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宗教信仰[内容提要]:本报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当代宗教状况进行了描述。
调查发现,我国只有xx%的人自认为有宗教信仰。
在这些人中,女性、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低的被访者比例偏高;宗教信仰与收入之间不存在相关,但当人们的客观收入相当时,有宗教信仰的人对自身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更高,这意味着宗教信仰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现状的满足感。
佛教仍然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的被访者自认为信仰佛教,几乎是其他所有宗教信徒总和的两倍;另外,相较于基督徒,佛教信仰者的年轻人和高学历者比例更高,而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更低。
数据显示,%的人信仰基督教,据此推算,我国大概有2600万左右的基督徒,从信徒规模来看,基督教已成为汉人地区第二大宗教;在局部地区基督徒的绝对数量已经超过佛教徒,所以我们判断基督教在我国已形成“全国存在、局部聚居”的格局。
另外,从信徒的组织化程度、信徒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以及信徒对宗教信仰重要性的主观评价这三个指标来看,基督教甚至已经超过佛教。
[关键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当代宗教状况引言我国当代宗教状况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对于宗教的迅猛发展,学界对宗教人群的定量研究略显滞后。
由于种种原因,全国范围涉及宗教信仰的抽样调查比较少见,学界能够公开利用的有关宗教的抽样调查数据更是缺乏。
有感于此,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项目组在20xx 年的调查中专门设计了一组有关宗教信仰的模块,其中包含以下三个问题:当地居民学法用法守法情况调查(最关注哪些方面的法律、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途径、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身边法律遵守情况)一、请问您属于什么宗教?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超过6成的学生在暑假期间是独自在家,没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
他们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出去玩,什么时候参加课外的补习班……尽管每个学生的暑假生活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
1.佛教2.道教3.伊斯兰教(回教)4.基督教(新教)5.天主教6.无宗教7.其他【请注明】______二、不管您是否参加宗教活动/事宜,宗教对您来说重要吗?1.很重要2.有点重要3.不重要三、您大概多长时间参加宗教活动/事宜?1.从不2.一年一次3.一年几次4.一月一次5.一月两三次6.一周一次7.一周几次7.其他【请注明】________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自20xx年始至20xx年已经开展了三期调查。
调查对象为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家庭户和样本家庭户中的所有家庭成员,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宁夏、海南。
由于这25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不含港、澳、台)的95%,因此,可以将CFPS的样本视为一个全国代表性样本。
该调查的目标样本规模为16000户。
其中,有8000户从上海、辽宁、河南、甘肃、广东五个独立子样本框(称为“大省”)过度抽样得到,每个“大省”1600户;另有8000户则从其他20个省份共同构成的一个独立子样本框(称为“小省”)抽取。
5个“大省”的子样本具有地区自代表性,可以进行省级推断以及地区间比较。
5个“大省”样本框在二次抽样后,与“小省”样本框共同构成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总样本框。
[2] 基于此次调查数据,本报告试图对当代中国的信仰状况进行描述,包括宗教信徒的比例、宗教信徒的人口特征(性别,年龄,社会阶层)、以及当前中国信仰版图中的一些突出特点。
一、当代中国信仰状况概览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用调查数据呈现中国信仰版图,被访者参加宗教组织及宗教活动的情况,以及被访者对信仰重要性的主观认定。
1、当代中国信仰版图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目前我国政府承认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20xx年的CFPS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就全国而言,%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宗教信仰,只有xx%的人宣称有宗教信仰。
其中以佛教徒最多,大概有%的成年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于佛教,占所有宗教徒的2/3以上。
其次是基督新教,比例达到受访者的%。
排其后的分别是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占受访者的比例都在%左右。
考虑到本次调查没有涉及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宁夏、海南,而这几个省份的是穆斯林和藏传佛教徒聚集区域,所以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比例或许有所低估。
CFPS的数据显示,我国近90%的人自认为“无宗教信仰”,只有略多于xx%的人自认为有宗教信仰,这与皮尤调查报告所称的“在世界范围内,超过80%的人认同自身归属某一宗教群体”[3]的判断形成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不只是CFPS 调查数据,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4]也表明,中国的“无宗教信仰者”比例非常高(见表1)。
当然,全国不同地区宗教情况存在差异。
CFPS数据五个具有独立代表性的省份的样本显示,辽宁和广东宣称信仰宗教的较少,其他三个省份都相对较多,且比例相差不大。
上海受访者中信仰宗教的大多数选择的是佛教,其他省份佛教虽然也是选择最多的,但是其他宗教也占有一定比例,例如,河南信基督教的比例达到%,接近佛教,甘肃穆斯林的比例达到%。
需要注意的是,在华人社会中,很多自称无宗教信仰的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无神论者。
张茂桂和林本炫曾对无信仰者进行过细致的知识社会学考察。
他们对于那些自称无宗教信仰的被访者进行了多次追问。
首先是问被访者是否有宗教信仰,很多人选择无信仰。
然后对无信仰者进行第一次追问,是否“信神”?有六成无信仰者选择“信神”,有四成人选择不信。
接下来进行第二次追问,对象是不信神者,问他们是否“拜神”,发现在自称无信仰也不信神的人中,有七成是会拜神的。
而所有这些人,当被继续追问时又会说自己所拜的神属于佛教。
如此一来,真正无宗教信仰且不信神也不拜神的人,只占被访总体的%[5]。
上述研究表明,很多人选择无宗教信仰只是因为他们对“宗教”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说我们的测量工具仍有待改进。
单纯测量宗教归属而忽略宗教性的其他维度(宗教实践,宗教信念,宗教体验等)仍难以真实反映现实状况。
未来在测量人们的信仰状况和宗教活动时,我们需要有更合适的问题。
有鉴于此,CFPSXX年的调查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改进,届时我们就能对自认为无宗教信仰的被访者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究。
2、宗教组织以及宗教活动参与状况调查表明,即使是那些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很少参加宗教组织。
全国仅有约1%的受访者加入了信仰或宗教团体。
从分省的情况来看,河南、甘肃、辽宁等省加入宗教组织的受访者较多,而广东的受访者中加入宗教组织的非常少,上海受访者中虽有xx%宣称自己信佛,但加入宗教团体和组织的受访者同样不到1%(见图2)。
尽管受访者中参加宗教组织的比例不高,但国人整体上而言参加社会组织的程度本身就不高。
因此,相对而言,宗教组织成为表中各类组织中排在共产党、共青团、工会组织之后第四大组织,也是第一大社会组织,部分地区宗教组织成员人数甚至超过工会会员人员(见表3)。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基于宗教信仰的社会组织的出现并壮大值得学界持续关注。
从宗教活动参与情况来看(见表4),全国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宣称有宗教信仰的人还少,部分人自认有宗教信仰者并不参加宗教活动。
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中多数人参加频率不高,一年只有一次到几次。
表示每周都会参加宗教活动的受访者占全部受访者的%左右。
就不同省份而言,河南受访者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最多,每周参加一次到几次活动的受访者就达到%。
甘肃一周参加一次或几次宗教活动的受访者达到了%。
经济更为发达的广东、上海等省市的受访者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要低一些。
这种情况在20xx年的CFPS调查中同样得到体现,20xx 年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受访者最近三个月的宗教活动参与情况(见图3)。
整体而言,全国也就2%的受访者表示最近三个月参加过宗教活动,远远低于宣称自己信仰宗教的受访者比例,但高于表示加入了宗教组织的受访者的比例。
20xx年的调查还显示,河南和甘肃的受访者参与宗教活动更多且频率更高(见表5)。
进一步地分析发现,甘肃的伊斯兰教徒几乎每天都会举行和参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活动。
从参与宗教活动的时间安排来看(表6),20xx年的调查显示,工作日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占%,周末参加宗教活动的人相对多一些,达到%。
从用时来看,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平均每天用时一个半小时左右。
辽宁和甘肃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平均用时相对较长,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平均每天用时都超过个小时。
从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差异来看,广东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时长差异不大,但是休息日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更多。
而河南的宗教信仰者不仅休息日参与宗教活动的比例更高,活动时间也比平时更长。
辽宁的情况与此类似,但差异要小一些。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各省教徒类型结构存在差异有关:河南、辽宁的基督徒比例相对较高,周末参与礼拜活动更多,而广东的宗教信仰者绝大多数信佛教,而佛教组织化程度更低,缺少相应的短周期宗教活动。
3、被访者对宗教之重要性的主观认定不管受访者是否宣称自己信仰某种宗教,也不管是否参与宗教活动,当被问及宗教对自己的重要性时,有%的受访者表示宗教对其很重要,超过前述宗教活动及宗教组织的参与比例。
上述比例在不同省份有所差异,河南和甘肃接近或达到%,广东只有%。
全国有82%的人认为宗教对其不重要,各省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但都低于宣称没有宗教信仰的受访者的比例(表7)。
也就是说,至少有部分宣称不信宗教的人并不认为宗教对自己而言不重要。
这些受访者有一定的亲宗教倾向,这有利于宗教文化的发展。
二、当代中国宗教信徒的人口学特征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尽管总体上而言我国宣称信仰宗教的人不多,但并不妨碍我们追问“哪些人更有可能宣称信仰宗教或参与宗教活动呢?”。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来源、经济收入水平的人口中信仰宗教的群组差异情况。
1、性别与宗教信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
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仅有 %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 以上的只有%。
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无论是历史上看,还是在其他社会,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信仰宗教,中国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