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新时期,教师在学校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为学生的品德做出
指导。
特别是班主任,负责整个班级的日常工作,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注重
德育工作,对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时期的班主任需要做好学
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的德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养成。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我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我国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一些学校为了所谓的升学率,只看
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了一些悲剧的发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
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算是拥有了通天的能力,却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对国家
的发展也不会形成有利的影响。
初中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最佳时期,班主任要在这
一时期抓住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初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主任更加看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是流于表面,采用口头说教的形式,学生很难从教师的说教中感受到深层次的德育教育,面对已经听腻了
的大道理,学生往往会在听完后不做理会,无法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
不是很大。
教师的这种德育教育方式在学生的身上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学生的德育情况
也无法发生改变。
还有,由于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德育教育的内容也无法跟随时代进行更新和调整,老旧的教育案例无法在新时期的学生身上产生太大的影响,学生在听教师进行德育教育
时无法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认同,也就无法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成效。
2.班主任自身的德育水平不高。
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是决定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的初中学校中很少有专业德
育教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当前的学校中,班主任大多是由学科教师担任,
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足够,但不一定可以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学科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理念,
没有系统地学过班级管理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班级管理的规划,所以初中的班主任普
遍德育教育水平不高。
再加上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班主任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在平时的言行上对学生进行规范,很少接触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对德育工作没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就只能流于表面;班主任又没有时间提升自身的
德育教育水平,对学生之间产生的问题简单粗暴地进行解决;面对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问题,教师也不去了解和沟通,导致德育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认为自身的认知就是衡量学生行为的标准,不和学生进行沟通,无法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让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
二、初中德育教学的要求
在新的教育发展时期,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要进行提升和优化。
班主任在进行德
育教育的时候,要采用创新的方式来进行,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面对教育教
学改革的新形势,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要进行相应的增强。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时期,这
一时期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但是这种基础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
初中阶段又是学生思想品德巩固的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引起重视,帮助学生在这一时期建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初中生的心智没有发育完整,对世界的好奇心强,价值观念等还处在形成时期,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格外重视。
班主任在实际的德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导作用,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情况和心理特征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有效促进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质量。
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对学生被忽视的德育教育的挽回,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
1.构建德育管理理念。
在教学改革的前提下,德育教育也迎来了创新。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到学生之间表现出来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构建其民主的管理理念,对德育教育进行人性化的创新。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时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良品质,对学生优秀的表现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发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
例如班主任在进行民主德育管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选出一个令他们信服的组长,由组长对小组成员的日常进行管理和考核,设置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学生德育管理的积极性,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提升班级的德育管理水平。
2.提升自身德育水平。
新时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培养,通过讲座或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管理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间隙也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德育管理知识,在班级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管理能力,提高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班主任还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德育管理的方案,实现新时期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师要在学生的日常表现中进行观察,发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异常,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迷茫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分析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确保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做出保障。
4.结合实际进行德育管理。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探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进行。
学生的日常活动区域是家和学校,教师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带领学生去平时接触不到的地方,借助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福利院等地方进行义务劳动,让学生了解这些平时接触不到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冲击,是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的成长产生正面影响。
5.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人文环境。
班级内部有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班级内的学生也会变得活泼、开朗、乐观;相反,如果班级环境不够和谐,学生在班级内生活也会产生抵触心理。
一个班级的班风是班级精神面貌的体现,有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不少益处。
和谐的班级环境可以改变学生原本内向、自卑、害羞等性格,让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班级文化建设会产生有利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初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郭常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38。
[2]曹莉莉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开展互动德育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3):46。
[3]陈海华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