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一词来自于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80年所著的《第三次浪潮》。

而最早开始对大数据进行应用探索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2011年6月,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大数据”的报告,该报告称: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信息化不断推进,数据将渗透到当今每一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盈余浪潮的到来。

的确如麦肯锡所说,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

而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几年内产生的。

到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数据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而言具备了更多的商业价值,但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将愈加复杂,也更难以管理。

如同一把双刃剑,数据在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个人隐私无处遁形。

回顾2014年,全球各地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出:
2014年3月22日“携程网”出现安全支付日志漏洞,导致大规模用户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CVV等信息泄露。

2014年5月13日,小米论坛用户数据库泄露,涉及约800万使用小米手机、MIUI系统等小米产品的用户,泄露的数据中带有大量用户资料,可被用来访问“小米云服务”并获取更多的私密信息,甚至可通过同步获得通信录、短信、照片、定位、锁定手机及删除信息等。

2014年12月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