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术产业化重大专项。

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

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科技专项行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工作方案》要求,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科技部制定了《行动方案》。

在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中分别根据各类计划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示范与推广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在节能减排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新建一批涉及节能减排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工作;通过各类展览会和新闻媒体积极推进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指导思想一是坚持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相结合。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切实加强对高新技术改造与传统产业提升的支撑力度,培育新型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二是坚持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

加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应用,本着短、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快速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成熟技术,建设一批节能减排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

三是坚持关键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相结合。

针对节能减排的科技需求,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强化集成创新应用与示范,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创新机制。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本着分类指导、综合示范的原则,调动全社会资源,实施不同类型节能减排科技综合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五是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在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有效的管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 549万吨减少到2 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 414万吨减少到1 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产品污染防治作为技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铁道部颁布了《关于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决定》,确定了“十一五”期间铁路科技发展将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

国家开发银行制订了《开发银行“十一五”期间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业务规划》,明确支持节能减排等关系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项目,发布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的实施意见》和《污染减排贷款工作方案》等配套政策措施。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完成了对造纸、发酵、酿酒、家电、皮革等17个行业25个污染源的普查和44个小类产品(按国民经济分类)“产排污系数手册”的编制工作。

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方案,投入专项经费,支持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山东省制定了《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意见》,四川省编制了《四川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工作方案》,安徽省出台了《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计划》,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

一些地方政府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工程,解决本地经济发展存在的节能减排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节能减排技术工程,组织实施了科技支撑节能减排行动,重点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粉煤灰等废物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河南省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重点满足对火电、建材、有色、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重点行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科技需求;海南省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设立节能减排研发专项,主要面向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部署;山西省实施了地区科技支撑工程,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在低污染现代煤化工领域、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降耗技术领域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进行重点部署。

一些地方政府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

北京市在奥运村实施再生水水源热泵工程,每年可以节约电能60%;河北省制定了8项具体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示范;天津市围绕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加大了节能、节水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力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拓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节能减排科技合作;贵州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相关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的集成研发及应用;甘肃省积极组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促进节能减排;黑龙江省完成了松花江水污染应急科技专项。

二、组织实施情况2007年,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973计划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推广示范了一批项目,对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启动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及示范、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农田污染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等一批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环境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专题。

特别是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源综合利用、新型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能源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在城市水环境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城市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等环境治理及控制技术方面;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2007年,交通部开展了高等级路面再生技术、废旧橡胶粉筑路应用技术、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技术、机制砂混凝土技术等6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交通建设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提供示范。

信息产业部制定发布了《移动通信手持机充电器及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减少电子废弃物,避免电子产品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以太湖等为重点流域,江苏等省份为重点区域,冶金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为重点行业,启动了重点支持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城市垃圾处理工程、燃煤电厂脱硫、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城乡饮用水安全等国家重点领域的研发、技术改造和治理项目,2007年共发放污染减排贷款109亿元。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召开了全行业节能减排现场会,介绍、推广节能减排典型经验,组织了重点科技创新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发布大会,重点推介近三年取得的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部署了8个行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项目。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科技项目形式,加大了对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

北京市围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高效节能、低污染天然气锅炉系统,水泥厂和电厂的余热余压发电,高能效低温空气源热泵,脱硫石膏、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初步估计,将年节约230万吨标准煤,降低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约4%。

山东省继续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专项,主推了100项节约型社会建设共性技术,会同省政府节能办推广了40项重大节能技术、4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40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为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综合能耗下降22%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广东省选择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启动了“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突破一批节能减排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推广示范一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装备,实施一批有特色的应用示范项目。

安徽省启动实施了191个节能项目,重点推广海螺余热利用等重大节能技术;设立了3 000万元的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和节能监测能力建设等。

甘肃省投入科技经费470万元,组织实施了7项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

体设计、近海型叶片和新型复合材料叶片、直驱式风电机组永磁单轴承发电机的设计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方面,完成了太阳能塔式电站总体方案设计、6台不同形式定日镜的研制、全场监控系统方案和策略指定,进行了吸热—传热—蓄热系统方案设计及实验平台建设。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攻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核心技术,国产燃料电池系统体积比功率达到l 000 W/L 以上,寿命达到5 000小时以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功率密度达到1 300 W/kg ,纯电动汽车整车能量经济性在“十五”的基础上提高了5%。

开发了利用普通空气燃烧黄磷回收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获得了发明专利。

该技术是国内惟一回收黄磷燃烧热产生蒸汽的技术,年产蒸汽节省标准煤23万吨、节水288.6万立方米、节电1 254.6万千瓦时,年减少通过循环冷却水向环境排放热量7.04×1011 kJ 、CO 2排放量54.43万吨、燃煤SO 2排放量436.9吨、燃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渣量22.63万吨。

成功研制了TDR-150型单晶炉(12″MCZ 综合系统),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大尺寸集成电路与太阳能用单晶硅设备在中国首次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12″单晶炉设备关键技术方面的封锁。

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套单炉煤炭年处理能力50万吨,一期生产兰炭30万吨、煤焦油3万吨、煤气3亿标立方米的大规模兰炭炉配套技术和装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工艺技术;完成了年产兰炭60万吨煤干馏综合利用生产线建设设计方案,实现了兰炭炉煤气发电及综合回收利用和生产废水循环利用的目标。

成功开发了铁闪锌矿氧压浸出的清洁生产新工艺,简化了现有湿法工艺流程。

新工艺中金属回收率高,无二氧化硫排放,可回收元素硫。

开发了隧道窑法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85%工业磷酸技术,该技术开创了利用低品位磷矿和选矿后尾矿直接生产工业磷酸的新技术线路,已建成年产3万吨的工业化示范装置。

图7-1中海油制造的首座海上风力发电站并网发电开发了低温磷酸预浓缩法制备磷酸一铵的新工艺,使尾气冷凝和余热回收合二为一,可降低磷酸一铵浓缩能耗30%左右。

开发了干法乙炔制聚氯乙烯新技术,电石水解率大于99%,耗水量仅为原来的1/10,耗电量低,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发明了成膜反光抗旱剂和植物抗蒸腾剂,可减少作物生育期无效蒸腾30%以上。

研制出37台(套)节能效果显著、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样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选择了30余个重金属吸收量较低的农作物开展农田污染过程阻断关键技术小区试验,确定了2种农田残留地膜回收机械的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样机总体设计及所有零部件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