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倔强的小红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
的内心。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3、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及感情。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历尽千辛万苦,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其中有一位将军,他叫陈赓,他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的时候,就会深情地谈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它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个倔强的小红军,听一听他的声音,感受一下那动人的情景。
板书课题:25、倔强的小红军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请问“倔强”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说小红军“倔强”呢?相信聪明的你们学了这篇优美而感人的文章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认真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谁?还写了谁?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小红军,陈赓同志;倔强的孩子)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深秋的一天,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陈赓同志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感到深深地自责和悲痛。
)
三、品读课文,揣摩领悟。
1、填写表格,品读“四次对话”,理解“拒绝理由”。
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离开的,
从而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语言:“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你看,鼓鼓的嘛。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动作:“摆出”、“把腰一挺”、“做出姿势”、“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神态:“满不在乎”、“微微一笑”、“倔强”。
)
3、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对话部分朗读要求:读小红军的话语气应该比较欢快,表现出小战士的倔强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陈赓同志的话,应把握“关心战士”这一情感基调,读出“说服”“关心”的语气。
男生——陈赓女生——小红军
4、联系全文,弄懂陈赓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小鬼倔强地不肯骑马、不肯和他一起走、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的真正原因是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绝不拖累别人。
这是一种多么高贵的品质呀,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穿越时空隧道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
同学们,小红军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对小红军说点什么吧!
小练笔:小红军啊!……
结束语:(播放悠扬婉转的背景音乐)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母亲走过了她64年的光辉岁月,我们都为之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多少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篇章。
而更为感人的是在艰难的长征路上,许多的小红军,他们和大人一样,用他们的双脚,爬过了高耸陡峭的雪山,走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倔强的小红军”,他只有十一、二岁,虽然已经牺牲,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在心中为他立一块丰碑,指导我们今后的言行。
生活在和平安定社会中的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为别人着想,关爱他人的人,而对于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和幸福快乐生活的你们,就更应该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知识,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年。
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骗”
小红军陈赓
(宁愿牺牲自己帮助(关爱战友)
也不拖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