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沁园中学田萍
在初中阶段,八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

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情感等都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的时期,是个危险的阶段。

八年级也可以说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

很多的老师和班主任都感叹:八年级学生真难管,八年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两级分化问题。

有人说:“七年级变化不大,八年级两级分化,九年级天上地下。

”就是说八年级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发展为乐学、会学者,成绩稳定在优秀线上,一部分学生出现“跟小学的学习成绩比差多了”的情况,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那么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哪些?作为班主任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调查情况八年级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从学校管理来看,校方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毕业班是学校的品牌,所以学校将那些教学成绩优秀、工作出色的教师,按排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而初一教学工作也不容忽视,他们刚入学,必须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初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初一的老师在安排上也有所侧重。

所以,在学校管理工作上,八年级教学工作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教学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不间断性被忽视。

管理上一旦形成薄弱环节,学生便会放任自流,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孩子能向好的方面发展,而那些自制力稍差些的,情况就不容客观了。

二、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既没有毕业班的紧张感,也没有七年级学生刚入学的新鲜感。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了如指掌。

特别是一些喜欢捣乱的学生,认为他们犯了错误,违反纪律,学校拿他们也没什么高招,现在是义务教育,不允许开除学生,顶多就是反复的批评教育、唠叨,无甚大碍。

于是打架成风,不作作业,课堂上故意捣乱,给老师出洋相的多了,再加上八年级学生明知道老师拿这样的学生没辙,便会纷纷效仿,这也是在七年级一些听说听道的孩子到了八年级便会变得不懂道理的原因之一。

三、从心理发展来看,八年级正处于明显的分裂阶段,一个是主体的我,一个是客体的我,他们很难控制自我矛盾和冲突,一旦冲突发生,他们内心便会动荡不安,甚至有一定的心理痛苦。

这时,老师的苦口婆心使他们心里感到厌烦、不屑一顾,甚至会忿忿不平,顶撞老师。

事后他们又会后悔不迭,这正是初中生心理断乳期出现的特点。

而家长这边呢,孩子长大了,打骂根本不起作用。

说服教育又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做的错事、坏事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教育了。

另外,八年级功课繁多,
至少也要开设八、九门功课,有的学生会顾此失彼,不知所措,再加上语、数、外功课难度的增大,会使那些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如果老师不能给予方法指导,而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对困难退避三舍,这会导致学生成绩一落千丈。

四、就学生生理发展来看,他们正处于人体生理发展的第二高峰期,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会让他们感到害怕、紧张。

对异性的好感,又会让他们既恐慌又高兴,还有点迷惘,有的甚至上课时会走神发呆,这时的他们需要的是家长的指导,老师的理解、呵护,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后患无穷。

另外,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能理解教育的真正含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对于一些优秀生,老师会不厌其烦的辅导,对于犯同样错误的优生或差生,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也是导致一些后进生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的原因。

总之,八年级学生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校的责任。

只要我们分清原因对症下药,相信这一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

课堂上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等,大胆采用直观法、情景法、交际法等等,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之中,松弛有度,紧张有序。

教学手段尽量现代化。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素养,并且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地、灵活地运用多种媒体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学习的目的与动机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教师应积极拓展课外教学资源,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唤起学生的“内因”。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尊重热爱学生,促其建立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尤其在潜能生身上能起到“皮格马利翁式”的效应。

对那些自卑感很强的待优生,特别要多加关心和鼓励,让他们多参与,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从情感上获取力量,消除心理障碍,重拾学习的自信心,从而逐步达到缩小两极分化的目的。

信任依靠学生,开展互相帮助。

让潜能生与优秀生结成对子,建立互助关系。

组织优秀生当“小老师”,让他们带领同伴朗读或
背诵课文,帮助解答疑难问题;还可放手让优秀生与潜能生互相校改部分作业(如听写练习等),共同提高。

承认智力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中学生智力和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造成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为此,教师应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

我的一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基础的厚实与否分成A、B、C三个层次,对A类学生要求较高,B类学生次之,对C类要求更低。

这样就出现了“A类吃得饱,B类吃得消,C类吃得了”的良好局面,让每类学生都有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因而使优秀生感到大有学头,潜能生也信心倍增。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自学基础。

从起始阶段,教师就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每天预习、复习,上课积极参与、互动,及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教的目的在于不教。

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四、关注学困生,减少两极分化。

学困生在学习上大多数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挫折,他们往往经历过多次考试“失败”的痛苦体验,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甚至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一见到书就头疼,一遇到考试就紧张得要命。

他们在学习上大多数存在着恐惧、自卑、应付、厌学等不良心理。

对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遵循心理转化的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首先,要尊重爱护学困生,对他们不排斥、不挖苦,要关心爱护、信任他们,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抬起头来,重新开始。

其次,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点滴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变“我不行”的消极心理暗示为“我能行”的积极心理体验。

第三,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卸下思想包袱,找回学习成功的自信心。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吸取经验,研究和改革教材教法,用自己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并喜欢你的课。

总而言之,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既艰巨、又复杂,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问题的顺利解决,有赖于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提高业务能力以及自我修养。

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