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论文题目

中国法制史论文题目

中国法制史推荐论文题目(共200个题目)刑法题目1、论古代的死刑2、论流刑3、论充军刑4、论肉刑的废除5、论族刑6、论赎刑7、论古代“减死贷命”之刑的设计8、论清代的监禁刑9、论无期徒刑在近代的确立10、论管制刑11、论古代妇女犯罪12、论古代妇女的法律的地位13、论古代疯人犯罪14、古今疯人犯罪之比较15、论古代老人犯罪16、论古代法律对老人的优待17、论老人法律地位在近代的变化18、论残疾人犯罪19、古今残疾人犯罪之比较研究20、论化外人犯罪21、论古代犯罪的年龄要件22、格杀勿论研究23、论古代因时制宜的刑事政策24、论古代因地制宜的法律原则25、论“刑罚世轻世重”原则26、论古代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27、“刑不上大夫”论28、论古代的共同犯罪29、论古代的“屡犯罪”30、古代屡犯罪与现代累犯之比较研究31、论古代的俱发罪32、古代俱发罪与现代数罪并罚之比较33、论复仇制度34、论比附原则35、比附与罪刑法定之比较研究36、古今杀人罪之比较研究37、论古代的盗罪38、论保辜制度39、“论心定罪”研究40、“原情定罪”与中世纪欧洲“严格责任(或法定责任)”原则之比较41、论“准五服以制罪”42、“存留养亲”研究43、容隐制度研究44、论从“准五服以制罪”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转变45、论“五刑”体系之废止与近代刑法体系之确立46、论近代中国刑法中的“亲属加重原则”47、论《大清新刑律》(背景/精神/体力/原则/概念/语词)48、论罪刑法定原则在清末民初之确立49、论近代刑罚易科制度50、古今刑罚易科制度比较51、论古代自首制度52、古今自首制度比较研究53、清代刑罚研究54、劳役刑在古代刑法体系中的确立55、论徒流刑中心刑罚体系的确立56、论清代的“监候待质”制度57、论古代的赦免制度58、论古代的保释制度狱讼题目59、论古代的“地域管辖”60、论古代的“级别管辖”61、论刑讯62、口供研究63、口供在古今司法中地位之比较64、论古代的“亲告乃坐”制度65、论秋冬行刑制度66、论清代的上控制度67、汉代的乞鞫制度研究68、论明朝特务司法机构69、论清代的秋审制度70、古今死刑复核制度比较研究71、论古代的会审制度72、论古代法官在审判中的地位73、治外法权研究74、论近代的自由心证制度75、论《中华民国刑法》中的保安处分制度76、论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77、论中国古代的裁判制度78、论古代证据豁免制度79、论民国初期县知事兼理司法80、论近代的陪审制度81、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人民陪审制度82、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人民调解制度83、论马锡五审判方式84、论古代的审转结案程序85、论古代的“证据豁免”制度86、论古代的“众证定罪”制度87、论古代审判的“行政性”特点88、清末独立司法体制的确立习惯法题目89、论古代婚姻的成立90、古今婚姻成立之比较研究91、古代的休妻制度92、论诸子均分原则93、论父债子还94、论同居共财95、论古代的永佃制度96、论古代的“一田两主”制度97、论古代的“所有权”98、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中之田土关系99、论隋唐之田制100、论古代家父的法律地位101、中国家父与罗马家父权利之比较102、论收嗣制度103、古代收嗣与现代收养制度之比较104、论古代中国之继承制度105、论中国古代继承制度之演变106、论古代的“遗嘱继承”107、论宋元遗产继承立法108、论古代的赠与109、论古代的契约制度110、古代卖契研究111、论亲族的“先买权”112、论“中人”在中国古代交易中之地位113、论古代的债114、论“典权”之中国文化特质115、论古代中国“民法”存否116、论古代重农抑商政策117、论明清法对工商业之态度118、论近代中国民法之社会化原则119、论“宗法原则”在近代民法中的变化120、论“民商合一”体例在中国法中的确立121、论中国近代的民法典编纂122、论“习惯”“情理”在近代中国民法中之确立123、论一夫一妻原则在中国法中的确立124、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土地所有权的变化125、论抗战时期的租佃关系126、论“平均地权”127、论“节制资本”128、论“耕者有其田”129、论古代的抵借制度130、论古代的典当制度131、古今典当之比较132、古代抵借与现代抵押权之比较133、论古代婚姻的概念134、古代分家研究135、论古代习惯法之“物权优先原则”136、继承制度在近代的变化法律思想题目137、论战争与中国法之起源138、论“刑起于兵”139、论祭祀与“礼”之起源140、论西周礼与刑的关系141、论“礼崩乐坏”与法家的兴起142、论中国古代法传统在汉代之形成143、论“礼法合流”或“引礼入律”144、论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145、论法律儒家化的原因146、论法律儒家化的进展147、论法律儒家化对后世的影响148、论宗族重于个人思想在中国古代法中之体现149、论法律的稳定性——以王莽新政为例150、古代中国法中的“时间”因素/“时间”对中国古代法特质的影响151、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152、清末礼法之争153、论“中国法制史”学科在近代之确立154、论从“礼刑社会”向“法治社会”之转变155论“律学时代”向“法学时代”之转变156、论陈涛著《中国法制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和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年)在写作体例上的差异157、论现代/西方“法律语词”在描述《中国法制史》上之局限158、论清末礼教派人物劳乃宣的法律思想159、近代中国对西方法律语词之引进160、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161、论人民民主革命政权法律的战争性特点162、汉代律学与罗马法学之比较163、论清末变法修律164、论中日法律近代化之异同165、论古代刑律的家族本位原则法律渊源题目166、、论成文法的公布167、论汉律对秦律之继承168、中国传统法律的域外影响分析169、论中国古代“律典”体例之变迁(从《法经》到《大清新刑律》)170、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中的衡平理念及其价值分析171、论中国古代“律”与其他法源之关系172、和谐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173、论中国古代的法典编纂174、《问刑条例》与《大明律》关系研究175、宗教因素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176、论清朝少数民族立法177、论魏晋南北朝律学对两汉律学之发展178、论中国古代的律学179、律学家在法律发展中的地位180、论唐律中“不应为而为”条181、论“诸法合一”向“部门法分立”之转变182论近代中国之法典编纂183、论日本法对中国法近代化之影响184论北洋政府时期法在近代法中的地位185、论“六法体系”在近现代中国法中的地位186、论《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1949年2月)187、论古代的法律解释“宪政”题目188、论西周封建制度189、论科举制度190、论中国古代之吏治191、论中国古代“行政法”存否192、论中国古代之“官制法”193、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194、论汉初之“郡国并行”制195、论皇帝制度196、古代监察制度研究197、论清末预备立宪198、论行政救济制度在近代的确立199、论《钦定宪法大纲》的历史地位200、中国法律生成的文化因素分析法律史教研室选修课论文选题(共50题)一罗马法1,罗马法的基本特征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3,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发展的贡献4,罗马法的继受5,罗马人法的基本精神6,罗马万民法的价值理性7,罗马法占有制度的价值定位8,地上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9,地役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0,罗马债法的发展演变二英美法1,衡平法的价值追求2,英国议会主权的源与流3,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4,中世纪英国令状制度研究5,美国宪法对人权的发展与完善6,英国法发展的独特道路7,美国法对英国法的继承和创新8,英美法系的发展演变9,正当法律秩序条款的发展演变10,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源与流三外国法律史1,《汉穆拉比法典》的重民轻刑特征2,雅典法民主制度的成因3,雅典宪法的价值追求4,《撒利法典》的代表性5,西欧庄园经济与法的关系6,蛮族法典的源与流7,伊斯兰法的基本特征8,法国民法典的立法技术9,伊斯兰教法学对伊斯兰法的作用10,商法和城市法的发展演变11,教会法的基本特征12,法国行政法院的历史地位13,法国宪法发展演变的规律14,法国民法典的基本特征15,德国民法典的基本特征16,日本1946年宪法的地位和作用17,日本司法制度的主要特点18,德国魏玛宪法对西方宪政的影响19,大陆法系的形成与发展20,西方法律文明发展的主要途径四中国古代判例制度1,秦汉判例制度研究2,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及其当代启示3,中国古代判例制度的产生及其流变4,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体例及其当代启示5,判例在清代法中的地位6,论“例”在古代中国法中的地位7,春秋决狱及其判例法价值8,两宋判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成因9,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形成的文化因素分析10,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