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综放采区回采率措施
摘要:较详细地阐述了宁煤集团南沟煤矿针对综放采区回采率的问题,采用优化综放采区设计、优化生产工艺、合理加大综放工作面几何足寸、改革两巷布置方式等措施来提高综放采区的回采率。
1 矿井概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公司是宁武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所属5个标准化矿井之一,投产于2013年3月。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t/a,2013年9月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
矿井共设三个井筒,开拓方式为斜井—平硐,开采水平标高为+1465m,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性采全高,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主运输方式为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为蓄电机运输车和串车。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在回风井安装有FBCDI-8-№26C型抽流式对旋风机2台,配用电机功率为2×250kw。
供电采用双回路,在本矿地面工业场地建有一座10kv变电所。
两回10kv线路引自集团公司35kv变电站,10kv不同母线段。
井下供电采用10kv下井,井下中央变电所安装1000kvA变压器2台,分别向各用电点供电。
矿井正常涌水量30m³/h,最大涌水量为50m³/h,排水采用安装在中央水泵房的3台。
MD155-30×10型水泵,最大排水能力155 m³/h,一级额定扬程30m,功率220kw。
水仓有效容积1720m ³,敷设有Φ194排水管路两趟。
矿井水由中央水泵房经副平硐排至地面沉淀池处理。
探水使用ZLJ-650型矿用坑道探水钻3台配合FEMH275型矿用隔爆型兼本安型瞬变电磁物探仪各1台进行探放水。
在采用综放开采过程中,南沟公司始终注重综放采区的回采率,采用多种措施尽量多回收煤炭资源,提高综放采区回采率。
2 优化综放采区设计
优化综放采区设计,合理布置采区巷道,最大限度地减少采区煤柱损失。
合理加大采区和综放面的几何尺寸,减少采区煤柱设计是提高综放采区回采率的重要因素。
由于综放面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客观存在着诸多煤炭损失,如初采损失、停采损失、端头损失等,损失率与工作面的可采储量关系密切;通过加大工作面的几何尺寸提高可采储量,就能相对减少煤炭的损失率;因此,在设备和地质条件以及软岩巷道支护允许时,尽量加大综放工作面面长和有效推进长度,以此来提高综放采区回采率。
优化设计前综放工作面面长135~150m,有效推进长度445~700m;优化设计后综放工作面面长200~220m,最终达到300m以上;有效推进长度1620m,最终达到2400m以上。
区段煤柱尺寸,优化设计前采用20~25m,增大了煤炭损失率;优化设计后采用为5~8m,提高了综放采区回采率。
对于采区上山和石门以及采区硐室群布置采用沿空送巷,不设保护煤柱;而采区三条中巷也不设保护煤柱,采用能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宽度的煤柱进行保护中巷,待采区开采后布置该综放工作面进行回采;从而提高了综放采区回采率。
在优化综放采区设计过程中,根据小康矿已基本解决软岩巷道支护和厚煤层极易发火的问题,以及三维地震所提供资料,将原设计的三个采区(南二、南三、南四采区)合并为一个采区布置;将采区上、
下山集中布置在采区的边界,将中巷布置在采区中部;实行两翼倾向仰、俯斜后退式开采。
南二采区南、北翼倾斜长度分别达1600m以上;很明显,由于采区的合并而取消了两套采区准备巷道及采区之间的保护煤柱,从而提高了综放采区回采率。
3 采用后部插板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采用了ZFS7200/17/29H型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与其相配套端头支架为ZTF25000/24/35S型和过渡支架ZFG7200/22/30H型;前部及后部运输机均采用SGZ-880/800型运输机。
4 优化生产工艺
5.1 放煤步距的优化
优化前采用的是“两采一放”(即放煤步距1.2m),分段顺序放煤的方式,现场实际情况表明:顶煤随移架随冒落,由于移第一遍支架时不放煤,在后部运输机的下帮底板上形成了三角煤带堆积,造成煤炭损失,其三角煤带底宽为一遍帮的进度0.6m,高度经实测平均为1.2m,这种损失量按200m面长计算为76.83t;由于是两遍帮丢一次三角煤,因此折合为每遍帮丢煤38.411,损失率为2.6%。
优化后采用的是“一采一放”(即放煤步距为0.6m),避免了放煤堆积损失,实践效果很好。
4.2 放煤方式的优化
优化前采用的放煤方式为顺序单轮放煤一次放完,这样做可简化作业程序;通过煤质检验及验算回采率,发现混矸率较高,达到8%,
而煤炭的回收率较低,只有85%;这是因为一次放完一架顶煤,顶板紧跟着下落,在接着放相邻支架顶煤时,会过早地出现混矸现象,造成混矸增加;同时在放煤的后期,煤矸相混严重,矸多煤少,只得关上插板,造成煤炭损失增加。
在此研究基础上,优化了放煤方式,优化后采用了顺序两轮折返补放法,这样做可以使顶煤均匀下沉,能够最大限度地放出顶煤,并减少混矸;通过煤质化验及验算回采率,回采时期工艺回采率达到了90%,其混矸率为5%。
5 改革综放工作面两巷布置方式
最开始设计综放工作面时,两巷布置方式是采用相同断面,巷道底板沿煤层底板掘进;由于矿压大,加之直接底板为舍泥质量大的粉砂岩,造成巷道底臌严重,不仅导致巷道严重失稳,而且原煤灰份增加,煤质下降。
由此改变综放工作面两巷布置方式为采用相同断面,巷道底板沿留有1.0~1.5m煤,平均为1.2m左右煤掘进。
为控制巷道底臌、提高回采率的问题,采取以下的措施:
(1)两巷支护形式均采用架设36U型钢4.4m圆形金属支架、喷混凝土、打锚杆的复合支护;棚距600mm;锚杆采用M20×2400mm的螺纹钢锚杆,选用树脂加长锚固,每孔装3个树脂锚固剂,先装入CK2335锚固剂一个,后装入Z2335锚固剂两个;锚固长度为1110mm,锚固力为150kN;托盘采用120mm×120mm×10mm的高强度托盘;锚杆间、排距为800mm×600mm,五花眼布置。
(2)两巷均采用底锚。
(3)两巷掘进时,每日探巷道底板煤厚,控制在1.0~1.5m范围
之间。
(4)两巷回采前,综维队施工超前支护过程中,人工卧底,确保巷道底板为煤层底板。
6 最大限度减小构造对煤炭回收的影响
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对断层及煤层变薄、缺失带位置、影响范围的推断,力求准确可靠。
在综放工作面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比较灵活的方法,尽量以大断层做为采区和区段边界。
在准确掌握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赋存情况的前提下,对断层煤柱以最小尺寸留设,对煤层厚度与断层落差相比≥2.0m的断层,采用直接硬过的方法,并在回采过程中提前做好过断层的准备工作,加强技术管理。
7 结束语
采区回采率是反映采区设计、开拓布置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小康矿通过上述方法和措施,有效的控制煤炭资源的损失,使得综放采区实际回采率达到80%以上,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小康矿对提高综放采区回采率工作的重视,促进了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标准化和储量监督工作;综放采区回采率的提高,促进了该矿产量高,掘进率低,采面接续正常,矿井经济效益好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