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志愿者一封信
__________________同学:
你好!
首先,非常高兴通知到你,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法律指南者公益项目进展顺利,得到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官方的一致认可。
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开展活动的同时,还获得了复旦大学“欧莱雅校园基金-公益实践项目”的官方赞助,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讲,法律指南者已经将“复旦交大牵手”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感谢大家努力付出。
同时,我本人将尽力利用自身及众华律师事务所平台资源,为本次活动的杰出组织者、积极参与者、以及为活动的成功开展起到主要作用的同学提供广阔的实践、实习、帮助平台。
我作为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作为大家的朋友、兄长,通过这样的一场活动跟大家相识,共事,深感荣幸。
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跟每位同学单独见面,深入探讨,倍感遗憾。
在此,希望通过这封信件的交流,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触、体会及心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我觉得,对于类似的学生实践和拓展活动,参加还是不参加,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很清楚,通过活动,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除了践行自己的公益心,更重要的应该通过这样的经历,锻炼自己做事的纪律性和能力。
什么叫做事的纪律性?个人认为纪律性就是脚踏实地,懂得任何事情都需要必要的协作和自我克制,个人的感受应该自愿地愉快地让位于必须合理的团队纪律。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应诚实,诚信,言出必行,实在无法完成既定目标,也应该提前通知自己的汇报领导,尽量避免拖沓。
事情捂不住了才说,是对团队其他成员信心最大的伤害,要知道职场上的信任,一旦破坏,很难弥合。
什么叫做事能力?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做事能力就是韧性足,有始终,反馈及时。
职场的竞争很现实也很残酷,我们法律指南者,作为律所的人才培养项目,也只能将有限的物质奖励和后续商业项目的实践机会给予那些努力做好自己的同学(附激励名单和具体数额,
及后续项目说明),我们也正在跟这几位同学沟通,希望几位同学能认同律所的实力和价值观,继续合作相对成熟的商业项目,争取早日成为团队中的正式一员。
企业需要人才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度重视人才的企业,往往都是有竞争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都不傻,他们对人才的判断依据绝不是求职者本人的口若悬河,浮夸简历,或者惺惺作态的作秀,优秀的企业都有一套折磨人的方法,从而让企业看到一个相对真实的人。
这些企业在自己认同的人才面前,会一改往日的傲慢,伪善、冷漠,转而变得亲和,真诚,热情,抛出不菲的待遇的同时,“低三下四”递上一份合约,请求你的加入。
希望大家相信,任何企业最欢迎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具备这些基础素质之后,所谓灵感创意,独立性,自主性才能谈得上,企业才会考虑你的领导力和创新力等等的问题。
作为过来人,我非常了解大学生活的状况,大部分同学,很少开动脑筋去考虑上述这些基本问题。
实事求是的讲,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共性就是散漫,理想感受饱满,现实行动骨感。
女生没事逛逛街买买吃食,喝喝茶看看电影;男生下课了就来一盘dota吹吹牛皮。
宿舍开开卧谈会,每个人迟睡晚起。
时间的脚步是匆忙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过来人,真心希望大家明白,时间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充裕,时间不等人,习惯更不是你想象中,说改变就可以改变,时不我待,希望大家让早日让律己与卓越成为自己的习惯。
培养自己的纪律性和做事能力,途径很多,饱含激情的参与一次活动,并不是什么最好的途径。
学校生活中保持自律,保持规律的作息,保持一定的锻炼习惯,任何时候,不要为自己的迟到和失信找借口。
做事情,能够主动设定一个目标,可以是学术上的,也可以是别的什么,然后集中精力的去努力,去坚持,去完成,找一些实习,在正规企业下,去和团队合作,完成一些项目,做一些实事。
这一切都会让你充满了纪律性和执行能力,甚至会改变你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在现实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希望,法律指南者活动对言而有信、努力付出的同学是一次鼓励,同时,也是对言行不一、无视诚信的同学的一次教训,希望法律指南者对每位参与者都有所触动,有人为自己自豪,有人为自己羞愧,但无论什么感触,通过活动,大家能变得更好,哪怕只有一点点,毕竟这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实践活动,小的不能再小的生活插曲。
无论如何,请大家放心,法律指南者一定践行“做值得信赖的公益”的诺言,不忘初心,坚持下去。
同时,也非常希望认同我们的同学,主动与我联系邮件联系,日后,我们还会搭建更多类似平台,继续与大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