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解几种常见鱼病及治疗方法

图解几种常见鱼病及治疗方法

白点病;附图1;附图2;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鱼的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比较常见的鱼病。

一般发生在换季的时候或新鱼入缸的时候。

所以控制好温度是关键。

白点病好治,只要发现的及时,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就可以痊愈。

治疗方法:一:换水三分之一、把水温升到30度以上,加少许盐,并加大给氧。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对治疗白点还是比较有效的。

能不用药尽量不用。

二. 加大水中溶氧量和保持良好的水质,使病菌处于水中细菌的竞争劣势,建议暂时停止喂食。

高温的情况下继续喂食只会加快水质的恶化!注意:如果鱼缸里有草,加温有可能会使草死亡,草缸不建议使用。

如果鱼缸里有清道夫,加盐有可能造成清道夫死亡,有清道夫不能加盐,升温、加氧就可以了。

三:加黄粉或甲基蓝,这两种药性比较温和,适合草缸使用,而且可以兼治其他疾病,如烂尾等。

治好后不必全缸换水,对水质污染较小。

四:加白点净,活性碳要拿出!见效快,但对水质污染较重,而且此药中含有对人体有害成份,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不建议使用。

用药后,要全缸换水。

治疗方法4: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不能直接放在鱼缸里,要用另外的容器化开,比例不能超过5千分之一,把病鱼放入,药浴5-10分钟后,将病鱼捞出,有条件把病鱼分缸另养。

这种见效快,但是对鱼伤害较大,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鱼的死亡,不建议使用。

白点病不难治,换季时,注意换水的水温不要和鱼缸里的水温相差2度以上,可以减少白点的发病率。

白点病发生后,最好全缸消毒,因为30度可以杀死小瓜虫成虫,不能杀灭小瓜虫的卵,可以用浓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高锰酸钾对鱼有伤害,消毒后注意要鱼缸冲洗干净。

鱼病好了先稳定几天, 再把温度逐步降下来!还有更多的治疗方法!请参照原新版版主H版的活动帖;/thread-909328-1-1.html烂鳍,烂尾病附图1;附图2;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水质出现问题,或鱼儿或鱼吃不饱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症状:鱼鳍变白,伤口分泌粘液,尾鳍与背鳍、腹鳍均有可能腐烂,并有血斑点产生。

当病情恶化时,腐烂的鳍和尾会脱离鱼体,严重时导致死亡。

能不下药尽量别下,换水先将水质调整好,一般是可以自愈的,下盐且将水温升高到30度。

应当一周可以痊愈。

如果是草缸可以不下盐,下药最好买成品药物,现在有些成品药物对水草伤害很小。

下药时活性碳要拿出!A,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

B,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浸洗病鱼30分钟。

C,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预防感染此病。

D,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加食盐溶液浸洗消毒。

E,用庆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

F,用1%食盐水浸泡病鱼,直至痊愈还有更多的治疗方法!请参照原新版版主H版的活动帖;/thread-922644-1-1.html水霉病;附图1;附图2;由水霉感染引进的疾病叫水霉病,又叫肤霉病,对淡水鱼类从卵至成鱼均可危害,是继发性鱼病,也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病原)得病原因大多是水质不洁和过老造成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

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

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

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病情状况:早期水霉:收鳍,收尾,上鳍,下鳍,尾巴末端有白雾状的东西,并且开始溃烂~!严重水霉:鱼全身会被棉絮一样的东西包裹,身体开始溃烂!发病原因:(1)新缸!新水!水不够老,水质不好!生化系统还没建立!(2)买鱼后,运输途中鱼只造成擦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害),水霉菌趁虚而入!(3)生化系统不是很稳定的时候大量换水!(4)换水的时候温度跟缸里的温度不一致(应该高于鱼缸一度),换水速度过快,过急,水直接冲到鱼身!(用细管子,一般换一桶水需要15-25分钟)造成PH值聚变,导致直接刺激鱼的身体,破坏保护黏液!(5)用外寄药过量,破坏保护黏液,鱼皮肤直接接触到细菌!(6)水过老,不经常换水!不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法::(1)换水,加盐,加温!这谁都知道!但这是在水质好,硝化细菌等有宜菌非常稳定而且鱼病不是很重的情况下使用的,反之可能会加重病情!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法:彩虹杀菌水+亚甲(或少量甲醛)+少量粗盐!一起使用,用量按照说明!可适当加量!一般3-5天见效,用药不要超过7天,每24小时衡温换水50%,换水速度超慢!换的水一定要用困过24小时的水!换水后再加药!疏忽管理,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已经无法控制的最后方法,用此方法前要有心理准备,有可能鱼会挂掉!万不得以不要用此方法!方法: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孔雀石绿用法按照说明减半溶于水中后再到入鱼缸!浴药2-4小时后大量换水!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后再到入鱼缸缸里!浓度不好描述!可以不是很清晰但是有点清晰的可以看到鱼就好!准备2-3支维生素C针剂,浓度过,高鱼有不良反映时马上加进去,可以解高锰酸钾!时间30分钟--1小时!孔雀石绿和高锰酸钾都有毒,特别是孔雀石绿是剧毒!所以强烈不推荐使用,如果要用,药量非常不好控制,鱼有可能大批牺牲!水霉病不是很好治疗,所以大家每天多花点时间观察自己的鱼,早发现早治疗,不要等到病已经无法控制再想方法治疗,这样什么都晚了,就算治好了鱼的身体不会在有原来自然的花纹了!水霉和烧鳍等病老三样就可以解决,停食! 换水下盐,温度30度左右就可以,一米缸下盐一大把就可以先提高水温,加大氧气,能不下药还是不下药下药时活性碳要请出!用土霉素,药房0.5元一包(12片)。

用前将药片用水泡(用一个小碗),将药片表面的糖衣去掉(水到了不要)洗干净,然后用手将药片碾碎(没有颗粒为止),倒入缸中。

3天后换水补药。

一般一周左右下两次药就好了,然后进入正常管理。

药量问题我一般是100升/5片。

土霉素药性比较温和,一般不伤鱼(下手太很除外)而且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用棉签把白毛擦拭掉! 然后盐+小苏打浸泡! 过后伤口上涂上红药水成功治愈一次!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和消灭水霉菌。

还有更多的治疗方法!请参照鱼病版版主梨花海棠的活动帖;/thread-1294208-1-1.html头洞病;附图1;附图2;这个病的原因是水体恶化外寄病!建议,勤换水改善过滤保持好水质为上策.头部穿孔病当鱼饵料中部分地或完全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等营养素,或由于鱼受鞭毛虫类感染而导致食物运行到肠内时,这些营养素被寄生虫所吸收。

同时由于大量的鞭毛虫类的感染而减弱寄主肠内粘膜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症--穿孔病。

当鱼体内缺乏钙、磷和维生素D等必需营养素中的任一种时,其皮下组织就会开始成块状的分解,尤其是在头部的软骨组织。

起初这些病变并不易察觉,因发病部位的表皮依然完好,直到各个病块被撕裂,白色的软骨组织被分解而成的物质开始渗漏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分泌物会穿透周围的组织,最后流到伤口外面来。

从鱼的外表可发现在头部及眼睛周围出现1—3毫米的蛀洞,看起来就像—条条小白虫由皮肤内钻出来—样。

至于大—点的洞,像几毫米直径宽的塞子被顶出来一样,洞孔随时间而扩大。

治疗时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在食物中有规律地添加足够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穿孔即可愈合。

同时在水中添加碳酸钙和硫化镁,可以加速康复的过程及预防患穿孔病。

治疗方法:1,准备双氧水,棉棒,甲硝唑粉末,红霉素眼药膏。

2,将鱼捞出,用毛巾包好(防止上药打滑). 把头部包里的浓一定挤干净,棉棒沾双氧水清理头洞部位的烂肉及腐败物,清理完毕,双氧水涂抹一次。

3,将黄粉或甲硝唑粉末填入头洞内。

4,红霉素眼药膏封口.1分钟放入鱼缸,依次做法,2.3次即好!需要做的是:赶紧改善水质。

肠炎病;附图1;附图2;起因:吞食不洁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假单胞菌,属巴氏得氏杆菌引起细菌性肠炎其主要症状是:病鱼肛门红肿、凸出、下腹部松软、鳞片脱落。

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脓液流出,病鱼体色发黑、食欲减退、离群独游、行动迟缓。

常与烂腮、赤皮等病并发,解剖观察病鱼肠道肿胀,充血,而且危及养殖效果。

体内寄生虫体内虫对鱼健康影响最大的首推鞭毛虫,,寄生在鱼肠道中。

这些鞭毛虫类包括六鞭毛虫、旋核鞭毛虫、纺锤形鞭毛虫等。

六鞭毛虫类在鱼体健康情况较佳且抵抗力较强时,只能以少数目寄生于肠道中。

但是当饲育鱼受到环境紧迫(如水质不良、长途运输、营养缺乏等)而抵抗力降低时,便会大量繁殖而致病。

其主要症状是:感染本病之病鱼会体色变暗,眼精无光彩,并排出白色黏液之粪便。

肠炎和内寄确实难以区分.因为有时候肠炎也是由内寄引起的.肠炎也有拉白便的.更容易混淆.一.肠炎有几种:1.内寄引起的肠炎.此类肠炎通常难以和内寄区分开来.眼睛,体色,神态,与内寄几乎相同.只能从食欲和粪便来区分,内寄的鱼食欲不减,肠炎多数厌食或拒食.内寄的粪便通常是空心或分段的白便,肠炎的鱼很少有便,或是脓样白便.2.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此类肠炎的鱼表现为厌食或拒食.神态呆滞,有时伴有体色变暗或发黑.大多时间表现出离群,面壁状态.粪便多数为散便,或脓样白便.3.水质变化过大引起的肠炎.此类肠炎鱼的表现是体色发黑.缩鳍.聚堆.粪便表现多为拖便,最长可达10公分左右.4.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此类肠炎表现除了发黑,缩鳍和聚堆外,最大的特征是腹涨.是肠炎中最容易死鱼的.粪便多为脓样白便,也有拖便的.二.肠炎的治疗:1.内寄引起的肠炎一般治疗内寄引起的肠炎以打虫为主.既然是内寄引起的,把内寄治好了肠炎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何况很多成品药本身就有治疗内寄和肠炎的双重功效.这里主要介绍成本比较低的兽药或人用药.A:小型虫内寄引起的肠炎,粪便为实心白便或拖便.一般用甲硝唑加痢特灵治疗比较有效.100公升水各下4~6粒.药浴三天.或者看到有大量白便排出即可停药换水.也可以用肠虫清药浴.每片800公升水.注意.这里的一片是指两个半片.因为肠虫清两片药药性不同.其中有一片是缓冲剂.很多鱼友不明白,结果中毒的很多.药浴也是三天或有大量白便排出后停药换水. 以上两种药对温度没有要求.B:大型虫引起的肠炎:一般打大型虫的成品药比较多,但价格昂贵.这里推荐使用兽药.盐酸左旋咪唑.和氯苯胍片.100公升水4~6片药浴三天.或看到有虫体排出即可停药换水.对温度也没有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看到虫体最好马上捞出,避免被其他鱼吃后引起二次感染. 2.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治疗比较简单.痢特灵就可以搞定.100公升水4~6片,药浴三天.或者看到索食粪便正常也可停药换水.3水质变化引起的肠炎:这类肠炎几乎可以不用治疗.通过调整水质静养几天就可以不治而愈.4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这类肠炎治疗起来最麻烦.体色不变的,可以用氟哌酸药浴.100公升水4~6粒.药浴3~6天,看到腹涨消失可以停药换水.药浴期间要禁食.体色变黑伴有缩鳍.烂尾的可以先用土霉素硫酸铜和盐消炎.同时加入氟哌酸也可以.最好的办法是在鱼还能吃的时候用土霉素或氟哌酸拌入汉堡喂食.见效比较快.一天一次连服三天.或者看到脓样白便排出停药.用量是每公斤汉堡一片。

相关主题