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最充分表现在四肢,传统的康复运动训练大多注重肢体异常姿势的纠正,强调功能训练。
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大多数脑瘫患儿躯干及骨盆控制能力减弱,直接制约了患儿运动及平衡协调能力。
所以我们看到不少患儿有行走的能力,但其骨盆控制基础能力很差,甚至不会爬行、或直跪、跪走。
我们尝试把核心稳定性(或称中心稳定性)训练理念结合针刀微创手术治疗脑瘫,这种治疗方法基于传统的运动疗法,更注重骨盆和躯干部位核心肌群的控制训练。
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分肌肉的稳定姿势的能力。
“核心”意为中心,主要部分,因此人体核心部位是靠近人体的中心,维持人体重心稳定性的部位。
人体重心是身体稳定的关键因素,所以保持重心平稳是提高动态稳定能力的前提。
在人体,研究者将核心部位定义为膈肌以下至骨盆底肌之间的区域,包括脊柱、髋部,由躯干、骨盆相关肌肉(核心肌群)维持。
按照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念,核心部位的稳定,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发力,使力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
先强化骨盆肌群肌力的训练以加强骨盆稳定的控制,然后再进行步行训练。
遵循爬行—直跪—跪走—半跪—交替半跪—半跪站立起的发育顺序训练,直到患儿可以稳定半跪站起,骨盆稳定控制完成后再进行步行训练。
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比,这样的训练方法更明显的改善患儿步态异常,提高步行能力。
核心部位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决定了核心部位的功能,早有学者从神经生理学和康复等不同角度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将附着于脊柱的肌肉划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两类。
稳定肌通常位于脊柱深部,具有单关节或单一节段分布的特点,以慢肌为主,耐力性活动时被激活,稳定肌群主要有骶棘肌、横突间肌、横
突棘肌、棘突间肌、多裂肌等。
这些肌群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
运动肌一般位于脊柱周围的表层,呈梭状,呈双关节或多关节分布,以快肌为主,在爆发性活动时被激活,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活动,如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腰大肌等。
脊柱稳定性的控制是依靠稳定肌和运动肌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骨盆是脊柱与下肢之间的桥梁,是脊柱稳定的根基,是提高核心稳定性训练的重点对象。
骨盆的稳定性保持除盆带肌外,还依靠核心部位的腰肌、腹肌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这些肌群间的协调作用使脊柱和骨盆和为一个整体,所以和兴稳定性训练不能割裂骨盆和脊柱之间的关系。
有效的核心肌群训练并不容易。
但是你只需要做到每周几次,每次15分钟,这将是一笔划算的投资,你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有效的核心肌群训练并不需要大量时间或者设备——只需要几个关键的动作,并且正确地、长期地练习就行了。
这个计划是Greg McMillan,Arizona的一个跑步教练和运动健身专家所设计的。
他曾经带出许多世界一流的运动员。
这个计划是为强化那些跑步者在上坡、最后冲刺、坚持长距离、避免常见的伤病等方面所需要的肌肉而设计的。
1.拱桥。
目标:臀大肌和腿后腱。
动作:仰卧,膝盖呈90度弯曲,脚放在地上。
抬起臀部和背部,直到你的身体从肩部到膝盖呈一条直线。
保持5到10秒,然后放下。
重复10到12次。
注意:在动作的最高点处收缩臀大肌,同时不要让脊柱下垂。
增加难度:当臀部抬起时,把一条腿伸直。
2.仰卧摆腿。
目标:腹斜肌。
动作:仰卧,弯曲膝盖,将它举起到臀部上方,脚踝与地面平行。
把脚抬起,手臂向外伸展开。
两腿向左边旋转,让膝盖尽可能地靠近地面(但不要碰到)。
让膝盖回到中间,再向右做同样的动作。
两边各做10到12次。
注意:不要扭动臀部或者借助惯性。
用你的核心肌肉的力量启动这个动作,然后慢慢地从一边向另一边摆动。
增加难
度:把腿伸直。
3.躯干上抬。
目标:腹横肌和下背部的肌肉。
动作:俯卧,靠双臂的前部支撑身体,肘部放在肩部下面;两膝、两足都并拢。
抬起你的躯干、腿、臀部,让身体从头到脚后跟呈一条直线。
保持10秒。
向上抬起右腿几寸,身体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动。
放下右腿,用左腿重复。
注意:收腹,不要让臀部下垂。
增加难度:延长时间。
每次举起一条腿时,保持15到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