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候时间总和的概念,能够找到最优方案并会计算此方案的等候时间总和,渗透运筹、优化思想。

2.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分析比较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优化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

3.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确定最佳排队方案,会计算等候时间总和。

三、教学难点
理解等候时间总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见过这个标志吗?它表示什么意思?
导入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排队等候这种情况。

大家请看(出示投影)课间10分钟的时候,李云、赵刚二人同时来到水龙头前打水。

如果只有一个水龙头,共有多少种排队顺序?
(1)李云、赵刚(2)赵刚、李云
在这些排队顺序中还蕴涵着哪些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地学习研究。

(二)新授
1.认识等候时间总和及基本算法。

我们来看一下刚才2种排队顺序中的第一种:李云、赵刚
如果李云自己需要10秒,赵刚自己需要30秒,在这种顺序下,他们各自分别需要等候多少秒才能打完自己的水?(反馈)
李云第一个,所以就用10秒,而赵刚先等10秒再打30秒,共40秒。

小结:究竟什么是每个人的等候时间呢?
等候时间就是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再加上等候的时间。

二人的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秒?
10+(10+30)=50(秒)
那另外一种情况下,什么变了?二人的等候时间总和又是多少呢?
我们再看一下刚才2种排队顺序中的第二种:赵刚、李云
二人的等候时间总和是:30+(30+10)=70(秒)
2.比较顺序不同导致等候时间的总和不同。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观察发现等候时间总和不同。

为什么第一种顺序比第二种顺序等候的时间总和少呢?
先讨论、再反馈,配表格帮助学生理解。

因为第一种顺序等候了两个10秒和一个30秒,而第二种顺序等候了两个30秒和10秒,所以第一种顺序比第二种顺序等候的时间少。

这两种顺序哪一种对于课间休息更合理,为什么?
过渡:课间时的排队都蕴涵着这么多知识,那在工作生活中,是不是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呢?(出示例3)
3.加深理解最优方案、突破算法。

动画:卸船过程
A
B
C
审题,先思考,这三艘船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A-B-C)、(A-C-B)、(B-A-C)、(B-C-A)、(C-A-B)、(C-B-A)
哪种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最少或最多? (猜测)
在“最少”的顺序下,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小时呢?
正误采样,对比认识,突出正确方法。

1+(1+4)+(1+4+8)=19(时)
请你自己计算出“最多”的结果:8+(8+4)+(8+4+1)=33(时)
为什么顺序不同会导致等候时间的差异这么大呢?
借助表格让学生对比等候时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观察表格,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
1×3+4×2+8×1=19(时)
最快的船需要1小时卸完,同时另外两条船也各自要等1小时,所以有3个1小时;同理有2个4小时;8小时的船卸货时别的船不需要等候,所以只有一个8小时。

请同学们把另外4种顺序用你理解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分组计算)
看来19时和33时的确是最少和最多的,要想让等候时间总和尽量少,
该怎样安排顺序呢?
应尽量让等候时间少的在前,等候时间总和才能尽量少。

(三)巩固练习
1.动画:医务室打针
2.某工厂有4台机器同时需要修理,由于故障原因不同,4台机器分别需要修理1小时、4小时、2小时和半小时。

如果你是技术员,会按怎样的顺序修理呢?
假如每台正常的机器每小时可创造经济价值6000元。

那么你设计的这个顺序还有哪些好处?
3.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区别与日常生活中的排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