,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198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

标题上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这幅照片和文字的寓意是①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②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③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3.新中国成立后,为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工业。

(2分)(2)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它确定的党和人民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3)2008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多少周年?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4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材料二“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国外某学者请回答:(1)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4分)(2)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35.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请回答:(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

(2分)(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3分)(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2分)3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请回答:(1)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2分)(2)按要求填写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简表。

(3分)(3)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1分)37.(7分)今年我国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据此回答:(1)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1分)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2)下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意图”。

结合此图,请回答:①今年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也将选此处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

(1分)②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

(1分)③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沿海开放城市→ ()→ 内地。

(2分)(3)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1分)38.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2分)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的一次讲话(2)30年的改革以1992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什么不同?推动重心发生转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分)材料三: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4)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以及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3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