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籽产业现状及冷榨工艺研究与应用讲解

油菜籽产业现状及冷榨工艺研究与应用讲解

我国油菜籽产业现状及其冷榨制油工艺的研究与应用2012年9月10日摘要:油菜籽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是一种优质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先进的制油工艺是菜籽高效加工利用的基础。

目前,脱皮低温压榨技术是菜籽制油工业发展的趋势[1]。

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入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

本文先介绍了我国油菜籽的产业现状,然后着重介绍了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的工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油菜籽冷榨饼的浸出特性;对油菜籽直接冷榨油的特性和精炼方法也作了分析和研究。

应用油菜籽脱皮冷榨制油技术,可有效地保留菜籽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了精炼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6]。

关键词:油菜籽;产业现状;冷榨;冷榨油;冷榨饼;浸出Abstract: Canol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il crops, rapeseed is a high-quality oil and protein resources, state-of-the-art system oil proces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apeseed efficient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urrently, peeling cold pressed technology rapeseed-oi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 [1]. Cold pressing oil is without cooking and other high-temperature processing, before the oil into the virgin is at room temperature or slightly higher than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squeezing process material temperature lower oil extraction method.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China's rapeseed industry and highlights rapeseed direct cold pressing oil technology, operating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analysis of th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peseed cold-pressed cake; cold pressed oil rapeseed directly features and refining methods made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 rapeseed peeling cold pressing oil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tai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rapeseed oil,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sewage refining, is conduciv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Keywords: rapeseed; industry status; cold pressed; cold pressed oil; cold pressed cake; leaching1我国油菜籽产业研究报告1.1我国油菜籽产业规模油菜籽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

近年来,菜籽油约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35%,菜籽饼粕约占我国植物饼粕消费量的25%。

油菜籽生产对保证我国食用植物油脂和饲用蛋白质的有效供给,对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我国油菜总产量约占世界的30%,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北、安徽、四川、江苏和湖南五省。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油菜籽产量2009年达1365.71万吨,创历史记录。

2010年为1308.19万吨,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出台措施,在油菜主产区,以4.40元/kg价格收储60万吨油菜籽,以充实国家食用油储备[1]。

国家对油菜籽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无疑将增加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供给[5]。

1.2油菜籽消费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植物油消费量一直呈现持续快速增长。

由于菜籽油供应量难以大幅增加,以及最近几年菜籽油与豆油、棕榈油其他植物油价差扩大,导致其消费量增长缓慢,菜籽油占我国植物油消费量的比重不断降低。

我国菜籽油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菜籽油的消费需求直接制约着我国油菜产业的长足发展。

另外,近几年兴起的生物柴油工程使菜籽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比例逐年增加,成为石油、柴油理想的替代品。

1.3油菜籽的科研投入与进口油菜籽相比,我国油菜籽含油率低2-3个百分点,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

近年来,为了提高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质量,国家加大了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推出油菜新品种。

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油菜主产国相比,我国油菜生产具有上市早的优势,随着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强、耐低肥和脊薄的双低、高含油量、高产、多抗、营养高效型的油菜新品种的培育,油菜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使国产油菜籽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科研水平的提高使油菜的工业化用途日渐加强,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不同用途的新品种以适应市场,如在确保油、饲兼用型主推品种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加强塑料用油菜、工业用高芥酸油菜、高品质食用油菜,低饱和脂肪酸、高油酸、低亚麻酸和饲料用高蛋白质油菜等专用油菜的新品种培育,通过育种目标的多元化促进了油菜产品开发的多元化。

[4]1.4我国油菜籽产业影响因素我国菜籽进口量的快速大幅增加,对国产菜籽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国产菜籽收购价格大幅下跌,农户种植菜籽积极性下降。

同时,由于国内厂商盲目大量进口菜籽,菜籽主产国种植积极性提高,全球菜籽产量不断增加,国际市场菜籽价格大幅回落,进口厂商亏损严重,使得2002-2007年我国菜籽进口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2008年暴发金融经济危机,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下跌,以及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2008和2009年国内外菜籽价格倒挂,油厂压榨进口菜籽效益远高于压榨国产菜籽,国内厂商进口菜籽积极性大幅增加,菜籽进口量急剧增加,尤其是2009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创下328.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不仅严重冲击国内菜籽市场,也对国内菜籽加工业造成不利影响。

[3]2油菜籽冷榨制油技术的研究2.1冷榨技术的优势及研究意义。

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

冷榨制油有利于保留油料中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并可避免高温压榨过程中油脂、蛋白质、糖类、类脂物等物质变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

油菜籽特别是双低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a一生育酚和植物甾醇(包括只有在油菜籽中才含有的菜籽甾醇。

a-生育酚是Ve生物效能最高的成分,植物甾醇则被认为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

这些有效成分都有一定程度的热敏性,只有在冷榨工艺中才能得到充分保留,所以研究油菜籽冷榨制油工艺并在生产中加以应用和完善是一项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双低油菜籽是一种优质的油料资源,对双低菜籽的高效加工利用是实现双低油菜产业化,加速长江双低油菜带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也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油脂和蛋白质产品,世界各国对油菜籽的加工利用的新工艺方法进行了不断地研发,并在优质油脂蛋白的制备、油脂蛋白的精深加工以及菜籽饼粕的饲用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

近几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对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的制油工艺的研究。

传统的油菜籽制油方法是用带皮的整粒籽热榨制油所得的毛油颜色深暗质量低劣精炼困难饼粕中含有一些对动物生长不利的成分如硫甙植酸多酚类物质和粗纤维等不宜直接利用,与传统的高温热榨工艺相比脱皮冷榨可避免高温加工产生有害物质,保持易于丢失的油脂天然成分,提升饼粕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所得到的菜籽油是天然的绿色食用油,色泽清澈,营养价值高饼,粕中多酚类物质、粗纤维的含量减少,能改善动物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和转化率,不需深加工就能直接替代豆粕作饲料使用。

此外,脱皮菜粕进行深加工后可以得到一系列极有价值的产品,诸如饲料蛋白、食用蛋白、植酸钠、单宁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6]2.2 油菜籽冷榨工艺油菜籽冷榨工艺为:回榨(1/3︱︱油菜籽一清理一调质一脱皮一轧坯一冷榨一冷榨饼一出饼(2/3︱冷榨油预榨机榨膛内的挤压、剪切和摩擦作用不足以将整粒油菜籽挤碎出油,所以在入榨前必须进行轧坯,且要求坯片薄而均匀,粉末度小,表面不露油,坯片厚度以3mm 左右为宜。

预榨机冷榨对油菜籽入榨水分有严格的要求。

预榨机榨膛升温平缓,入榨水分可控制低一些,一般在8%以下比较好,否则冷榨出油困难。

当然水分也不能太低,否则轧坯时易产生过多的粉末。

为了提高冷榨效果,增加出油率,应将冷榨饼部分回榨,回榨量应根据生产情况适当掌握。

回榨量增大,可降低出饼含油,提高冷榨出油率,但会降低产量,并加深出油色泽;回榨量减少,虽然可提高产量,降低出油色泽,但会减少冷榨出油率,使出饼含油升高,结构松散,粉末度增大,给后续的浸出过程带来不利影响。

一般,回榨量可控制在冷榨饼总量的1/3左右。

冷榨时可用榨机蒸锅对料坯进行适当预热,这样可提高冷榨出油率,减少冷榨饼回榨量。

但出油色泽对入榨温度反应敏感,温度升高油色明显加深,且油中磷脂等胶杂的含量也有所增加。

当入榨温度升至60℃以上时,出油色泽已与热榨无明显区别。

因此,为生产出色浅、质优的冷榨油,料坯在入榨前应尽量不预热。

2.3冷榨菜籽饼浸出技术油菜籽经预榨机冷榨后,饼中尚含有17%左右的油脂,必须加以浸出。

冷榨饼未经高温处理,胶黏物含量高,结构柔韧密实,浸出时溶剂与油脂的相互扩散阻力大,对降低浸出粕残油不利。

对此可将冷榨饼进行破碎,以减少扩散路径。

冷榨饼破碎后,粒度的大小对浸出粕残油有较大的影响,适当减小冷榨饼粒度,有利于降低粕残油,但破碎粒度也不可过小,否则,将导致饼中粉末度过大,降低溶剂渗透性,反而使粕残油升高。

总体上讲,冷榨饼在渗透性、扩散性等方面都劣于热榨饼,因此浸出粕的残油率也略高。

由于冷榨饼破碎后渗透性较差,因而浸出料层不宜过高,生产实验的结果也证明,料层较低的环形浸出器效果比较理想,而料层较高的平转浸出器效果相对较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