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络筒工艺解析

1、络筒工艺解析

准备篇络筒经、纬纱在织机加工之前,需经过准备加工。

不同纤维的经、纬纱采用不同的准备加工方法。

通常经纱准备加工:包括络筒、并捻、倒筒、整经、浆纱和穿、结经。

部分经纱以加捻、上蜡和网络等替代上浆加工,可以缩短工艺流程,利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织物生产。

毛织物的经纱一般是股纱,可以不上浆,有时在分条整经过程中上蜡或上乳化液;在加工薄型毛织物时,由于纱为单纱,才需要上浆。

天然长丝由丝胶集束、保护,故不上浆。

纬纱的织前准备加工包括:络筒、并捻、倒筒、定型、卷纬等。

无梭织造的纬纱为筒子卷装,纬纱织前准备无卷纬工序。

经、纬纱经过织前准备加工,它们的可织性提高,半成品卷装符合织机加工及织物成品规格的要求。

一、络筒:1.络筒的目的:是将前道工序运来的纱线加工成容量较大、成形良好、有利于后道工序(整经、无梭织机供纬、卷纬或漂染)加工的半成品的卷装——无边或有边筒子。

络筒的另外一个主要任务是检查纱线条干均匀度,消除纱线上的疵点、杂质。

为提高织物的外观质量,减少整经、浆纱、织造过程中的断头,在络筒工序中对纱线上的粗节、细节、双纱、弱捻纱、棉结、杂质等要进行清理。

络筒由络筒机完成。

1)管纱络筒2)绞纱络筒3)有特殊要求的络筒2.络筒的要求:1)筒子卷装应坚固,稳定,成形良好,长期贮存及运输中纱圈不发生滑移、脱圈,筒子卷装不改变形状。

筒子的形状和结构应保证在下一道工序中中能以一定的速度轻快退绕,不脱圈,不纠缠断头。

筒子上的纱线排列要整齐,无重叠,凸环、脱边、蛛网等瑕疵。

2)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张力要适当,波动要小,即满足筒子的成形好,又保持纱线原有的机械性能,并尽可能增加卷装容量提高卷装密度。

用于间歇式整经的筒子还应符合筒子卷绕定长的要求。

对于要进行后处理的(如染色)筒子,必须保证结构均匀,使染液能顺利均匀地透过卷装整体。

3)应根据对成布的不同实物质量的要求、纱线的质量状况恰当地制定电子清纱器的清纱范围,去除纱瑕疵和杂质。

3.筒子的卷绕形式:1)从卷装形状分:圆柱形筒子、圆锥形筒子、其他形状筒子。

(如双锥端圆柱形筒子)2)从纱线相互之间的交叉角分:a.平行卷绕筒子:卷绕在筒子上的先后两层纱圈如相互之间交叉角很小,则称为平行卷绕。

一般在有边筒管上进行。

b.交叉卷绕筒子:当纱线倾斜地卷绕在筒子上,相邻两圈之间有较大的距离,上下两层纱圈构成较大的交叉角时,称为交叉卷绕,交叉卷绕可在无边筒管上进行。

3)从管筒边盘分:有边筒子、无边筒子。

注:圆柱形平行卷绕的有边筒子在生产实际中出现较早,它具有稳定性好、卷绕密度大的特点,但是由于其退绕方式为径向,使其应用范围日趋减小。

交叉卷绕的圆柱形或圆锥形筒子具有很多优点,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各种后道加工工序的要求,因此应用十分广泛。

合成纤维长丝卷装通常采用圆柱形和双锥端圆柱形筒子。

筒子卷绕机构分为摩擦传动卷绕机构和锭轴传动卷绕机构。

4.筒子卷绕原理:卷绕角: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该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为螺旋升角a为卷绕角。

交叉角:来回两根纱线之间的夹角称为交叉角。

数值上等于来回两个卷绕角之和。

络纱速度:纱线络卷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的速度。

可以看做这一瞬间筒子表面该点的圆周速度v1和纱线沿筒子母线方向移动速度即导纱速度v2的矢量和。

1)圆柱形筒子的卷绕原理:圆柱形筒子主要有平行卷绕的有边筒子、交叉卷绕的圆柱形筒子和扁平筒子等。

平行卷绕圆柱形有边筒子一般采用锭轴传动的卷绕方式。

由于两根相邻纱圈之间的平均距离为纱线直径,因此卷绕密度大。

筒管两端的边盘保证了良好的纱圈稳定性,因而在丝织、麻织、绢织及制线工业中有较多的应用。

纱线一般采用轴向退绕方式,因盘边的存在,亦常采取径向退绕的方式,但都不适宜纱线的高速退绕。

在交叉卷绕的圆柱形筒子的内部,纱线之间相互交叉形成的空隙较大,因此卷装容量大约是同体积平行圆柱形筒子的65%左右。

由于交叉卷绕,筒子的结构比较稳定,筒子无边盘,适宜纱线的轴向退绕,所以广泛用于短纤纱和合纤长丝的卷装。

交叉卷绕的圆柱形筒子有摩擦传动和锭轴传动两种卷绕方式,精密卷绕而成的交叉卷绕的圆柱形筒子内,纱线卷绕密度比较均匀,用于染色的松式筒子便是一例。

扁平筒子的外形特点是筒子直径远比筒子高度大,扁平筒子一般用于倍捻加工及无梭引纬,也广泛用于做合纤长丝的卷装。

圆柱形筒子卷绕时,通常采用等速导纱的导纱器运动规律,将圆柱形筒子的一层纱线展开,为一条直线。

卷绕方式:a)等卷绕角卷绕:采用槽筒摩擦传动的卷绕机构,保证整个筒子卷绕过程中V1不变。

由于a为常数,称为等卷绕角卷绕(或等升角卷绕)b)等螺距卷绕:采用筒子轴心直接传动的锭轴传动卷绕机构,能保证V2和NK之间的比值不变,从而H值不变,称为轴向等螺距卷绕,在这种卷绕方式中,随着卷绕直径的不断增大每层纱线卷绕圈数不变,而纱线卷绕角逐渐变小。

在生产中,对这种卷绕方式所形成的筒子提出了最大卷绕直径的规定,通常规定筒子直径不大于筒管直径的3倍。

如果筒子卷绕直径过大,其外层纱圈的卷绕角会过小,在筒子两端出现容易脱圈现象,而且筒子内外层纱线卷绕角差异将导致内外层卷绕密度不均匀,对于无梭织机上的纬纱退绕以及筒子染色不利。

2)圆锥形筒子:圆锥形筒子的轴向退绕方式十分有利于纱线的高速解退。

圆锥形筒子主要有普通圆锥形筒子和变形圆锥形筒子两种。

3)其他形状的筒子:a)双锥端圆柱形筒子:采用精密卷绕方式,能形成交叉卷绕和平行卷绕两种形式。

b)三圆锥筒子:又称菠萝筒子,结构稳定、卷绕容量大纱线不易松塌。

适合合纤长丝的卷绕,筒子中部呈锥体,有利于纱线的退绕。

5.筒子卷绕密度:是指筒子单位体积中的纱线的质量,其计算单位是克/立方厘米。

影响筒子卷绕密度的因素有:筒子卷绕形式、络筒张力、纱圈卷绕角、纱线种类和支数、纱线表面光洁度、纱线自身的密度及筒子对滚筒的压力等。

为保证圆锥形筒子大小端卷绕密度均匀一致,同一纱层大端的纱线卷绕角应小于小端;圆柱形筒子同一纱层的纱线卷绕角保持不变。

在圆锥形和圆柱形筒子两端纱线折回区域中,纱线卷绕角正常值急剧减小到零,因而折回区的卷绕密度及手感硬度远较筒子中部大。

通常交叉角在30——55度,用于高压染色的松式筒子可以采用55度左右的交叉角,这时纱线之间的交叉所产生的孔隙较大,卷绕密度小;用于整经和无梭织造的筒子卷绕密度较大,采用30度左右的交叉角。

交叉角从30变成55度,则筒子的卷绕密度约减少20——25%。

在纱线紧密卷绕的条件下,筒子中的纱线排列紧密,纱线中几乎没有空隙,筒子卷绕密度受纱线密度、纱线挤压程度的影响,而与卷绕角没有关系。

在络纱过程中,筒子和槽筒之间的压力以及络筒张力对筒子卷绕密度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筒子卷绕直径的增加,筒子自重增加,筒子与槽筒之间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影响筒子内外纱层的压缩均匀性,于是内外纱层的卷绕密度产生差异。

为此,自动络筒机上采用了气压筒子重量平衡装置,使筒子和槽筒之间的压力保持恒定,避免了由于筒子自重增加从而使筒子受的压力增长所引起的卷绕密度的显著变化,从而达到筒子内外纱层卷绕密度均匀稳定。

6.筒子卷绕稳定性与卷绕成形分析:绕在圆柱面上的螺旋线是曲面上的最短线,它不会因纱线张力而移动,即处于稳定的平稳状态。

但是,绕在圆锥面上的螺旋线却不是最短线,因为把圆锥面展开为平面后,锥面上的螺旋线并不是直线。

再有圆柱面上绕的螺旋线虽然是最短线,但是在两端动程折回时纱线曲线仍然不是最短线。

那么当所绕纱线不是最短线时,绕在曲面上的纱线在张力的作用下显然有拉成最短线的趋势。

那么它在纱层表面上就会走向最短线即短程线的趋势,即发生纱线在筒子表面的滑动。

但是,另外一方面纱线张力也使纱线对曲面造成法向压力,由于纱层面上纱与纱线之间的摩擦力就阻止了纱线的滑动趋势。

张力越大时,一方面固然滑动的趋势越大,但另外一方面法向压力也越大。

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

虽非短程线也是可以取得外力平衡、位置稳定的。

纱圈的位置稳定与否,除和纱线的摩擦因素有关,还和纱圈的形状有关。

即在一定的筒管锥角条件下,与络筒圆周速度及其变化率有关,亦即与槽筒表面的沟槽圈数及沟槽中心线形状有关。

络筒过程中,由导纱器(或槽筒沟槽)引导,纱线按精确设计的规律卷绕到筒子表面,形成预定的合理的纱圈初始形状。

纱圈卷到筒子表面后必须立即转入稳定状态,并保持这预定的初始状态,以便使最后制成卷绕均匀一致、成形良好的筒子。

筒子的稳定性就是研究纱圈卷到筒子表面后是否能立即转入稳定状态的问题,特别是圆锥形筒子和圆柱形筒子两端折回区的纱圈位置的稳定性,必须针对纤维材料及纱线表面特性进行合理的槽筒沟槽设计。

卷绕到筒子表面符合闻之稳定条件的纱圈,(特别是处于临界状态下的纱圈)在静态条件下是稳定的,但是在运输和后道加工过程中稍受振动或其他偶然的外力作用,仍有可能离开原始位置发生位移,滑移运动的结果使纱线张力降低、卷装松弛,引起乱纱和坏筒的瑕疵。

7.自由纱段对筒子卷绕成形的影响:只要导纱点和卷绕点不重合,就会存在自由纱段。

自由纱段对筒子的成形有重大影响。

由于有自由纱段的存在,引起导纱动程L和筒子高度H之间的差异,并使筒子上邻近两端处的一定区域(折回区)中的纱线的卷绕角小于正常的卷绕角,从而使筒子两端的卷绕密度增加,严重时导致凸边和塌边的疵病。

对部分络筒机的研究表明:随着圆锥形筒子卷绕厚度的增加,在筒子大端b值逐渐增加,即卷绕高度(又称筒子斜高)减小,这有利于后来绕上的纱圈的稳定性,可获得成形较好的筒子,不致在大端产生纱圈崩塌和攀丝现象。

筒子在整经退绕时比较顺利。

至于筒子小端,则在卷绕厚度增加时b值无显著变化。

自由纱段对筒子中部的成形亦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使导纱运动规律准确符合导纱器运动规律,保证筒子精确成形,应让自由纱段始终保持最小的、不变的长度。

8.卷装中的纱线张力对筒子卷绕成形的影响:纱线在筒子卷装中具有一定的卷绕张力,筒子外层纱线的张力引起它对内层纱线的向心作用力。

外层纱线的向心作用力使内层纱线产生压缩变形,压缩的结果使内层纱线卷绕密度增大,纱线张力减弱,甚至松弛,越往内层这种现象越是明显。

尽管纱线受到最大的向心作用力,但是由于筒管的支撑,其长度方向不可能收缩,仍维持较大的卷绕张力。

所以,在筒子内部,介于筒子外层和最里层之间形成一个弱张力区。

当纱线弹性不好或是络筒张力过大,(使筒子卷绕中纱线张力过大时),弱张力区域内的部分纱线有可能失去张力而松弛、起皱,影响筒子成形。

在一些高速自动络筒机上,采用了随卷绕半径增加,络筒张力或络筒加压压力逐渐减小装置,起到均匀内外纱层卷绕密度的作用,并能防止内层纱线松弛、起皱、筒子胀边、菊花筒子等疵点。

改善筒子的外形和成形。

9.筒子的重叠与防叠措施:1)重叠:纱圈卷绕轨迹相互重合,称为重叠。

2)重叠的危害:筒子上凹凸不平的重叠条带使筒子与滚筒接触不良,凸起部分的纱线受到过度的摩擦损伤,造成后加工工序纱线断头,纱身起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