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人生价值的论文

关于人生价值的论文

关于人生价值的论文
内容摘要: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什么,而不是他能取得什么。

不要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是应该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的人生实践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那么我们又要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

哲学中讲的人生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两方面内容的观点。

关键词;
人生价值价值观实践价值取向
一、人生价值
1、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

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

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

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换句话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东坡在官场上屡屡失意,甚至险些因“乌台诗案”丧命。

然而,他乐观旷达,
从来没有因为官场上的失意而怨天尤人。

他为官一任就造福一方,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人生态度。

他不仅造福百姓,而且为后人留下了灿烂的诗篇。

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鲁迅先生在白色恐怖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笔杆子作为枪杆子为唤醒知识分子的觉醒发出了呐喊。

他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古以来,历史上有的人功成名就、彪炳千古,而有的人默默无闻,不为后人所知。

其中的差距就出现在人生价值的不同。

拥有巨大人生价值的人无一不是那些为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拥有巨大人生价值的人无一不是那些为历史的发展和
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人。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们对于人生价值都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所以只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努力,就一定是最成功的。

二、价值观:
1、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是人在对人生
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关于
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基本观点。

2、关于价值观的衡量:现在,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使得人们往往不再把生活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视作确定无疑的,生活世界的动荡不定使得人们难以形成固定不变的价值观念,许多人失去对生活意义的坚定信念,怀疑主义、相对主义、非
理性主义随之蔓延。

然而,现代社会却又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明确的态度,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和选择。

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寻求到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

然而,生活世界的变换不定,理想信念的迷失,又使人难以弄清生活的最终意义。

人往往生活在渴望理解生活的最终意义,却又怀疑生活最终意义存在的矛盾之中,生活在因缺乏稳定的价值观念而对周围世界无所适从却又必须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的矛
盾之中。

由于缺乏精神的支撑,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精神病患者增多。

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个体为轴心,以刺激和鼓励个体自由追求实利为基本价值取向构建起来的价值理念体系。

三、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

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

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

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四、人生价值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人生总是社会的人生,人生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制约。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个人评估,而是由社会关系衡量的。

个人主观上,也许能够按人生意愿去演化自己的人生历程,但客观上,个人的这些人生意愿多大程度能够遂愿,不是个人一厢情愿,受社会关系诸多因素制约。

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及实现程度来决定。

是否与社会总理想目标相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多大贡献决定了社会成员个体的人生价值,价值量的大小,社会成员个人人生价值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目标格格不入。

如果态度上对实现社会总价值目标采取消极不合作或背道而驰。

势必造成:
自己的人生价值被主流社会评价为低价值,无价值、甚至负价值,
自己的人生理想,要么丧失实现条件,要么备尝人生的艰辛和苦难,经过艰苦卓越的奋斗之后才能实现。

五、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
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

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

可将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为一种人格倾向予以探索。

人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

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

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判断有两种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

说明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六、结束语: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什么,而不是他能取得什么。

不要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是应该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的人生实践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那么我们又要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

哲学中讲的人生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两方面内容的观点。

只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努力,就一定是最成功的。

1345723204
陈浩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