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智能音箱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人工智能跃迁2.0阶段,智能音箱催熟语音AI新入口 (6)
一、市场面语音类产品热度提升,政策面AI被密集提及 (6)
1、语音类AI产品突破市场,用户体验良好带动销量大增 (6)
2、两会首提人工智能,科技规划紧随其后 (7)
二、AI2.0概念成型,语音入口地位显现 (8)
1、AI2.0时代来临 (8)
2、语音成为AI2.0产业新入口 (9)
第二节支撑技术日趋成熟,产品服务创新有迹可循 (13)
一、语音识别技术高度成熟,传统科技公司优势明显 (13)
二、声纹识别助力身份认证,安防与移动支付场景成看点 (17)
1、VPR技术原理、应用和实现路径 (17)
2、安全控制应用广泛,移动支付成看点 (19)
三、自然语言处理仍存技术难点,机器翻译或为突破口 (21)
1、自然语言处理是语音AI的重要核心 (21)
2、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公司占主导优势 (22)
四、深度学习多点提升语音AI性能,数据将成发展关键 (23)
1、DL可显著提升ASR系统性能 (24)
2、DL开始延伸到VPR、NLP领域,数据成为关键因素 (25)
五、基础芯片硬件、麦克风阵列:提供计算和远场支持 (26)
1、芯片,由通用到专用的发展 (26)
2、麦克风阵列实现远场智能语音 (28)
第三节科技企业积极布局,共同推动产业链成熟 (30)
一、Google:底层技术积累深厚,持续发力布局全产业链 (31)
二、Amazon:以Alexa+Echo为核心,构建智能生态系统 (33)
三、科大讯飞:全面布局智能语音产业链 (35)
四、Apple:以Siri为入口,拓展智能设备应用 (37)
五、Microsoft:“小冰”、“小娜”与合作方切入多个领域 (39)
六、Nuance:语音识别传统巨头,车载与医疗语音前景看好 (39)
七、百度:整合打造AIG,度秘应用空间广阔 (41)
八、腾讯:借腾讯云布局语音AI,专注ASR和NLP (43)
九、IBM、Intel、阿里巴巴等纷纷布局语音AI领域 (46)
1、IBM:Watson不断完善,整体表现良好 (46)
2、Intel:携手科大讯飞,精研语音AI芯片 (46)
3、阿里:智能语音助力电商发展 (46)
第四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47)
一、科大讯飞 (47)
二、歌尔股份 (47)
三、路畅科技 (48)
四、中科创达 (49)
五、四维图新 (50)
六、东方网力 (50)
七、美亚柏科 (51)
八、神思电子 (52)
图表目录
图表1:GoogleHome音箱 (6)
图表2:Amazon借助Echo音箱构建智能生态 (7)
图表3:AI2.0相较于移动互联网的层次类比 (10)
图表4:2017年AWE叮咚音箱等产品展示 (11)
图表5:Ticwatch语音交互界面 (11)
图表6:语音识别系统流程 (14)
图表7:2015年全球语音识别市场份额 (15)
图表8:2015年国内智能语音识别市场份额 (16)
图表9:声纹识别系统原理图 (17)
图表10:声纹识别常用算法 (18)
图表11:VPR判断阶段 (19)
图表12:VPR确认阶段 (19)
图表13:支付宝声纹支付演示 (20)
图表14:科大讯飞等联合推出的“声纹+人脸”支付产品 (20)
图表15:对话管理流程 (21)
图表16:机器翻译发展历程 (22)
图表17:单层人工神经网络 (23)
图表18:多层(深度)人工神经网络 (23)
图表19:百度ASR技术算法模型迭代 (24)
图表20:ASR建模三种层次的演进 (25)
图表21:三种芯片的内部架构 (26)
图表22:语音增强来解决噪声环境 (28)
图表23:声源定位确认移动的说话人 (28)
图表24:思必驰环形“6+1”远场麦克风阵列特性 (29)
图表25:语音AI产业链 (30)
图表26:谷歌语音AI领域布局路径 (32)
图表27:谷歌TPU展示 (33)
图表28:Siri约车功能 (38)
图表29:AirPods无线智能耳机 (38)
图表30:Nuance四大业务部门 (39)
图表31:DragonDrive智能车载自然语言语音平台六大特点 (41)
图表32:百度大脑技术服务界面功能展示 (42)
图表33:百度共享四项语言技术 (43)
图表34:腾讯人工智能四大垂直领域 (43)
图表35:腾讯人工智能三大应用场景 (44)
图表36:腾讯云智能语音—语音识别产品架构 (45)
表格目录
表格1:近期国内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部分政策 (8)
表格2:部分研究对AI2.0的定义 (9)
表格3:语音AI算法层面支撑技术分类 (13)
表格4:语音识别技术发展历史 (14)
表格5:2016年以来语音识别获得多项突破 (15)
表格6:五种生物识别模式对比 (17)
表格7:FPGA与ASIC对比 (27)
表格8:科技企业布局语音AI概览 (30)
表格9:AmazonEcho与GoogleHome对比 (34)
表格10:讯飞开放平台上丰富的语音AI产业链 (35)
表格11:科大讯飞麦克风阵列产品对比 (36)
表格12:科大讯飞AI+业务领域 (37)
表格13:腾讯云智能语音产品 (45)
第一节人工智能跃迁2.0阶段,智能音箱催熟语音AI新入口
一、市场面语音类产品热度提升,政策面AI被密集提及
1、语音类AI产品突破市场,用户体验良好带动销量大增
近日,来自AppleInsider、KGI等多处消息显示苹果公司正在筹划推出智能音箱类产品,其中或将植入Siri语音助手,并有望在WWDC苹果大会上发布。
全球消费者电子龙头公司的加入,让语音类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产品再次吸引了业界和消费者的浓厚兴趣。
一方面,人工智能受多个有影响力影响力的事件推动早已成为关注点。
2016年谷歌AlphaGo大比分战胜人类围棋高手李世石,2017年初腾讯围棋机器人绝艺在UEC杯世界计算机围棋大赛等比赛中战绩突出,近期百度小度机器人在《最强大脑》节目里击败人类顶尖选手。
这些事件表明AI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不断实现突破。
另一方面,从产品化角度看,语音类AI产品最为接近实用,性能表现能够基本满足用户需求。
最有代表性的是Amazon在2014年11月发布的Echo智能音箱,以及在后期陆续发布入门级智能音箱EchoDot和便携式蓝牙智能音箱EchoTap。
消费者可通过内置语音助手Alexa进行智能设备控制、多媒体操作、信息获取、日程提醒等服务,Echo还可提供第三方接口以实现功能扩展。
根据CIRP和RBCCapitalMarket等公司的估计,截止到2017年2月,Echo系列产品累计销售量接近1000万台,销售额达到8~10亿美元。
客户体验方面,Echo系列产品一改早期AI产品“尝鲜胜过实用”的表现,收获了良好的用户口碑。
其官网已积累了5万余条用户评论,评分达4.4星。
销量激增和口碑优秀的背后折射出Echo这一类语音交互类产品正迅速从早期用户的小众圈子进入大众市场。
受此影响,Google、京东等也陆续推出GoogleHome、叮咚音箱等类似产品。
若苹果推出智能音箱,则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玩家。
美国调查公司VoiceLabs在2017年初发布的《2017年语音报告》预测2017年将有2450万台以语音为主要交互方式的智能硬件产品发货,市场总量将达到3300万台,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图表1:GoogleHome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