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及学习者分析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及学习者分析

《要下雨了》
一、概述
《要下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16课。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白兔是怎么知道下雨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 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 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以课文为范例,自主阅读课外学习资料,丰富表象;
4.结合个人感受,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浮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对于本课生字,部分学生在课前就能够认读,其他学生也能够认读部分。

但是生字的书写,大都比较生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学习,编写小故事。

但在这一点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能力差异。

3.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4.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5.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6.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促进学生的投入程度。

分析:要下雨了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要下雨了》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阐述清晰、有条理、运用行为动词,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各个维度要求进行了描述,从而为后期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二、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评析
在《要下雨了》案例中,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进行了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起点水平、能力基础、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同时,也重视了学生差异的分析。

例如,基于对学生在编写故事方面能力差异的分析,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和点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